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性”语文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充分发展

2015-03-16 20:13王小毅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开放性语文课程生活

王小毅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正在经历着从生存方式向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探索与之适应的新教育课程体系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重大课题。针对传统课程的弊端,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经研究,我初步构建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体系,将小学语文课程拓展为语文课堂教育课程、其他学科语文教育课程、课外活动语文教育课程、社会实践语文教育课程和家庭生活语文教育课程五大类。

一、理论依据

1.从邓小平教育理论看。

1983年,邓小平就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办教育要放眼现代化、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基础教育要培养面向21世纪、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世界通用的人才。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人们要“深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解决教学内容陈旧、部分课程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

邓小平教育理论还指导人们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头脑。“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要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管理模式,使教育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是改革开放。就语文学科来说,要了解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要增强未来意识,要努力实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培养学生有不断求知、勇于探索的精神,要有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读写速度、读写能力,还要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把语文应用于现代生活的能力。

2.从陶行知教育理论看。

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由三大原理组成:

(1)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前进和向上。

(2)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这是指导学校要与社会密切相联系,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因为学校里的东西毕竟太少,运用了“社会即学校”这条原理,则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范围都可大大增加,学生和先生也可以多起来。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工程人员,学生可以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可受益。陶行知曾形象地指出:“学校即社会”,学生好比“笼中鸟儿跳”;“社会即学校”,学生好比“天高任鸟飞。”

(3)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转移到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上来,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是一种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3.从系统论原理看。

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教育应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坚持教育应当:

——时间长,强调实行终身教育的观点。

——空间广,强调发展各类教育的观点。

——效率高,强调实行智能教育的观点。

——质量好,强调实行未来教育的观点。

——内容多,强调发展博才教育的观点。

系统科学有序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

4.从《语文课程标准》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二、模型诠释

所谓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着眼于人的发展,以培养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紧贴生活、多元开放为特征,高扬学生主体精神并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发展、充分发展的新型语文教学。其课程体系可用以下模型加以诠释:

1.紧贴生活。

该模型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学习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开放状态,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语文可在语文课堂上学,在其他学科中学,在课外活动中学,在家庭生活中学,在社会实践中学。

2.多维和合。

该模型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听说、识字、阅读、作文、书写”能力的训练是核心。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必须在“识字、听说、阅读、写作、书写”五个方面形成“合力”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益。

3.一体多翼。

该模型告诉我们: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这种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教室的四壁,不是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通过这些孔道,一方面引入时代的信息、生活的体验、社会的缤纷,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语文培训多趣而高效(如图中向内的箭头所示);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开去,让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还强调四个结合:(1)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2)语文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3)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语文教学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如图中向外的箭头所示)。这四个方面犹如语文教学的四只翅膀,有了它们,“一体多翼”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就能腾飞,飞向信息化、社会化的21世纪的天空。

三、课程结构

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凝固、单一,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不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是一个开放而具有创造活力的弹性结构,它包括五大类:

1.语文课堂教育课程。

这一课程是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和主阵地。要求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按年级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语文教学活动,以完成课标规定的全部教学任务,达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开放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

开放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要点: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思维空间,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教学课型,开放教学评价。

2.其他学科语文教育课程。

这一课程是顺应国际学科课程改革潮流的,它提倡突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整合。坚持多角度求知,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其他学科课堂,在其他学科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

其他学科语文教学的教材:语文内容包罗万象,其他学科的教材也是广泛意义上的语文。

其他学科语文教学的要点: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指导阅读教材;讲解学科语言;进行学科口语训练;引进语文知识;布置学科作文等。

3.课外活动语文教育课程。

这一课程是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要求学校和语文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学校的语文教育环境,努力营造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十分广阔、充实的学习背景,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用语文,增长才干,学习做人。

开放性小学语文课外教学的教材:适合儿童阅读的报纸、杂志及其他读物等。

开放性小学语文课外教学的要点:加强课内外结合,开展语文活动课,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如办小报、自编书稿、故事会、读书会、演课本剧……

4.社会实践语文教育课程。

这一课程是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最显著、最具特色的教育形式。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经常引导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工厂、农村、市场等地进行社会考察、调查,让学生反复认真阅读和理解社会生活这部巨大的“语文教科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开放性小学语文社会教育的教材:乡土语文、社会语文环境、自然风光、历史文物、民俗民风、奇闻轶事、影视文化、高科技知识、因特网,等等。

开放性小学语文社会教育的要点:加强校内外联系;着眼于主体,着力于实践,着落于发展;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如野游观光、民间采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小课题”实验学习等。

5.家庭生活语文教育课程。

这一课程也是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区别于传统封闭性教学的特征。要求语文教师指导家长结合家庭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开放性小学语文家庭教育的教材: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各类报刊、书籍、电脑、电视等。

开放性小学语文家庭教育的要点:加强家校联系,经常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推荐和介绍适合学生阅读的语文读物,指导家长帮助并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指导学生收看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学习。指导家长结合家庭生活开展学语文、用语文的活动,如:家庭故事会、演讲赛、成语接龙、写留言条、写书信、写春联、写广告……

开放性的语文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所形成的五类课程语文教育网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充满生命

的意义,真正迎来素质教育的

春天!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开放性语文课程生活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无厘头生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寻求开放性道路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