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们还将继续

2015-03-15 08:50梁秀璟
自动化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博览变革尝试

2016,我们还将继续

电子邮箱:liangxiujing@kongzhi.net

如何能让“王”的内容更接地气,如何将一篇有深度、有价值的报道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这才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也是《自动化博览》目前正在尝试的事情。

当您翻看这本杂志的时候,2015年已经即将结束。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从不会过问你我的意见。

然而,您是否知道,手中的这本杂志已经是《自动化博览》的总第260期,从1983年到2015年,32年,260本杂志,这对于一本自动化业内的期刊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历史悠久了。

32年间,我只经历了其中的9年,虽然没有赶上杂志初创时的峥嵘岁月,但绝对见证和参与了《自动化博览》的飞速发展期。

32年间,我们不断尝试着创新与改变,仅仅是我,就亲自“操刀”过多次杂志的改版,每一次改版,带给读者的是“眼前一亮”,而在改版背后所经历的各种纠结、争论却无人知晓,编辑们甚至为页眉页脚的某一个字符是不是需要加粗而纠结许久。

32年间,我们的杂志越做越厚,内容却越做越精。从原来的作者投稿占“大头”,到现在每期责编根据不同的行业和技术做的专题策划占据了大部分版面,各种业内专家的权威视点,各种新进技术及应用的前沿解读,各种企业“大佬”的深度采访,这些富有价值的“硬货”在读者的眼中都是理所应当,都是一本杂志该有的内容,却不知,在这背后,是每一位编辑付出的辛勤努力。

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现在这个时代似乎已经不再是纸媒的天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遍地开花让新闻阅读变得随时随地,各种新媒体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人们开始习惯于碎片式的阅读,而逐渐失去了静心品味一本杂志的耐心。

当网络被成片的碎片式信息充斥,当前一天晚上的新闻,报纸加班加点第二天出版,发现已经成为“旧闻”,当无数没有实质内容的“标题党”收获极高的阅读量和关注度,这让依然坚守在传统媒体行业的从业者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甚至焦虑。

我们到底该不该为一个标点符号而争论不休?

我们到底该不该对文章中的遣词造句都锱铢必较?

我们到底该不该去探究各种新闻事件中的细枝末节?

我们做的杂志到底还有没有人在看?

我们所坚持的是否是有价值的?

所幸,我们依然可以收获到读者的积极反馈,每每收到读者认真填写的读者反馈卡,每每看到他们说杂志中的某篇文章对实际工作非常有帮助,我的内心都百感交集。也正是这样,使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信心坍塌与重建中,依旧坚持在这片天地中不愿离去。

有坚持,当然也要有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什么?内容!无论传播模式如何改变,社会和公众对有价值的资讯的需求却永远不会改变。“内容为王”永远都是硬道理。

所以,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能让“王”的内容更接地气,如何将一篇有深度、有价值的报道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这才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也是《自动化博览》目前正在尝试的事情。

2015年年初,我们在依旧兢兢业业做杂志的基础上,完成了《自动化博览》和控制网官方微信(微信号:KONGZHIWANG-AP)的认证,并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原创内容更新到微信、微博上向广大受众推送。虽然,这只是我们尝试的一点点改变;虽然,我们在这场变革中还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但我们有百倍的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颗怀有新闻理想的赤子之心,与我们的读者一起迎接这个变革的时代。

没有什么比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中找到同行者更让人兴奋。好在有《自动化博览》全体同仁的互相鼓励,好在有众多读者给予的充分肯定,好在,还有那些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前行,让我们能够有勇气,继续坚守心中的那份执着。

在这样浮躁虚荣、追求爆炸式效果的新闻环境中,请别忘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坚守着新闻理想,坚守着作为一位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坚守着做出精品的信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5,已近尾声;2016,我们还将继续。感谢与《自动化博览》一起走过过往岁月的您。

猜你喜欢
博览变革尝试
博览·数据
博览·面孔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变革开始了
博览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