胶州市汽车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5-03-14 06:48宋靖屹
机电信息 2015年15期
关键词:胶州汽车产业汽车

宋靖屹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青岛266300)

0 引言

近年来,全球技术创新渐趋活跃,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呈现出高新技术多点突破、新兴产业群体兴起的新趋势,对各行业生产、管理、销售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在此大环境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制造业,以其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等特点,对带动机械制造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汽车制造业增势迅猛,2011年汽车销量达1 850万辆,2013年突破2 100万辆,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1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从发展趋势看:1)汽车产品将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转型。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比例将不断提高,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热成型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新工艺将逐步应用普及。2)汽车生产方式将向“大规模定制化”转型。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需求将深度结合,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加强,进一步提高产品多样性和个性化程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例如,大众汽车集团通过MQB(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能够使小型车和中型车生产成本降低250%,组装时间减少30%,并通过MQB给出整体构架(包括动力总成、车身、电气系统等),各子品牌在框架内作出个性化改动,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3)汽车商业模式将向“基于大数据、互联”转型。汽车将不再是简单的交通运输工具,而会承载更多功能,成为信息交互和即时互联的移动载体。

(2)从产业产量看:汽车产量在未来10年将平稳增长。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制造业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据统计,全球汽车产量自2003年以来呈温和增长态势,增长率基本维持在3%~6%之间。

(3)从地域分布看: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地区将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伴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崛起,全球汽车生产格局逐步由亚洲、欧洲与北美洲“三足鼎立”转变为亚洲“一枝独秀”。2009年,亚洲市场份额上升至52.6%。预计2018年,全球汽车产量将达1.08亿辆,年均增幅5.6%,其中新兴市场将占增产数量的80%以上。

表1 2012年六大产业集群的相关经济指标及其占全国汽车工业比例

1.2 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受益于政策红利、市场国际化等利好因素,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14年,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 300万辆,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

(1)从产业产量方面看:总体趋势稳中有增。我国2001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33万辆和235万辆,2013年汽车产销量达到2 211万辆和2 198万辆,年均增长20.6%和20.5%。在汽车保有量方面,从2001年的1 802万辆增长至2014年的15 447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更是从14辆提高到106辆。与美国千人保有量800辆相比,未来仍存在较大增长预期和提升空间。

(2)从产业集中度方面看:1)企业集中度日趋提升。2009年,国家公布汽车企业“四大四小”重组目标,成为近年来并购重组的方向和动力。2013年,国内销量前10位汽车企业的销量占总销量的88%,比2012年增长15.8%,高于全行业增速2个百分点。2)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国汽车产业现已形成以广东、武汉、上海、重庆、北京、长春为代表的六大集群,如表1所示。

1.3 省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3.1 山东省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2014年4月,省商务厅公布的《山东省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指出:全省已形成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等门类齐全、竞争力较强的汽车产业体系。2012年,全省生产各类汽车185万辆,约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商用车80万辆,占21.5%;乘用车105万辆,占6.8%。

1.3.2 青岛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2012年印发《青岛工业产业聚集区布局规划》。2014年印发《青岛市高档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打造若干个百亿级汽车服务业集群,培育汽车金融、汽车文化等新业态。2015年印发《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将依托胶州的奥扬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欧莱德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打造胶州新能源专用车及LNG装备制造基地。

(1)即墨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经过前期调研探索,2012年正式确定汽车产业新城规划,规划面积93km2,建设以汽车产业为引领,集展览销售、研发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新城区。目前,已有海隆专用车等多个汽车产业链项目落户;一汽大众第五分厂项目于2014年11月奠基建设,一期投资110亿元,预计2017年正式投产,年产30万辆。

(2)莱西市北汽新能源项目发展情况:北汽新能源青岛莱西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7月项目工程全部竣工,当年完成5 000辆新能源汽车生产。并计划于2017年第一期每年50 000辆产能达产后,先后导入威旺306EV、纯电动轿车E150等交叉型乘用车,预计形成销售收入35亿元左右。

(3)胶州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截至2013年,全市整车及零部件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主要分布在洋河、李哥庄、三里河、铺集、胶北。整车生产汽车以申沃客车、索尔汽车为代表。汽配产业主要集中在洋河汽车配件产业园,该园区属于2012年新增青岛市重点项目,占地1 250亩,主要为上汽通用五菱、北汽福田、青岛重汽等企业进行配套,目前已有环球汽配等企业落户。

2 胶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1 发展优势

2.1.1 国家级开发区彰显平台优势

自2012年12月胶州国家级开发区成功获批以来,秉承项目带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等大院大所先后入驻,科技人才基础不断夯实。青岛保税港区胶州功能区加速建设,争创我国首个“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创新带动示范区。两年来,总投资575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落户胶州,一条千亿级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加速崛起。

2.1.2 海陆空铁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胶州坐拥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4条铁路,市区距离黄岛前湾港、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仅0.5h车程,成为内陆各省连接山东半岛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门户城市。特别是伴随4F级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批复,海关监管中心成功获批,国检、海关相继入驻,胶州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强对外交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1.3 现代工业基础雄厚

胶州原为全国五大机械制造业生产基地县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32家,位居全省同级城市前列。其中,钢结构、锻压机械等产业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制造工艺长期处于全国前列。

2.1.4 宜居生态打造投资兴业乐土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通过铁腕治污、大力治脏等攻坚行动,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大幅削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年内新增6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8%,天蓝水清地绿已成为“金胶州”招商引资、企业落户新名片。

2.2 发展劣势

2.2.1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虽然具有三星精锻等一批具备科技含量的优质配套企业,但缺乏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整车生产企业,产业带动能力不足。

2.2.2 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不强

我市汽车零部件生产拥有国际标准认证的企业少,自主研发、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少,长期处于“微笑曲线”低端。

2.2.3 专业化的科技力量不足

作为全国钢结构生产中心、重要的机加工基地,虽然能生产动车车门等高标设备,但因缺乏产业技术、配套图纸等因素,难以生产高端汽配产品。

3 胶州市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3.1 招大聚强,在产业规模上突出一个“大”字

从胶州市汽车产业、整体经济结构看,大项目缺乏、“有群山少高峰”的问题突出,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主要瓶颈。对此,必须树立问题导向,破除畏难心理,着力在“补”、“育”、“承”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补强完善产业链条。放眼青岛乃至全省产业平台,紧抓板块化、集群式的产业发展大趋势,以4F级胶东国际机场、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等一批档次高、带动强的项目为目标,以青岛市10条千亿级产业链快速崛起为重点,围绕产业链积极开展定向招商、借巢引凤,招引优质关联企业入驻胶州,抢先形成产业优势集群,推动关联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二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我市冷链、电力、物流、航空四大百亿级优势产业板块,通过行业协会联合、同类企业集聚等方式,发挥“虹吸效应”、“规模效应”,着力打造千亿级高端制造业产业链。

三是高标承接优质产业。把握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对接青岛市“一带一路”、全省“两区一圈一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以通用航空“万亿元黄金产业”为突破口,开展航空产业培育转化,壮大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极。

3.2 转型升级,在项目档次上突出一个“精”字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依靠低效率换取高增长的粗放方式已一去不返,“引进—落后—淘汰—再引进”的老路也已行不通,集约高效正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主基调。对于胶州市汽车产业,如果囿于传统低端配套发展模式,不能在零部件生产革新、专业技术创新升级等方面有所突破,“马太效应”将愈加明显,产业发展也必将陷入死循环。目前,胶州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将着力打造航空之城、物流之城、尚德之城、生态之城,努力建设幸福宜居的青岛北部新区。围绕这一目标定位,无论是汽车产业发展,还是各类项目引进,都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守“三个一律”: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没有税收贡献的项目、不符合环保安全标准的项目,一律不提供土地、一律不纳入考核、一律不予落户。

3.3 抓早动快,在招商引资中突出一个“早”字

招商引资是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快有效投入、打造先进产业的核心动力。围绕提高项目签约落地成功率,要早谋划项目。围绕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新兴业态,根据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发挥规划对具体项目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优化我市八大工业集聚区,扎实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土地出让金清缴“双清”行动,做到规划先行、谋划有据、资源保障,切实将项目谋划转化为招引实效。要早发现项目,大项目也同样是由一个个小项目逐步发展而来。特别是从发展规律看,小项目对优惠政策需求更紧迫,以使招商相对更容易,发展壮大后对当地有更深的认同感,财政可持续能力也更强。因此,在项目引进中,要加强项目发展的方向性、趋势性分析,主动挖掘成长性高、可塑性强的潜力项目,通过优化招商队伍建设,把一批懂经济、有才干、高素质、会谈判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出来、重用起来,打好“特色牌”、“乡情牌”、“企业牌”,吸引优质项目发展初期来胶投资兴业。

3.4 后发赶超,在发展思路上突出一个“变”字

思想上能否及时转变,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事关成败。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即后起国家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别于先进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和不同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处在较高起点,少走弯路,能够有效将落后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后发优势理论对国家发展有用,对地区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即墨、黄岛等区市在整车生产领域比胶州市先行一步的情况下,更应坚定信心,树立赶超意识,化弊为利、因势利导,放大汽车产业集群效应,依托胶州市机加工、钢结构等产业基础,发挥交通物流发达、生态环境宜居等特有优势,融入青岛汽车产业发展大格局,加快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同步、资源互补、产业联动的汽车产业体系。

4 结语

我市汽车制造业虽然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借助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不断壮大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创新创优、做大做强,提升规模实力,必能打造胶州汽车制造特色产业新优势。

[1]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8(3).

[2]颜炳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张冬冬,张永庆.我国汽车产业的区域竞争力评价[J].商业时代,2008(4).

[4]韩林.我国专用汽车产业集群现象剖析[J].城市车辆,2008(1).

[5]肖建清,刘德学.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J].经济纵横,2008(8).

[6]耿保荃,张国豪.湖北省汽车产业群现状及发展趋势[J].汽车工业研究,2012(9).

猜你喜欢
胶州汽车产业汽车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同气连枝 和而不同——音乐维度下胶州秧歌与北方秧歌的对比关系研究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胶州剪纸的类型题材与价值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的“出卖”
现代农业的胶州尝试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