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特殊困境与对策研究①

2015-03-17 11:13
中国商论 2015年12期
关键词:藏区城镇四川

四川藏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特殊困境与对策研究①

四川民族学院经济管理系 安万明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四川藏区的团结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制约,加上先天不足的影响,导致四川藏区的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四川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政治地位、独特的民族文化、复杂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四川藏区面临着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困境。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积极推动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注重生态安全,拓宽投资渠道,找准产业支撑,彰显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地走出具有四川藏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藏区 城镇化 制约因素 特殊困境 对策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成效显著。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地处西部的四川藏区,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因地制宜推动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对实现四川乃至整个藏区的跨越发展、长治久安、安定团结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1 四川藏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地理环境恶劣,制约了城镇化建设进程

区域经济发展无法摆脱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于四川藏区来说,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受到恶劣自然环境的制约更为严重。四川藏区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上,气候条件复杂,地理环境恶劣,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95%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城镇建设过程,加大了城镇建设难度:复杂的地质条件致使城镇建设选址困难,规模无法扩展;多变的气候条件增加了城镇建设难度,延长了建设周期;落后的交通状况增加了建设成本,延缓了建设步伐。

1.2 经济基础薄弱,影响了城镇化建设投入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之下,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有了较大进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依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2012年四川省经济总量达到23849.8亿元,从各市州排名来看,居于前两位的成都和绵阳GDP分别达到8138.94亿、1346.42亿;而甘孜州和阿坝州位于最后两位,GDP仅为175.02亿和203.74亿,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薄弱的经济基础导致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致使投入到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有限,严重影响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3 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口转移难度大

解放以后,四川藏区实现了历史大跨越,从半奴隶半封建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经济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其经济形态仍然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导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过大。2012年末四川藏区总人口为21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8万,农业人口176.7万,农业人口数量是非农业人口的4.55倍,占总人口的82%,如此巨大差距无形中增加了人口转移的难度。

1.4 思想意识落后,城镇化主体推动力不足。

四川藏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是典型的民族集中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生产生活相对封闭,加上传统风俗习惯和宗教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不高,社会整体发育程度低。农牧民根深蒂固的封闭意识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他们更习惯于传统生活方式,不愿意离开自己原有居住地,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不愿意适应城市生活,农牧民推动城镇化的主体动力明显不足。

1.5 缺乏科学管理,城镇化发展思路不明确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四川藏区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贪大求全的发展思想,忽略了自身固有特点。在发展思路上盲目照搬其他城市发展经验,在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依然盲目建房造楼,失去了民族地区城镇原有本色。同时,四川藏区的人才匮乏,科学研究之后,科学管理缺乏,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显,制约了城镇化发展水平。

1.6 缺乏工业化过程,城镇拉动能力不足

城市变迁的传统理论认为: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密切相关,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化程度也越高。但是在四川藏区,相当长时间内是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民主改革后经济发展才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没有经历工业化过程,如今的产业依然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严重滞后。缺乏足够的工业和产业支撑,城镇化发展就会失去动力源,发展后劲不足,同时也导致现有城镇的拉动力不足,严重影响城镇功能的发挥。

2 四川藏区城镇化面临的特殊困境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四川藏区不仅面临着和其他地区一样的困难,如政策制度制约、建设资金不足、基础建设薄弱、城乡差距明显等矛盾,而且由于其固有的区位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还面临着一些特殊问题和矛盾。

2.1 较大的维稳压力制约城镇化投入

四川藏区是反对分裂的重要前沿阵地,尤其是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影响, 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下,一些地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猖獗, 影响地区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式,维稳成为四川藏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利益群体,建设过程势必会产生矛盾,敌对势力有时候会利用这种矛盾制造事端,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精力投入。

2.2 重大的环保压力制约城镇化发展

四川藏区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是长江、黄河流域重要的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区内自然生态多样,动植物种类丰富,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资源补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之前的城镇化过程中,四川藏区由于城镇化发展还处在极低的水平,发展方式粗放,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经常发生。如今,国家对于生态安全越来越重视,《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已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四川藏区的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发展城镇化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道必须要破解的难题。

2.3 突出的文化冲突阻碍城镇化步伐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影响深远,传统的文化生态根深蒂固,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对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带来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强烈而且影响范围极广,无论是经济方式还是社会组织,无论是行为方式还是生活方式,无论是主题意识还是文化观念,都会面临冲击。在缺乏城市化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四川藏区,城镇化带来的冲击将会更加强烈,引起的冲突更加激烈,这种冲突势必会成为城镇化的阻力,阻碍城镇化建设步伐。

3 推进四川藏区城镇化的具体对策

3.1 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城镇化发展规划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化也已经成为推动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意义非常重大,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避免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准确定位城镇功能,加强城镇化的规划引导,通过错位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真正实现城镇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2 拓宽投资渠道,为城镇化建设筹集资金

由于经济总量小的先天不足,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四川藏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破解资金困境,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一是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政府对藏区的支持,通过项目扶持获得专项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二是发挥政策优势,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出台相关政策,吸引资金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三是加快市场化步伐,通过市场的力量引导资金投入到城镇化建设;四是作为重要生态安全区,争取通过生态补偿途径获取资金。

3.3 注重生态安全,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

四川藏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生态功能比较脆弱,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以生态文明引导城镇化发展,注重生态环境对其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既要考虑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又要为未来的城镇化留下余地和空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摒弃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城镇建设步伐,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道路,实现城镇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4 找准产业支撑,拉动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必须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支柱产业,通过产业拉动城镇化发展。比如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因为四川藏区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和丰富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适合旅游业发展,而且旅游业相对连带性强,聚集效应强大,涉及吃、住、用、行等诸多环节,刺激建筑、交通、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开发以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丰富群众增产增途径,拉动济快速增长,从而有效带动城镇化加速发展。

3.5 彰显地域特色,凸显民族文化因素

特色是城镇的品质和性格,是城镇发展的生命力,只有特色城镇才能形成良好的形象和品位。四川藏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摒弃千篇一律的模仿,解决千城一面、风格单调、特色缺失、特点不明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地方元素,突出地域风情,在传承历史文化中打造城镇特色,体现民族文化元素,提升城镇品位,提高城镇竞争力,通过探索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最终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1] 王弘等.关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探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设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2).

[2] 赵俊等.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特殊问题应重视[N].中国建设报,2013-12-03.

[3] 张克俊.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5(7).

[4] 田玉立.加快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区域经济,2009(9).

[5] 常青.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域对策研究[J].淮海工程学院报,2013(3).

[6] 安万明.浅谈甘孜州旅游城镇化的发展[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3).

[7] 沈茂英.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0).

F207

A

2096-0298(2015)04(c)-117-03

四川民族学院科研项目:甘孜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XYZB14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安万明(1978-),男,河北保定人,四川民族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

猜你喜欢
藏区城镇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人口与就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