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盲人也能享受互联网

2015-03-17 05:49夏风
时代报告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宇盲人工程师

夏风

蔡勇斌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发、设计、运营,其使用者绝大多数都是健全人士,因而并没有太多地考虑到盲人、聋哑人这些特殊人群的需要。正如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梁振宇所言:“在中国有1263万视力障碍人士,平均每140人中就有一人每天生活在黑暗之中,且人口老龄化在进一步加剧,在中国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显得非常重要且迫切。”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但能享受互联网便捷生活的还不到1%。海伦·凯勒也许并没有等到那三天梦想中的光明,但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却坚持用实际行动点亮着盲人的互联网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不仅是娱乐消遣,更是手脚和眼睛。在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有4位不同寻常的IT工程师。他们是视障者,但电脑和手机让他们可以“看见”全世界,无障碍通行。他们既是互联网发展的受益者,又促进了互联网联通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让更多的视障者受益。

让我们走进盲人IT工程师刘彪、蔡勇斌、陈敬和王孟琦的世界,看他们如何突破迫不得已的局限,发挥潜力服务大众,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侠客”。

刘彪:技术派“学霸”

微胖的身材套上件朴素的衬衫,一笑就露出两颗“松鼠牙”,刘彪给人的感觉憨憨的,很有亲和力。初中自学编程教材,大学起自制软件,牵头搭建视障工程师全国交流平台,来自湖北孝感的他身上有同龄人少有的稳重与坚持,熟悉他的腾讯软件工程师刘海伟更评价他“已达到了中上层程序员的水平”。

“那时家人觉得我可能什么都做不了,未来都是个问题。”患有遗传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出生时视力只有0 .5的刘彪哪里会想到,有一天他也会成为学霸。9岁时,因视力急转直下,与健全孩子一同求学的时光在小学三年级戛然而止。13岁那年,父母把刘彪送进武汉盲校,一直读到初中、中专,初中时他还跳过级。中专的最后一年成为他命运的重要转折点。那一年,整个年级只有他一人报名高考。学校为他组建了豪华辅导团队,6个老师围着他一个人转,他在一年内学完了普通高中三年的课程,还以超出录取分数线近100分的成绩考入视障者心中的名校———长春大学,读针灸推拿专业。

李庆小学起就和刘彪是同班同学。“学霸”刘彪考上大学的消息激励了李庆,本想中专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李庆,复习一年后,也考上长春大学针灸推拿系,成为刘彪的学弟。刘彪身上最令李庆佩服的是学电脑的热乎劲儿,“小学三年级我们刚接触电脑,每周只有一节电脑课,刘彪每次都抓紧时间摆弄电脑,学校电脑比较破,被他弄坏了好几台。”刘彪最早接触电脑是在2000年初,2003年左右为盲人上网提供便利的读屏软件已面世,刘彪惊喜地发现,通过读屏软件上网他可以听歌、看书、找资料,世界好像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从此他迷上了上网。

初中一年级,刘彪决定自学编程语言C ++。教材没有盲文版,李庆就找大学生搞到一本教材,刘彪叫家人照着读,录下来给他听。家里没有电脑,刘彪买来四盒磁带,循环使用,50天听完一本教材,记了200页的盲文笔记。“我妹妹读得多了,都知道中文标点不用读出来,程序里的英文标点却不能省。”他笑着说。就是靠着这股劲头,刘彪迅速掌握电脑编程基础知识。

2007年,他用攒的钱和向同学借的钱买了台只有主机和键盘的二手电脑。宿舍不让插电,刘彪就把电脑放在教室。李庆清楚记得,那一年国庆长假,刘彪每天早上6点就守在教室门口,门一开,就戴上耳机敲键盘,靠干脆面和面包过一天,晚上9时才回到宿舍,等待查寝。初三和高中就开始自学当程序员的刘彪,从为盲人定制小软件开始。刘彪是个“书虫”,他发现每次“看书”都要将文档一点点转换成音频,很不痛快。他于是开发出一个语音批量生成软件,只要将文档放入制定文件夹,软件就可将其批量转换成音频文件。这个软件,能帮助盲人将书批量转化成音频,且通过电脑键盘即可完成,真正实现了无障碍。读大二时,刘彪发现盲人读屏软件有许多不足,决定自己动手做一款读屏软件。没有老师指导,他靠自己阅读资料,在论坛里发帖求助高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自己开发的读屏软件硬是做成了,还被评为2012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吉林省省级创新项目。

2012年6月,刘彪又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何不建立一个线上组织,搭建一个盲人学习平台呢?”说干就干,2013年3月,新翼软件实验室成立,刘彪是总负责人。这个用于盲人编程交流和线上交流的重要平台,由Q Q群、网站、论坛组成。和常见网站相比,“新翼天空”分为论坛、文章资源、软件中心、图书下载等板块,看似简单,但对盲人来说已属不易。刘彪说,读屏软件为盲人上网插上了翅膀。新翼,就是要给他们一双新的翅膀。

现在,新翼天空开发群已有115人,以技术交流为主,用户群人数达到了188人。在团队的支持下,刘彪又开发出了一些适合盲人使用的软件,如帮助低视力视障人士读出鼠标所在位置信息的新翼鼠标朗读器,“低视力人士也是经常被忽视的群体。”

陈敬:半路出家的钢琴科班生

陈敬和刘彪在大学里是同届校友,但与“技术派”刘彪不同,学钢琴专业出身的他身上有股艺术气息。陈敬半路出家做IT,英语不错的他现在已独立承担起了一款英文读屏软件的协助更新和维护。

有人说,几乎没有多少技术基础的陈敬当IT工程师,胆子很大。

陈敬的姐姐陈素娟回忆,早在去广州上学前,弟弟的聪明和大胆就已显现出来。她回忆,陈敬七八岁时便可一个人在小路上骑自行车,“有一次连人带车摔到坑里面去了,头上缝了好几针,愈合了又继续骑。”

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的陈敬9岁起便开始独自在外求学,先后就读于广州市盲校、青岛市盲人高中、长春大学。16年在外求学的生涯赋予了他强大的自理能力,外出、购物都可独自完成。9月入职深圳,搬入新公寓后,他很快熟悉周围环境,经常是在不带拐杖的情况下一个人回到宿舍。

钢琴和电脑是陈敬的两大爱好,他学钢琴也是偶然,“小时候学校里有钢琴培训班,学了之后发现越弹越好,就越来越喜欢。”有音乐特长的陈敬很内敛,极少显露才华。

腾讯工程师刘海伟评价陈敬“进步神速”,入职三个月以来,通过周末的培训,已能够在原有代码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基本可以称得上是初级工程师了”。

揭华妹是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行政人员,平日负责照料陈敬等四人的生活起居。揭华妹说,“陈敬和王孟琦的电脑基础不如其他两个人,但都进步很快。现在就测试的工作来讲,跟勇斌和刘彪水平已相差无几了,只是编程技术上还有差距。”

陈敬的英文阅读能力很强,经常是通过读屏软件用快于正常语速一倍的速度来“阅读”英语资料,还可用英语和从菲律宾来的国际志愿者Susan流畅交流。因为这个特长,他还独立承担了NVDA的主程序、文档和插件的简体汉化的更新和维护。这是一款来自国外的英文开源屏幕阅读器,相比起国内的主流屏幕阅读器,可支持多种浏览器,有更好的套装使用体验。陈敬的工作,就是将更新后的软件信息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搜集用户反馈后,翻译成英文反馈给总部,让更多的使用者受益。由于该项目入选了世界盲人联会亚太区中期会议2014青年论坛的决赛单元,陈敬还于11月在香港举行的论坛上用英语介绍自己的项目,与亚太区的盲人精英同台交流。

蔡勇斌:开发盲人“斗地主”软件

在同事眼中,除了视力障碍,蔡勇斌与正常人无异。一聊起蔡勇斌,同事戴杰总会提到他在腾讯一次内部交流会上的一次演讲。演讲的主题是《平凡的IT成长经历》,蔡勇斌在20分钟内谈成长经历,谈人生理想,“感谢来现场支持我的朋友,虽然不是来膜拜我的,但我相信这次分享之后会膜拜我。”自信满满的他让听众印象深刻。

蔡勇斌幼年时被石灰烧伤双眼,目前视力仅存一点光感。从13岁上学到中考前因动手术而辍学,他前前后后只上过4年学。但在同事揭华妹看来,他从来不把自己当盲人看,他的IT技能和生活经历也证明了这点。

他是一位互联网“发烧友”:初中开始接触电脑,高中开始自学编程,在没有人教他的情况下。20岁就独立编写出一款软件。除编程外,蔡勇斌还弹得一手好吉他,经常在下班后拿出吉他弹唱给同事们听。蔡勇斌的软件开发之路始于2009年。与刘彪相似,他最初制作软件的动机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不同的是,他做的第一个软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女友。

勇斌有个交往了6年的女友小宇(化名)。两人最初相识在网上。2008年底,勇斌用Q Q聊天时偶然加了小宇,从此网络成为一条红线,让那时在加拿大的小宇和他的心越贴越近。刚认识勇斌时,小宇在加拿大名牌大学念书。2009年,两人正式确立恋爱关系。交往期间,勇斌继续自学IT技术,但学得非常枯燥。小宇帮了他很大的忙,“每当我坚持不下去了,她就帮忙查资料,找IT论坛,联系技术大牛。”勇斌回忆。后来见勇斌屡屡碰壁,小宇便提出跟他一起学,“我不懂时你可以教我,这样还能加深你的印象。”善解人意的小宇告诉勇斌。最让勇斌感动的是,一次他找到一本编程书,但因是图片格式,读屏软件读不出来,小宇利用课余时间,把书上的字逐字逐行打下来,整理成文档给勇斌。繁多的课业令小宇有些顾及不来,为了不耽误双方学习,她希望有个能够在特定的时间提醒她做事的软件,勇斌决定亲自动手做一个软件。

两个月后,勇斌的软件大功告成。这是一款现在看来十分常见的软件——设置重要日程,到点后闹钟提醒。勇斌赶在小宇生日前做好送给了她,由于小宇网名里有个“涵”字,软件取名“涵涵小助手”。来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之前,一直在家自学编程的勇斌,因开发了一款颇受视障人士欢迎的辅助软件而小有名气。这款他花了5年时间开发出来的名为“P C秘书”的软件,功能多达数百项。通过它,盲人也可随时刷微博、看新闻、听小说,甚至可以玩棋牌游戏。

这款软件2010年上线以来,代码已有10万行以上,覆盖一万多用户,“之所以干这份工作,是因为它可以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通过互联网‘看到更远的地方,而不仅限于家庭和按摩院。”勇斌说。

腾讯软件工程师刘海伟也对此点赞,“很难想象这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而且布局还如此讲究。”最让勇斌骄傲的软件,要数可让盲人跟健全人一起斗地主的“神奇欢乐斗”。读屏软件让盲人可以听到文字,但读出图形一直是难题。“神奇欢乐斗”是一款Q Q棋牌游戏的小助手,具有强悍的图形识别能力,可以清晰声音播报出手中牌,还有记牌功能,有没有炸弹,一听便知。这个软件让盲人脱离了简单的盲人游戏,让盲人与健全人一起参与游戏,颇受欢迎。

王孟琦:乐观生活家

王孟琦是4名工程师中的“高人”。1米86的身高令他很容易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也是4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年底才满21周岁。在同事心目中,说话细斟慢酌、做事也慢条斯理的他,乐观开朗,从不缺朋友。

来深圳前,王孟琦就已经是蔡勇斌的“粉丝”了,“我第一次见到勇斌挺兴奋的,因为他在盲人圈子里挺有名的”。毕业于河南针灸推拿职业学院的王孟琦,本来和他的多数同学一样,毕业后留在医院当一名针灸推拿大夫,有稳定的工资,工作单位离家只有500米。今年春节前夕,一则《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招聘启事》在由视障者组成的Q Q群中广泛传播,王孟琦动心了,随后来到深圳,成为一名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

王孟琦在他的求职简历中写到:“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多了一名针灸推拿师,那么社会这个平静的海面上不会引起一丝波澜,相反,若是增加了一名无障碍软件测试工程师,那么就将会给所有的视障人士打开一扇通向主流社会的大门。”

说服家人来深圳也并不需要太多理由,王孟琦初中开始就离家在外上学。今年6月,他回了一趟老家,将媒体对无障碍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报道拿给父母看,“父母看了之后觉得我没选错,还是很认同的。”在揭华妹看来,王孟琦被推举为四人宿舍的寝室长是众望所归。与蔡勇斌和刘彪这两位技术“发烧友”不同,他更在乎生活的品质,“他很关心好吃的和好玩的,大家想要出去玩都会先问他。”

王孟琦还是个十足的网购达人,快递员已是办公室常客。对盲人而言,外出购物有诸多不便,网购成了最佳选择,通过读屏软件,他们也可以像健全人一样,坐在电脑前货比三家。注重生活品质的王孟琦,最近就网购了洗衣液、水壶等日用品。来深圳后,认为自己“不太善于交际”的王孟琦的朋友越来越多。周末一到,经常会有志愿者带着他和其他三个同事去吃饭、唱K,王孟琦幽默、大方的个性使他很受欢迎,志愿者也很乐意和他交朋友。

来自腾讯的志愿者吕佳丽是王孟琦的好朋友,还约好带他去看海。王孟琦身上的乐观感染了吕佳丽,“有一次我们约在一个地方吃饭,他找不到门,我们很着急,他却说‘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通过听音来判断人流走向,自己找到了门。”

群像 四个IT小伙伴

遭遇相似的刘彪、蔡勇斌、陈敬和王孟琦,在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组成分工明晰的团队,通过测试各种软件bug缺陷,促成各类无障碍化软件的改进。目前,QQ、手机QQ、QQ邮箱、QQ空间、QQ音乐、腾讯网、腾讯微博等产品均支持盲人用户使用。现在,他们“三剑客”完成了“手机QQ4.7”的信息无障碍测试,帮助手机QQ更好地被视障者使用QQ和微信,这是中国的视障群体使用最多的软件,也是视障群体最重要的两个通讯工具,他们也很期待微信也能够进行信息无障碍改造。最近,四人正在为手机Q Q做第三轮信息无障碍测试,刘彪负责测试联系人界面,陈敬负责消息及对话,王孟琦负责动态界面,蔡勇斌负责相对复杂的账户及设置。

“手机Q Q的无障碍化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一些细节不够完善,比如提示语言太冗长,我们正在帮它进行完善。”在他们的头儿、项目总监杨骅眼里,这个团队生逢其时。4位盲人IT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会根据他们自身的特长和兴趣“量身订做”。比如Q Q空间、微信朋友圈的测试,由喜欢上社交网站的王孟琦负责;四个人中只有蔡永斌用iPhone,对iPhone软件的测试自然一般让他来做。他们每月3000元左右的报酬与真正的IT工程师自然有差距,但他们干得不亦乐乎。

信息无障碍并不是福利,而是一项基本人权,互联网产品在产生过程中,应该将信息无障碍测试及改造列为标准流程的一部分。一旦一款产品进行了信息无障碍改造,所获益的便是数以千万计的视障人士。

猜你喜欢
小宇盲人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猜猜我是谁⑨
随声附和的盲人
猜猜我是谁⑤
济公与飞来峰
猜猜我是谁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盲人节
盲人分衣服
开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