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归真,让学生爱上作文

2015-03-15 14:43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母亲节表象想象

返朴归真,让学生爱上作文

黄庆堂 (福建省德化县葛坑中心小学 362500)

当前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处在低水平状态,表现为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乏味,捏造事实,千篇一律。究其根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人为地拔高作文训练的要求,忽视了生活实际。那么,如何联系生活,让作文教学返朴归真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返璞归真 学生 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标明确强调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教学返朴归真呢?

一、 重视观察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吸引人,才会有生命力。而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通过自己的各个感觉器官来实现的,按其比例为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由此可见,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多种器官参与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如在指导学生写《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时,我教给了学生观察方法,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认真观察,并让学生把对小动物印象最深的一点记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一次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可爱的小胖猪》,把他家的那头小猪吃食时的可爱样子写得形象逼真。还有一个学生在《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小白兔》中写到“它穿着一件白白的、毛茸茸的衬衫,还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那蓬松的尾巴只比那小脚大一点,十分惹人喜爱”,把小白免的外表写得活灵活现。可见,指导学生认真去观察,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挖掘现实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无物可写、无话可说长期困扰小学生,导致了学生从心底惧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得了“作文恐惧症”。那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呢?我认为关键应先让学生在作文时能有材料可写,使他们愿写。对于这一点,我先从班级集体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如实描述事件全过程。有一次,因我去参加一个会议,那一节课我让学生自习,结果全班闹成一团,有的玩“抓贼”游戏,有的拍图……各种花样,应有尽有。第二天,我让学生讲述事情的经过,详细询问了当时的场面,批评了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其他班级的学习。然后让他们把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并告诉他们这样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学生的作文兴趣极高,内容也真实,具体生动,而且能在作文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是一举两得。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事,写身边发生的事、电视上看到的……不限时间、地点、内容和篇幅的长短,只要求写真人真事和自己的真实看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好习惯,摆脱了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窘境,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一个有效途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最喜欢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可让学生活动经历把参与活动的感受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上学期,我组织学生举行了一次野炊活动。回来后,让他们把野炊活动中自己印象最深刻一点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结果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摆脱了“大同小异”的现象。又如,“母亲节”来临的前夕,我为学生布置了在“母亲节”那天表达自己对母亲感恩之情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可自由选择。只要表达了你内心爱母之情,就可以了。在活动过程中,尽量减少了有目的性的写作指导,就是有指导,也是“不着痕迹”。接着,在“母亲节”活动后,班上开展了以“母亲节”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课上,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所想、所说、所做的一一做了汇报。在学生讲述时,我的主要工作是引导他们不要离开主题,大家交流的兴致可高了。最后,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再让学生把活动内容写下来。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情真意切,很让人感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校内活动,如演讲比赛,猜谜语等。这些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展了写作思路,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

四、憧憬未来生活,引导想象创新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人类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想象。鲁迅先生说过:“孩子们是可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知识源于生活,创造也源于生活。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他们熟悉的、新奇有趣的作文素材(表象),教师要善于组织、提炼、转化,为作文教学所用。因为想象以表象为基础,而表象的形成又离不开感知,但表象一旦形成,能摆脱感知的局限,而且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可以运用表象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动。如果学生热爱生活,就能从生活中的各个角度展开想象,去憧憬未来的生活,从而激发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如想象作文《我长大____》,学生写出的习作有《我长大后当村长》《我长大后当女兵》《我长大后当教师》等,小作者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憧憬幸福的未来,抒发内心的美好愿望,表达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雄心壮志,反映出了山村小朋友纯真的心声、执着的追求。

总之,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的作文彻底摆脱写空话、说假话的现象,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教学返朴归真。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母亲节表象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不一样的母亲节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母亲节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母亲节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