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2015-03-15 14:43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板书节奏语言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敖 璐 (河北省秦皇岛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066000)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教学中的一切要素有秩序、有节拍的变化。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国画布局历来提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课堂教学亦应如此。

要想使一堂课像乐曲那样动听、戏剧那样感人,教师就应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展有收、有疾有徐、有疏有密,像一首和谐的乐曲,具有一种节奏美。节奏的表现形态不外乎外在形态和内在形态两种。就课堂教学来讲,外在节奏主要是指教师讲课时声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朗读时的整齐、变换等;内在节奏主要是指符合学生生理规律的情绪的自然消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外在节奏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做得也比较好,但应该指出,只是机械地营造一些简单的外部节奏来追求所谓的气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只有那些同单位时间的划分不完全一致,更丰富的形态,才具有美学意义”,我们还应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宏观上、整体上,在更深层次上营造课堂的内在节奏,使语文课堂具备节奏美的韵律。

语文教学艺术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师只有高标准地驾驭教材,调动课堂教学节奏,使之快慢适中,错落有致,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产生诱人的魅力,才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与教师紧密配合,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要进入艺术的境界,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 教学内容要做到详略得当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不是真如有些教师所言,是“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呢?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伪问题,细一想,却又是一个常被广大教师忽视的真问题。语文课文“学无定法,教无定规”,或诗歌、或词赋、或小说、或戏剧、或散文、或议论,内容变化不一,又各具特色,长则洋洋洒洒数千言,短则一首绝句。每节课,教师都要温故知新、导入过渡、朗读板书、注字解词,每篇文章重点不同,难点各异。会用兵者绝不平均使用兵力,教师讲课也不能不分对象,不论教材,每篇都面面俱到,详略不分,讲起来如平平溪水,无波无涛,无起无伏。教师必须从整体计划入手,居高临下驾驭教材,对于哪些基础知识应具体放到哪篇文章去学习、每个知识点与知识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应做到点点闪光,环环相扣。每节课,教师必须以课文内容特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紧扣文章重点、突破难点。对次要内容,教师则需蜻蜓点水,轻描淡写,做到有放有收,有详有略。只要抓住了重点、难点,其必势如破竹,迎刃而解。这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讲课要领。例如,讲授《竹影》这篇自读课文,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导读,明确学习要求;其次,让学生围绕学习要求进行自主读书;再次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把自己没读懂的内容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统一认识。组内教师看课后共同探究,一致认为我在处理重难点时过细了,同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就是讲得多了,学生锻炼的机会被教师的范讲占领了。另外,没有恰当的积累或拓展。经过组内教师的反复推敲,我们探究出我们自己的略读课文教学思路:前置补偿——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反馈——积累拓展。

二、 教学速度要快慢适宜

教学不是走路,不能一味求高速度,更不能大跃进。语文课堂教学速度的快慢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调整。文章短则慢,要适当插入补充,引导学生向深度和广度开拓。讲、读、点、评拓展开来,学生预、背、悟、写结合进去,一节课就会安排得圆圆满满。文章长则快,要抽取其精华,选择其要点,提纲挈领,点铁成金。快又不宜过快,免使学生思维不及,紧张疲惫,消化不良,或使学生看来紧张无暇,实则收获有限;慢又不能太慢,讲课慢慢道来,不温不火,或导致学生思维松懈,厌倦无聊,漫不经心,索然无味。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要从整体上有效控制速度,快慢交替,此起彼伏,重点难点节奏缓慢,甚至反复强调,非重点难点节奏要紧凑,争取时间。看学生蹙眉茫然,毫无反应,肯定是跟不上速度,教师应稍作舒缓。反之,学生漫不经心,左顾右盼,可能是语言乏味,节奏太慢,教师应当适当调节语速,风趣语言,活跃气氛。语文教师又必须按作品的基调调节语言速度,如感情平缓、色彩灰暗,语速要减缓低沉;感情激荡、色彩鲜明。语速应激昂奔放。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起来犹如飞流瀑布,又像涓涓细流;如洪钟大吕,激荡胸怀,催人奋进。如散文教学,特别是名家的散文,对散文的意境美、形式美、语言美,教师讲授时节奏要相对慢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则要讲得快些。而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把弄清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文结构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作为重点,此时教学节奏一定要放慢。

三、 引导学生思维有张有弛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语文课堂节奏也是这样,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进入最兴奋状态,积极动脑思考。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围绕知识点处于最兴奋状态,证明课堂教学收到了显著成效。但学生不能长时间保持高度兴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因此,在收到预期效果后,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气氛松弛一下,使学生大脑稍微得到恢复,做到张弛交替,保持学生大脑的高度清醒,以便把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教师在课堂上一张一弛,交替进行是应注意的教学节奏之一,教师如若运用得好,必定会使教学高潮此起彼伏。

四、恰当的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

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换会带给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由听变写,或边听边看边写等。教师可通过板书引导和控制学生,使整个教学进程保持适当节奏。这里的关键是把握板书的时机。实际教学时,有的教师是先把整个内容讲完再板书,或者先抄好板书而后讲内容。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的效果。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教师如果能使教学板书与教学语言配合得严密精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是节奏分明、有板有眼、有起有伏、有高潮有余波的。掌握好课堂节奏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想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教师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丰富的业务知识、高质量的语言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只要大胆地在实践中摸索、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勇于开拓进取,每位教师必将能奏出自己独具风格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的优美乐章。

(责编 乔召召)

猜你喜欢
板书节奏语言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YOUNG·节奏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