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5-03-17 11:13
中国商论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沂蒙临沂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李燕

文化产业是两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建设“两型社会”试点,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临沂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文化品牌打造等方式积极做大文化产业,创造绿色GDP,对增强临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 两型社会 文化产业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出水平、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节约和合理运用资源,减少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营造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两型社会”的提出,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必须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文化产业作为具有精神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活动,其发展主要依赖文化与智力资源,能够在消耗较少物质资源的条件下实现大规模的经济产出,拉动经济增长,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临沂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点城市,重视文化产业高收益、低消耗的优势,大力开发红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符合科学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力巨大。

1 “两型社会”理论对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两型社会”作为社会建设的理想模式,注重对人的内心关怀,而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两者的内在是相通的。两型社会理论成果,必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1 两型社会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过去,我们忽视文化的价值,认为“文化无产业”、“文化事业无关经济发展”,再加上文化领域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因素,一直没能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发挥不足,经济贡献及影响力都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我们摒弃旧观念,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与金融资本相结合,搭乘文化消费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与推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出口结构升级的发展契机,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举措,形成以两型产业带动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巩固两型产业的良性循环新格局。

1.2 两型社会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两型社会理论是在全球经济普遍疲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遇到困境,环境遭到破坏,资源严重透支的背景下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首先要求调整传统产业布局,降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节约并高效利用资源。这就需要从政策层面抑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经济效益低下的产业,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文化产业依赖的创意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产品的初始制作完成后,具有不断复制、自我增值的特点,低消耗、低污染,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一致。临沂自2008年两型社会改革试点以来,先后在培育两型产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出台了150多个政策文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对文化产业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1.3 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文化繁荣、提升城市品位

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建设生态文明文化体系、发展绿色文化作为社会发展导向。发展绿色文化,客观上要求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推动生态文化与临沂的特色文化相结合;促进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宣传教育。临沂建城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其自然资源独特丰富,曾是齐鲁文化活跃的中心,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党拥军、无私支前,留下了大量革命遗迹。这些文化资源如果充分利用并合理整合,开发文化景观,举办高水平的文艺节庆活动,将极大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对增强临沂两型产业的综合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大有益处。

2 近年来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临沂自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至今,一批两型产业项目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方面,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逐步形成了“两带、五区、多点”的文化产业布局。

2.1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临沂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但缺乏科技含量高、规模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针对这种情况,临沂成立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行政审批权与执法权分离,解决了多头执法和责任不清的问题,提高了执法效能;实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政府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近年来累计投入60多亿元,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建设成为国家一级场馆。临沂还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设立专项基金,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领域,上百亿资金涌入文化产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项目近600个。如临沂书圣文化城、鸿儒版权创意产业园、中华奇石文化城和汤泉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等。目前,临沂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2 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临沂市注重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品牌的竞争力。在产业门类上,临沂文化产业基本上确立了以红色文化、旅游为龙头的产业框架,初步形成了包括广播影视、出版、报刊、文娱演艺、动漫、网络、文博会展等行业在内的产业体系。在资源整合上,相继组建了临沂新华印刷有限公司、蒙山沂水演艺集团、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报业发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实现了创意产业资源的初步整合。在所有制结构上,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办文化,呈现出国有、集体、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此外,临沂还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三馆一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柳琴戏的传承创新,促进剪纸、绘画、布艺、根雕、泥塑、柳编等民间工艺品的加工创业;支持文艺创作,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参与重大创作、展演和交易活动的平台。

2.3 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

沂蒙精神是临沂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曾在全国热映的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等精品力作,彰显了沂蒙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获得广泛关注的同时,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临沂为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建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对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暨省政府旧址、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景区进行提升完善,着力打造了11个现场教学点,利用这些革命遗迹、纪念场馆开展党性教育。2011年至今,累计承接国家部委、省内外各类班次2400多个,培训干部13万余人。依托提升改造的红色景区,临沂的旅游和影视产业也同步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红色沂蒙”党性教育、红色旅游、影视剧拍摄综合性文化品牌。临沂的旅游接待人数大幅提高,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总数517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9.7亿元。

3 以文化产业推进临沂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2015年,“环保”成为临沂的关键词,掀起了一场剑指污染的环保风暴。一批污染企业被关停整改,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文化产业低污染、低消耗,对发展绿色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适合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3.1 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文化设施的完善,本身就是城市文化产业发达的重要表现,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文化艺术展览的举办需要博物馆和文化馆为场地,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影视拍摄基地和电影院、电视网络的配套发展,文化企业的进驻需要文化产业园区和各项配套服务的建设完善。这些基础设施是文化创意实现的重要前提,没有好的基础设施,创意再好,也无法转化为现实并最终走向观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文化产业虽然主要依靠市场运作,但资本只会寻求投资条件优越、消费潜力巨大的现成市场,而不承担开发和培育新兴市场的工作。政府投资兴建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旅游景区,打造文化产业园区,除了是满足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外,更是培养市场的基础性工作。

3.2 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文化投资金融体系

临沂作为全省五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之一,必须以开阔的思路、积极的举措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改革旧的、落后的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体制,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各级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此外,还要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为发展文化产业服务的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文化企业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简洁高效的发展环境。发展文化产业,还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资金融体系,把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广泛投入文化产业。临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保障方面,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民间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为保障,以股市融资和境外投资为补充的多方竞争的融资体系。为了进一步升级文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还需吸纳更多的资金。

3.3 以文化品牌牵线搭桥,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还可以起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在发展其他产业时,也可以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市场手段,把文化资源与资本紧密结合,将其他产业进行文化包装后再推向市场,构筑起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力。“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沂蒙红嫂的歌声除了能让人想起战争年代沂蒙女性的光辉形象外,还成为家喻户晓的经济品牌,涉及食品加工和手工艺品、红色旅游、影视拍摄、演艺娱乐等项目,产品数百种。蒙阴、沂南等县凭借红色品牌办起数十家企业,培植起“孟良崮”、“沂蒙小调”、“六姐妹”等特色品牌,“沂蒙红嫂”辣椒制品、“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煎饼、“沂蒙老区”酒等成为临沂特色产品的代表,目前已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除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外,还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3.4 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吸纳人才、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

临沂作为千万人口大市,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临沂是在近三十年靠商贸物流业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缺乏能大规模吸纳就业的产业群。商贸物流业虽然发达,但其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进入,不适合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文化产业作为有多个子产业的复合体,产业覆盖面广,行业众多,包括旅游、娱乐、影视、传媒、出版、会展、动漫等多个行业,一旦扩大生产和供给,就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0.6%,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临沂目前有各类文化企业7203个,从业人员8.14万人,旅游、会展、娱乐、休闲等行业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行业。相较全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必须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建立人才档案等方式,对毕业生和务工人员进行就业指导,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吸纳人才。

总之,文化产业对建设“两型社会”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到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带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临沂要在守住环保红线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1] 梁志峰.湖南蓝皮书:2015年湖南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 赵芝华.“两型”产业促“两型”社会发展——以长株潭文化产业为例[J].学理论,2014(09).

[3] 孙丽君.生态文明视野中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J].东岳论丛,2015(03).

[4] 周正刚.论文化产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武陵学刊,2013(07).

F203

A

2096-0298(2015)04(c)-126-03

李燕(1981-),女,山东临沂人,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文化科技教研部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化研究与教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沂蒙临沂
《沂蒙壮歌》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