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①
——以宁波市为例

2015-03-17 11:13
中国商论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贷款

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①
——以宁波市为例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石曦

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不少困难,融资难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发挥保险的功能与作用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但需要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风险防范机制。

科技型小微企业 贷款保证保险 防范机制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其在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紧迫性,通过保险机制来解决这一难题有着重要意义。保险机制通过贷款保证保险介入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有利于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增强贷款银行的信心,容易扩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改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此外,将信用担保与保险机制相连接,能够让担保机构的风险有效分散,使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得以提高、担保数量扩大,使科技型小微企业担保贷款的可得性增强。通过之一机制保险机构承担了作为被保险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而借助专业的资信调查保险机构可以获取被保企业的有关信息,提高了信息对称程度,而且以大数法则来分担个别违约企业的风险,可以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可以说,保险机制使银行扩大了贷款规模,降低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延伸了保险机构的业务领域。

1 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需求现状

根据课题组对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是目前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的占被调查企业的80%,认为获得商业银行贷款较难占被调查企业的64%,而认为很难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占被调查企业的近24.2%,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可以轻易得到商业银行贷款。而贷款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技术等无形资产占比大,抵押不足。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承担科技型小微企业因各种原因造成还款违约的责任,作为被保险人的银行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作为投保方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购买保证保险时不需要提供抵押和担保。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瓶颈”是信息不对称,而贷款保证保险的实质是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增信提级,以此降低银企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难度。由于能解除银行信贷的抵押担保约束,面广量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贷款保证保险的潜在市场需求将会充分被激发。此外,将保证保险功能运用到信用担保流程中,可以使担保机构的风险得以化解、担保能力得以提高,担保数量得到扩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担保贷款的可得性得以提高;将保证保险功能运用到融资租赁流程中,既能够推动租赁业的发展,也能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拓展新的路径。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浙江、上海、重庆等省市开展了科技型小微企业专项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以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通过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和政府三方一起承担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从而使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此外,在市域和县域范围内进行试点的地方也不少。根据宁波保监局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31日,宁波市累计承保贷款总额49.23亿元,贷款余额15.02亿元,支持近3000户小微企业及500户农户获得银行融资支持。如果以此粗略统计,假设全市有1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贷款保证保险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每年可获得的贷款额度为10亿元,由于科技型企业的高附加值,运用这些贷款所创造的价值具有放大效应。

2 风险防范机制的内容

借鉴宁波等地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的经验,风险控制机制应设置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

资格严审制度。企业须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导向,无不良信用记录和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盈利预期,把好入门关。

保证金专户制度。可以要求企业先行存入贷款金额的10%作为履约保险贷款业务的风险补偿资金。

连带责任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需签订《个人连带责任保证书》,并购买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来分散因各种不测可能导致的人身意外风险。对少数有高危风险倾向的单位,同时要求投保财产险等险种进一步分散因其可能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风险。

反担保制度。对于那些资信不突出、偿债能力一般、经营形势基本正常的借款人追加反担保措施。在《借款合同》所列明的担保措施必须关联《最高额抵押合同》、《最高额质押合同》、《最高额保证合同》,以防范信贷资金的损失,尽力避免因借款人资产转移形成的法律风险。

贷款额度控制制度。根据科技型小微企业实际融资的额度需求,结合保险机构的风控能力,在缺少经验积累的环境下,对贷款额度进行控制,然后按照情况变化实行动态调整。

银(担)保联合管控制度。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对贷款进行全程风险管控,对每一笔贷款做到双人、实地资信审查,从受理客户申请、贷前调查、贷中分析决策到贷后跟踪管理、逾期催收等各环节,严格全程把好贷款授信的质量关口;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通过强化信息交换和协调机制,对客户信息、授信决策、贷款逾期、追索欠款等做到信息共享。

业务叫停制度。如果贷款逾期率或保险赔付率突破预期比例时,需立即停止开展此项业务;相关监督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审核检查,对出现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以此把业务的整体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失信惩戒制度。对借款人失信行为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建制约机制。出现借款人故意骗贷、恶意拖欠贷款等失信行为,主体信息会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劳动、人事等部门对那些违约的借款主体在行政许可、公职录用等方面将参照有关规定实施限制。对恶意骗贷涉嫌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超赔补偿制度。政府对保险公司赔偿额度超出保费一定比例的超赔部分,通过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给予合理补偿。

3 风险控制的实务流程的建立

3.1 前置商业银行的风控流程,强化风险管理第一关口

开办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初期,商业银行实行双人尽职调查,经支行审批权利人同意之后,再通过系统报送到贷款保证保险运营管理中心和上级分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保险机构再开展尽职调查、审核(查)和审批,商业银行的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开展审查、审批。

3.2 业务处理流程借助IT固化流转,确保业务处理的时效性和系统性

宁波市为保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健康持续开展,小贷运营管理中心开发了金贝壳自主业务系统。通过设定各环节的标准,可以客观评价业务的处理效率和责任。通过系统的自动处理和识别、统计功能,分公司对业务承保的进度做到了有效的监控。这一系统最大的操作亮点是银行发起业务收集的资料可以统一通过金贝壳业务系统流转,通过扫描,将业务资料以附件添加的形式上传到小贷运营管理中心,节省资料双重影印及邮寄的环节,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3.3 专业的尽职调查是确保业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尽职调查管理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管理的重心,如宁波市经过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调查模式。对尽职调查的要求、程序、调查意见的出具做了详细的规定。通过设置标准化作业流程,尽职调查人员的工作有了可操作性的标准与方法,这成此项业务的第二道风控关口。

3.4 审核(查)、审批岗对风险实施再次识别,构建风控的第三和第四关口

通过相关制度,如尽职要求说明书、尽职程序制定岗位说明书,使审核(查)、审批岗在制度上确保承保要求得到贯彻。承保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借款人基本准入条件的限定、每一笔保险金额确定的依据、严禁承保的条件、限制承保的条件、需提供担保物的条件等。

3.5 强化贷后管理环节,化解信贷周期内的信用风险

随着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贷后管理就变得更为重要。这需要对作业流程进行监督、贷后业务进行监控、贷后业务实施检查、贷款开展催收、理赔进行处理、不良贷款实施追偿等。

4 建议

4.1 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项高风险的业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初期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政府的推动。由于以往开展类似业务出现过较大亏损的情况,保险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十分谨慎。因而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建立政银保担等机构联合分担风险的经营模式,避免风险集中由某一机构分担,共担机制的建立能够发挥各方优势,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对有潜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扶植,才能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多方共赢与持续发展。

4.2 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在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业务资信尽职调查过程中,有不少信息难以得到,如纳税历史、水电费缴纳情况等非财务数据,这势必加大尽职调查的成本。因此,需要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个人征信工作,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塑造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档案,强化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科学准确地发布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

4.3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贷款保险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对经营人才及技术提出了特殊要求。从业人员除了须具备基本的保险知识外,还要有财会、金融、法律领域的技能和知识。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处于初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懂专业的人才,这制约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挥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大对这方面科研的投入。

4.4 重视贷款保证保险市场的培育和机制的塑造,确立政府推动型的运行机制

中小企业应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法律法规的规范、金融监管等手段,建立保险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通过再保险和巨灾基金等手段组成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培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运行效率。

[1] 刘钢,张明喜.银保结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基于宁波、上海等地“小贷险”的调研[J].中国科技论坛,2012(03).

[2] 曾小丽.保险机制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

[3] 彭南刚.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研究[J].保险研究,2003(09).

[4] 钱野,周恺秉,林晔.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的对策研究[A].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七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卷(上)[C].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12.

[5] 张兰.“小贷险”架起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桥梁[N].金融时报,2012-01-18.

[6] 宁波市分公司开展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做法[EB/ 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n,2012.

[7]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浅析[EB/OL].论文投稿网,http://www.zgcsjs.ne,2010.

F276.3

A

2096-0298(2015)04(c)-019-03

2014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保险解决机制研究(2014GXS4D11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技型小微贷款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