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5-03-15 14:43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语感创设课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张素爽 (河北省平乡县油召学区二町联小 054500)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综合能力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本领,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小学生同样如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学便成功了一半。那么,应该如何做呢?首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文学作品、科普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读物等,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哲理性。适当引导学生阅读此类材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多样化朗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只是一味地进行生硬的讲解,学生只能在被动的模式下进行单调的朗读,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改善这一现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妨通过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这样远比之前的做法有效得多。再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摆正思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肯定他们的进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相信做到这三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是喜欢拿着教学参考资料,向学生生硬地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一节课下来,其实已经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肢解开来,学生收获的只是教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仅仅是参考资料上的现成内容,而不是他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领悟。这样的教学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笔者认为,要想提升阅读教学的效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具体来讲,主要应做到两个方面。首先,变“一言堂”为“群英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同时尽量为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怀,真正实现课堂的价值。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应倾注更多的爱心和关注,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这样,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其次,要允许学生阅读“出错”。在初步阅读文章时,学生难免会出现理解不深入、表达混乱的情况。这时,教师绝不能对学生横加指责,而要采用鼓励的话语和肯定的手势、眼神等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理解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自卑心理,放心大胆地展示自己。

三、适时引入情境教学法

实践表明,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创设情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创设实体情境。所谓实体情境,就是教师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以此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如在教材涉及花鸟鱼虫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将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增长知识,从而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内容。其次,创设语感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主要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情境就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帮助其体会课文情境和作者的情感。再次,创设模拟情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适时运用电教手段播放幻灯片、录音带、动画片段等,让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这样做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乐。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

不得不说,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会接触到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这时,如果教师没有加以干预,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将这些内容熟记在心,学生才能在写作时真正为己所用。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适时引导学生积累、记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以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将其牢记于心。这样,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五、结语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若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绝不能放步自封,而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

[2]肖静芬.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天津教育,2002(2).

[3]刘延云.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1(Z2).

[4]孟庆芳,齐晚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法[J].湖南教育,2001(9).

[5]窦连心.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业家,2013(22).

[6]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5).

(责编 冯红伟)

猜你喜欢
语感创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