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枣王的红色执着

2015-03-17 06:01夏风
时代报告 2015年2期
关键词:红枣

夏风

几年前,在河南省新郑市工商业联合会与企业代表一起召开的会议上,有人提出,在新郑提倡“红黄文化”。“黄”指的是黄帝文化,黄帝故里坐落在新郑市,而“红”则是指红枣。在这片“到处沙岗,粮食不够,种枣喝汤”的土地上,石聚彬创立的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好想你”)占据了河南市场的60%,成为国内枣类产品企业中的佼佼者。他让千百年来低端循环的最普通的农产品衍生出百般变化,跃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

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第十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青年群英会模范”“ CCTV年度三农人物提名奖”“CCTV年度三农人物创新奖”“河南省劳动模范”“奥运圣火郑州第198棒火炬手”等多不胜数的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社会上称他为民间的红枣专家、红枣大王、枣乡小康领跑人。他,就是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石聚彬。

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孟庄村当时唯一的高中生,20岁的石聚彬当上了村委主任,并开始不断思考如何帮助乡亲们将当地的特产——红枣销售出去。经过小规模的成功尝试后,1987年,石聚彬拉着一卡车红枣直奔深圳。但最后的结果是,车在路上走了三、四天,经过南方八、九月份的频繁雨水,几吨红枣严重受潮,还没摆上摊位就全部烂掉。回到孟庄村口,石聚彬不敢进村,待天黑之后才偷偷回到家大哭一场。

这是石聚彬人生中的滑铁卢,在此之后他不得不背着5万元债务,辞掉村委主任职务到外地打工。不过,那时的他与红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要卖枣”

5年之后的1992年,在外打工的石聚彬碰到家乡新郑的孟庄镇党委书记,双方聊起家乡的红枣,书记说镇上还没有像样的企业,问他能不能回来,继续卖红枣。

当时的情况是,虽然孟庄的土质沙性大,非常适合种植红枣,并有“新郑红枣甜似蜜”的美誉,但卖出去的终归是少部分。每年丰收后,乡亲们依然是赶着毛驴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叫卖。“红枣让我成了名人,又让我失败。可我就是倔强,守着这么多枣,就想做成事。”石聚彬答应了党委书记,当年6月20日签下合同,承包了孟庄干鲜果食品加工厂,收购了一批鸡心红枣,开始生产蜜枣产品。

这一次,石聚彬卖枣的思路已经与5年前不同了。石聚彬预见到,从树上摘下原枣贩卖的时代过去了,枣类产品加工的时代已经到来,蜜枣的风靡便是例证。但当时市场的情况是,消费者还停留在一方人吃一方枣的阶段,对其营养价值没什么意识;销售的方式也有问题,基本就是种植户拉着枣子在市场上卖,没有经过加工的产品价格也上不去,一吨只能卖到1000元左右。这无疑给了石聚彬庞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石聚彬知道南方人喜欢用枣煲汤进补,像广州、深圳都是无需进行消费意识引导的现成市场。既然要补,营养就是首位,别人用糖液煮枣,他就想办法把枣和人参一起煮,把枣的药食兼用发挥出来,取名“鸡心人参枣”。产品包装也改头换面,做成100克的小袋包装,还将15公斤的黄色包装箱换成了5公斤的白色箱子。当年10月,包装素雅小巧的“鸡心人参枣”在深圳、广州火了一把,半年卖了30万元。正巧赶上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他就注册了奥星的商号名称,又在信用社借了100万元,买下14亩地建设工厂。这意味着石聚彬从一个“枣贩”步入了规模化、企业化卖枣的“高级”阶段。

石聚彬是一个对市场极其敏感的商人,当他了解到南方人不喜欢吃枣吐核,就和同事设计出一种类似于缝纫机的半自动机器,可以把枣核打下来。无核枣并没有直接量产,而是先送样品到广交会展览,被新加坡三和贸易公司看中并预定了2吨,结果很快售罄。其他公司不知怎么找奥星订货,就到河南省外贸土产部门那里询问“无核鸡心枣”,把工作人员问得一头雾水。“结果对方寄来了5枚样品,才知道是奥星的产品。一年下来,光是无核鸡心枣就赚了100万元。”石聚彬完成了初步积累。

屡出奇招

掘取第一桶金的过程让石聚彬意识到加工的重要。此时的市场中,枣产品同质化严重,但如果演化出不同形态和味道,产品就显得与众不同,完全可以将价值提升几倍,保质期也能相对延长,弥补了原枣产品季节性产品的不足,降低贮藏难度。每次看到各种果蔬加工的先进工艺,他就想着在枣上尝试,出差、旅游观光等都能引发他的灵感。

对石聚彬来说,他最得意的作品是问世已经十年、推出了四代的“好想你”枣片。几乎所有奥星实业“好想你”品牌的顾客对枣片都非常熟悉,品牌代言人《家有儿女》主角小雪的扮演者杨紫也是产品的忠实拥趸。

1998年,石聚彬听说天安门广场地面上口香糖泛滥,就琢磨着用枣做出可以吞咽的口香糖。成品做出后,他去找专家品鉴,却遭遇冷眼,“这明明就是果丹皮嘛,吃了几十年了。”但石聚彬就是喜欢出奇制胜,他断定这是一个切入点,能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如果包装更具特点,足以在短时间对传统观念形成冲击。他把枣片做成长条包装,放在类似烟盒的包装里。“枣片是女性和小孩喜欢的,但包装又有误导性。男孩送给女孩一盒,女孩看到以为是烟盒,觉得奇怪,打开一看是口香糖,一尝又发现不是,还可以吞进肚子。”

对于枣片这款新产品,石聚彬希望可以迅速被人们接受,就让工人小规模生产,到机场、火车、舞厅等场所免费派发,反响不错。对于销售渠道,石聚彬则依然在考虑。当时恰好是“超市”初入中国的阶段,很多厂商都想把产品挤进去,石聚彬也考察过,但各种管理费和较长的结算周期不能让他满意,而且超市里日用品居多,枣产品无法占据明显位置。他想要完全掌控销售情况,“最后我想好了,自我挑战一把,自己开店。”

2000年,奥星实业在郑州市纬二路开了第一家直营店,面积约140平方米,石聚彬还注册了“好想你”品牌,希望这个透着温馨、浪漫的名字能让大家记住。店面开张后,石聚彬让营业员站在门口促销,派送枣片,买报纸也搭赠枣片。一年后,店铺回本,每包枣片的价格从2.1元涨到5元,并增加了产品种类。石聚彬紧接着又在郑州开了四、五家直营店。很快,有人上门来谈加盟合作。

石聚彬的加盟连锁策略也带有冒险性,他给加盟商很多特权:货物卖不掉可以调货退货,货不齐或者运输中纸箱破损会立即调配,质量发生问题将以一赔五。每年5月是收获和销售的淡季,石聚彬会去很多城市宣传,一旦有人询问加盟事宜,公司就会迅速跟踪,并尽量帮加盟商在区域内站住脚,然后提升为区域代理商。

尽管“好想你”品牌比超市中同类产品价格高出一倍以上,其“健康红一级”产品1000克能够卖到88元左右,而顶级产品“枣博士”每一颗枣就达到3元,但中高端定位打开了礼品市场,依然销量不俗。如今“好想你”国内的门店已经达到了2000家,在郑州有近50家,很多店铺日销量能够上万元,街上不少人都提着“好想你”的环保袋。

“我们的产品面对千家万户,别的企业能找渠道合作,我们则必须重视零售。我提出‘一比一模式,就是一个人生产,对应要有一个人销售。”目前,“好想你”整个体系内的销售人员已达到4000人左右,超出了这一标准,石聚彬对此很高兴。在奥星实业的内刊中,营销和服务技巧通常会占据四分之一的版面,定期还会依照销售程度、增长率为各地分公司授予金、银、铜、铁奖牌或者黄牌和红牌,如果得到黄牌和红牌,当月就不会在该地区投资开新店。

石聚彬还要求每一至两周就要出新品。每次新品推出,公司都会召开内部评审会,各个部门派出骨干对包装、口感、配方、定价做出一整套评价,达到80%的满意度后,再发放给所有员工品尝,无论谁有建议,都可以直接找他提。红色包装的“红枣露”在8月份刚刚推出,石聚彬拿给来访宾客品尝,这款产品是用枣核煮成的,味道酸甜清淡,“就是变废为宝,有些像排骨汤的做法。”目前,“好想你”品牌旗下的商品已有200多种。

建基地,立标准

每次拿到研发出的新品,石聚彬首先查看的是配料,他不允许加入任何添加剂。之所以对产品的配料如此重视,也是碰过钉子的结果。

最初加工的枣都是从农户那里收购而来,但既然要成为出售的商品,个头大小不均,口感差异的问题就得引起重视。2000年左右,很多枣上出现了农药残留,在出口检验时亮了红灯,这对石聚彬的打击不小。

个中原因其实他心知肚明,农民种田通常比较随意,根本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枣子卖出去任务也就完成了,被加工成什么样、销售到哪里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他意识到,种植是奥星实业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好的原枣,加工就会出现隐患。

是时候建立标准了。而想要标准化,单纯给农民提要求根本没用,土地和枣树都是人家的,怎么监管也会有疏漏。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农户和公司之间加入基地的环节,土地、树、肥料、设施都由奥星实业负责提供,农户的唯一工作是种植。

2001年,石聚彬把土地从农户那里租赁过来,招收了一些老乡作为公司的签约工人,把种植中的流程包给大家,同时又找来几十名来自农业机构的技术员进行监控。石聚彬摒弃了有害化肥,开始自己研制配方肥,土壤缺什么元素就在肥料中补充;有害农药被彻底禁止,只能使用少量生物农药;为了给枣足够的“营养”,骨粉、豆粉、鱼粉会以同样比例调和然后发酵45天,用600倍水稀释后灌溉到田里。

在新郑的500亩红枣科技示范园里有几十名农民,每人负责约10亩地,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劳动项目,春天剪枝、清园、浇水、抹芽,夏天修剪、整形,秋冬收获、施肥灌溉。枣树的生长条件每年都有变化,需要及时在看护方面做调整,石聚彬就聘请了新郑市果树研究所所长孙文奇,每个月为农民做培训。“他是土生土长的新郑枣专家,农民们很崇拜他,”基地负责人石聚海介绍,“他的办法比传统方法更多产,果实结得更密,且大小都差不多,味道香。”

示范园里的农民大多从2001年开始就在这里工作,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获得一部分收入,加上收成和年终总收益也能够得到1万多元,之前在家里种枣每年的收入不过一、两千元。在这里干农活并不辛苦,按部就班执行即可,“像上班一样”。奥星实业在新疆的若羌、阿克苏、河北沧州、陕西大荔几个地方也拥有基地,总面积达210万亩,每年可贡献几十万吨原枣。

“红黄绿”文化

了解石聚彬的人,都知道他心目中的“红黄绿”文化,他曾经说过“我认为应当提倡‘红黄绿文化,‘绿指红枣树。枣树能够防风固沙,是新郑的特色植株。而且,没有枣树,哪来红枣?”石聚彬有一个愿望,将枯死的枣树进行保护和利用。“枣树为人类奉献了一生,死了以后,有的腐烂了,有的被人们当柴烧,这样废弃了不但可惜,也是对枣树的大不敬。”石聚彬说,其实枣木质地坚硬,有很特殊的作用。一些上百年的大树,收集起来做成雕刻;一些小的枝杈,则可以用来做成小模具、小马车等各种旅游饰品。

“以前卖油人敲的棒子,出家人敲的木鱼,都是用枣木做成的,对来到枣乡的游客,有很好的纪念意义。”在石聚彬眼里,红枣的一切,都是宝贝。

红色的执着

石聚彬的性格率真勇敢,创业十几年,他从不惧怕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即使这些想法有些新奇和超前。在石聚彬身上有一种传统与反传统交织的矛盾:他是农民出身,虽然曾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却从没离开这一亩三分地;他又勤于思变,在创业路上总要出奇制胜。

十几年来,“好想你”的营销方式已经让红枣从土特产变为休闲食品,有效提升了顾客的消费频率。2009年,好想你新推出的红枣酪、酸甜果、野酸枣片等几款产品上市后销量迅猛。截至2009年10月底,好想你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这一年,万吨大型冷库也建成投入使用,公司还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从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热衷于让红枣“改头换面”,石聚彬的朴实却从未改变。48岁的公司董事长,和当年20多岁时的村长一样,把农民们遇到的困难记在心上。2007年,山东、陕西等地遭遇连日暴雨,由于红枣受潮,很多果实都在树上烂掉,农民看上去丰产,实则颗粒无收。石聚彬就开始琢磨,找出一种能替代自然风干法的方式,让枣在雨季之前就能迅速安全贮存好。石聚彬收了180吨枣做试验,流程大体是用热水将枣烫后,褪下枣核快速风干,动用四个车间分别做试验,每个车间的工艺细节有所不同。浩大的试验占据了公司产能的一大部分,但最后终于研发成功了“鲜枣制干法”。

在石聚彬看来,重新定位红枣产业和“好想你”的时候到了。经过初步梳理,石聚彬的思路愈发清晰:“好想你”要争当中国红枣产业的领导者;建设万亩左右的中国综合红枣产业园,打造成一个集市场交易、冷库仓储为一体的大型平台;建一座中国红枣大学,对大枣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成立“好想你”养生俱乐部,定期举办“好想你”养生大课堂;筹建国家级的红枣检测中心,对灰枣、鸡心枣、金丝枣等各个品种和不同地域的枣进行分析检测……

这就是石聚彬,20年前的那个村官,如今的百变枣王。一直没变的是,对红枣的执着。

猜你喜欢
红枣
红枣最滋补的七种吃法
竞选“星星小能手”
24万亩若羌红枣进入采摘阶段
我有一匹马
女性吃红枣有哪些误区
枣花
分红枣
捡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