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信息技术革命与商业模式创新

2015-03-17 11:13
中国商论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化信息技术

石化企业信息技术革命与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云南石油分公司 王文斌

石化企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当前也面临着信息技术的冲击,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压力,尽管我国的石化产业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历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石化产业来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新的产业转型时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石化企业发展,并且改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发展石化产业的电子营销,是当前石化产业的建设重点。

石化企业 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

众所周知,石化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要求对石化产业也进行整治,信息技术在石化产业中的应用则是促进转型实现的重要推动力。2007年,石油石化行业根据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始进行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应用、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的运维和完善。如今,信息技术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伴随着石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多次变革。信息技术的建设最初起步于计算机的应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机版到网络版,在中国的石化产业中,许多从前需要人工完成的业务,如今已经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

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在石油工业的勘探、开发、科研方面,实现了石油主干网、企业主干网和园区网三级互联的网络建设。在2000年之前,石化产业中的信息化是通过自主选择软件和供应商,并且自主实施来实现的。但在2000年实现重组之后,中石化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到目前为止,中石化集团的内部已经基本形成了全部统一的3D平台,从股份公司到集团公司都实现了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ERP系统为主体系统,ERP上线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一百多家,同时还同步进行了一些其他系统的开发。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则逐步建成和使用了以生产执行系统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应用平台,并且在其炼化企业中全部运营,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平台已经建成。

1.1 辅助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的,是辅助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物资采购系统、重点业务监控系统和化工物流系统等。第一,物资采购系统。在中石化的采购系统中,有约计一半以上的通过集中采购实现的,如刚才、煤炭、工程建设材料等,这样采购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下属企业分散采购的物资集中到总部,然后统一与供应商洽谈。采购较多的材料能够促进供应商一定程度上降低价格,从而减少成本投入。第二,重点业务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的是石化企业中的采购、销售和工程建设等重点业务,其主要意义在于让总部能够实时监控到每一笔合同签订的详细内容,并及时进行监督。第三,化工物流系统。在ERP系统建成之后,化工产品由各个企业分开销售变为由总部集中销售,所有承担物流的供应商都被纳入中石化总部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并且利用定位系统跟踪监测所有车辆的运转情况,实现中石化铁路上运行的所有车辆与铁道部系统的联网。

1.2 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

当前的石化产业存在多业务板块并存、多法人结构并存的现象,为了更好地适应这样的集团公司模式,石化企业按照“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了联邦式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的同时,寻求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的最佳平衡点。通过信息网络,建立信息化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角色分工、服务体系、监察体系和评估体系。到目前为止,石化产业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已经建成,主干部分的管理和办公应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在不断建立这些基础管理业务智商的决策分析系统,以促进管理体制的进一步信息化。

2 信息技术在石化产业中运用的不足及改进

如上所述,信息技术近些年在我国的石化产业中得到了长足的应用和发展,经过技术的改造和革新、新技术的引进,无论是在信息基础设备、管理系统还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观念、人员和机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如网络覆盖面不足、软件应用深度不够等。

2.1 信息及时在石化产业运用的不足

2.1.1 信息孤岛化现象

就目前来看,石化产业的信息化尚未形成完善的数据库群,因此导致石化产业内部和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较低。支撑信息化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网络和数据库都没有达到完善水平: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仍然仅仅处于“联通”的程度,距离真正的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安全性、人工智能化等还差距甚远,而数据库的建设方面,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等仍然处于初步建设的阶段,与此相关的部门采购、供应链管理也因此刚刚起步,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石化信息化体系结构和系统的方法论。

2.1.2 信息化应用不足

尽管信息化已经逐步渗透到石化产业的众多层面,如采购、销售、原油开采、管理系统等方面,但同国外的石化产业相比仍然存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不足。在信息化应用的深度上,国外的石化产业已经实现了系统的集成与协同,也实现了系统的深化应用和优化应用,但反观我国的石化产业,信息化的应用相对来说是比较孤立的,尚未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之间的整合发展。从应用的广度而言,国外的石化产业的信息化覆盖了大部分的业务,而我国,由于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的落后,信息化的应用则是集中在核心业务或者主干业务,且广泛应用的都是那些比较成熟的系统模块,其他业务则未能很好覆盖。

2.1.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相对国外发达的石化产业来讲,我国的石化企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缺乏,产品后加工和技术服务的能力比较弱,并且由于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装备均非自主研发,而是靠引进国外技术,因而在与国外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在信息技术研发人员方面,缺少复合型人才的储备,因此也导致信息技术的研发动力不足。

2.2 改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2.2.1 信息资源的共享

如前所述,我国石化产业中信息孤岛化现象普遍,而石化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则在于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我国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规章制度的建设也不完善,所以当前建设的重点是在企业上网工程和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之间建立桥梁,是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商业伙伴之间的信息流保持畅通,信息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分享。至于如何做好总体规划建设,要避免重蹈分散开发和软件引进失败的老路,而是要从高起点出发,高效率地建设现代石化企业信息网络。

2.2.2 科学引进国外先进经验

国外石化产业的信息化应用走了较长的时间,也曾经走过不少弯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目前已经较好地实现了系统的集成与协同,并且完成了系统应用的深化和优化。其经验基本可以总结为如下两点:第一,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且同步实现了工厂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业务的网络化、计算机化;第二,深入化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尤其是ERP及供应链管理和优化、电子商务预计预测、决策模型等方面。我国的石化产业在高进信息技术运用的时候,可以适当从国外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从而少走弯路,更高效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2.2.3 深化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的融合

当前的石化市场竞争,面对客户经济、过剩经济、市场的全球化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技术优势,建立在科技创新和知识资本的基础之上。为了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日益苛刻地客户要求,石化产业必须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个性化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工业化建设之中,以产品数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精确的产品数据管理,对新产品的研发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使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够在工业建设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最大效能的发挥。

2.2.4 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

面对国外石化企业的竞争,中国的两化企业不仅要实现技术层面、工业层面的创新和改进,更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促进石化企业发展。要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无论是核心业务还是其他业务,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合理地配置和高效利用企业所掌控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最优化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3 信息技术促进商业模式的改革

当前,石化行业的产业链中已经出现资金短缺、产能过剩、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是石化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014年在国际(淄博)石化O2O模式展览会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曾做出如下论断:当前,我国石化行业市场需求进入增长的平稳期,行业生产进入供应的宽松期,化工产品则进入激烈的竞争期,因此,石化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创新期,要想在未来赢得充分的竞争优势,必须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他进而谈及电子商务在石化产业发展中的三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强化石化产业与电子商务的合作与交流;第二,提高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石化产业的能力;第三,增强石化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

当前我国的石化企业在信息发布方面、电子商务与供应链方面以及电子商务软件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第一,信息发布方面 。由于石化产业本身的特殊性,其容易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油价会时常频繁波动,因此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对于信息的变化都是极为重视的,当上游企业信息少、更新慢时常会影响下游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当前我国石化企业就存在这样的不足,并且信息的发布也常常是盲目的罗列,并不能发挥电子商务应有的作用。第二,电子商务软件方面。软件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还包括思想,因为无论是任何电子商务软件,都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管理思想好模式下才会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变化,需要不断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估。第三,电子商务和供应链链接方面。当前我国石化企业中虽然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去建设电子商务,但是在供应链的完善上仍然存在不足,这导致在制造商和客户之间存在断裂,不能很好地实现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无缝对接、共享。

运用信息技术,以电子商务改革传统的石化营销模式,需要对我国石化企业当前的电子商务进行改进。一方面需要积极利用第三方的网站交易平台,利用那些自负盈亏的独立运营商的力量,分享他们的客户、资料,同时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石化企业之间的协作,由于石化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一般都是B2B的方式,这一模式就意味着企业间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也为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之上共享资源提供了途径。第三,健全石化领域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制度,国家需要统一石化领域电子商务的法规,保证各交易环节的安全、系统化,以便规范各个平台之间的兼容性,从而进一步减少企业在平台使用时的成本。

[1] 钱伯章.当代石油石化公司发展战略一瞥[J].国际石油经济,2001(5).

[2] 杨青.我国石油产业若干战略问题思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4).

[3] 赵广平.对提升中国石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4(9).

[4] 黄秉杰,张燕.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J].中国能源,2001(4).

203

A

2096-0298(2015)04(c)-129-03

王文斌(1979-),男,云南昆明人,本科,工程师,现任职于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云南石油分公司信息管理处,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信息化信息技术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