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 提高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2015-03-15 14:43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化信息技术

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 提高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刘国正 (甘肃省高台县教体局 734300)

当前,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我们就要加快推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奠定基础。

教育装备 现代化 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上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现代化已步入快车道,国家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规划。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西北省份,信息化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形成,优质资源的储备、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达不到要求,这些问题是目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软硬件建设不平衡,软件与硬件不能够同步

由于资金与资源短缺,学校信息化软件建设严重滞后,资源库的硬件建设工作虽已完成,但是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取得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单一,还不能使广大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二)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我县虽通过开展各类层次的相关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模式单一,培训师资水平有限,教师接受现代新媒体新技术的观念还有待提高,缺乏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资源的深度融合能力,还不能够熟练地应用信息化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途径

(一)要提高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学校教育在课程、教学、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实施,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学校现有人力、物力的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者,要不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给学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整合的样板,使自己逐渐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教育、经营学校的专家。总之,我们要建设一支现代化教育意识强、教育思想观念新、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校长队伍。

(二)注重“三通两平台”建设,夯实数字校园基础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县教育部门应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教育装备建设力度,对陈旧落后的教学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以有效机制的构建为引领,引导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应用模式创新、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引领示范作用,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注册个人空间,各学校组织教师上传、交流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在线“晒课”活动,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另外,中小学全部建立个性化网站,并且与县教育信息网相互链接,做到了县级有县教育信息网、校级有学校信息网、教师有教师空间。

(三)加强资源库建设,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在现有教育资源库无法满足学校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我县开展了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享合作资源、开发特色资源”的渠道,不断丰富信息资源库的内容,努力提高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资源建设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深化教育资源成果,利用中心校软硬件资源的优越性,落实推广“中心校带动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持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加强技术支持服务和应用检查,积累一批典型应用案例,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模式,切实帮助教学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大培训力度,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根据新时期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找准发力方向,加强内涵发展,在做好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应用工作。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以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方法与课程整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以教育的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为引导教师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新课改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县级培训和各校校本培训都将提高教师课堂整合能力作为重点,每学期安排一次县级培训、一次校本培训,并购买了教师网络培训平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大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技术的能力。

(五)利用网络课设“三个课堂”

大力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教育公平。建好“专递课堂”,应采取校与校结对模式或者县与县结对模式,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开展同步课规模化应用,使农村学校能够享受到城镇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六)调查研究,拓宽思路

为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做到规划、投入、资源配置优先保障,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创造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深度融合,必须要找到突破口,找准方向,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破解发展瓶颈,加强内涵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向教育现代化的转变。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现代化信息化信息技术
边疆治理现代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