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足动力,为孩子音乐学习插上起航的翅膀

2015-03-15 14:43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课堂

给足动力,为孩子音乐学习插上起航的翅膀

张红梅 (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735000)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快乐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学有乐趣,需要师生愉快合作。教师要创设一种吸引学生“乐学”的气氛,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乐于与教师合作、与同学合作。小学音乐新教材削弱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加大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的要求,这一转变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使学生更加关注音乐本身。

音乐 兴趣 培养 动力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教学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让学生走进音乐,让他们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但通过观察初中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发现,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学音乐教育没抓好,主要体现在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要在音乐课中创设快乐的气氛,给足动力,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想学、乐学。

一、 让爱在音乐中奏响

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催化剂”,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取得学生信任的首要条件,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前提。作为音乐教师,平常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少,要使学生对音乐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科,热爱学生。顾明远教授曾说:“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为了养育下一代,可以牺牲自己。”如果我们音乐教师能把培养学生当作个人生命的延续,用博大的师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就能唤起他们对音乐学科的爱。我在上课前会先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使自己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看到老师的状态。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信念、品格对学生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新的世界,都有一颗丰富而脆弱的心灵,也许在不经意间,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言语,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耐心的辅导,都会让学生行走在一条快乐、自信、向上的道路上,但也许一个不小心的忽视,会让学生行走在不满、走神、厌烦的道路上。因此,音乐教师给予学生的爱,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知识的积累和对音乐学习的持久性都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二、让音乐课堂生动有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学有乐趣,需要师生加强互动,与学生愉快合作。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吸引学生“乐学”的气氛,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乐于与教师合作、与同学合作。音乐课是既可以唱又可以听、演的综合课。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或独唱、齐唱,或才艺展示,使学生在不同形式中得到发展,找到乐趣。我的做法是:充分挖掘及发挥教材中隐含的快乐因素,通过听、唱、写、奏、演、论等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进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生唱歌时,教师可以挖掘乐曲中最闪光的部分,用生动诱人的导语,美妙的音响,有感情的手势和形态,贴切的图片、幻灯来诱导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有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前台来,通过卡拉OK让他们即兴表演,或者用录像机把学生演唱的歌曲才艺表演录下来,再放给他们看,让他们找出表演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唱歌或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要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统一。比如,在组织学生欣赏《春节序曲》一曲时,我先让他们回忆过春节的热闹场景,全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糖果、放鞭炮、唱歌跳舞的和谐景象,然后利用视频把搜集到的表现春节祥和气氛的图片随着乐曲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更准确地理解作曲家的用意。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我先让学生给熟悉的歌曲旋律创作歌词,之后让他们把生活中的某些节奏写下来或创作出旋律,并经常对他们进行节奏的听力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不但变得异常活跃,而且他们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乐感、节奏感也在无形之间得到了锻炼,音乐知识和技能也能得到提高。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鼓励学生动脑、动手,使他们学会自学,认识到学习最终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如在教学《走进新疆,感受新疆》这一单元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调动的特点,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节奏韵律后问他们:“咱们来为这首歌曲伴奏好不好?”一听要给歌曲伴奏,学生都活跃起来,但也用好奇的眼光望着我,因为他们没有伴奏乐器。我告诉他们:“你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乐器呢!”同学们一听都觉得有趣极了。我再接着告诉他们:“铅笔盒里一些用具可以当铃鼓,笔敲铅笔盒可以当双响筒,铁制的东西相碰撞可以做碰铃或三角铁。”我把这些“乐器”的用法和用途告诉学生,再让他们自己处理怎么样为这首歌配乐并合理演奏。这样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创造能力。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由衷地感到学习音乐不是苦事而是乐事,对音乐课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课外的艺术活动是快乐教学的延伸,表演能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可以锻炼他们舞台表演能力,也可以改变原来课堂里呆板、拘谨的气氛,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每个星期应抽出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才艺表演,每学期举行歌咏比赛、小歌星演唱会、文艺汇演等艺术活动,让他们为能在音乐会上表演而自豪,同时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艺术比赛,让他们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并通过比赛看到同伴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另外,因为要比赛,谁都不会心甘情愿落后于别人,更不想在舞台上出错,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在平日里加强练习,提升技艺,进行促进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动力,使他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只有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学生,才能为他们走向音乐殿堂插上起航的翅膀。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音乐课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