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报道改进路径探析

2015-03-17 00:42张波杨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财经新闻财经受众

张波,杨璐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财经新闻报道改进路径探析

张波,杨璐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财经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纸媒财经新闻和网络财经新闻具有各自的优势。为了适应新媒体发展、又能延续传统媒体生命力,改进财经新闻报道应建立在培养优秀财经记者基础之上,培养优秀财经记者、提高财经记者素质。

财经新闻;财经记者;纸媒;网络;受众;公信力;职业道德;动画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理财意识愈加强烈,对财经新闻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财经新闻已经成为媒体争夺读者群、抢占市场份额最为激烈的版块。如何兼顾纸媒财经新闻和网络财经新闻的各自优势,更好地改进当前财经新闻报道,对于实现财经新闻及时高效地提供财经资讯、为受众理财投资提供积极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纸媒财经新闻与网络财经新闻分析比较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我国纸媒财经新闻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伴随网络媒体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通过网络媒体获取财经资讯,这就对纸媒造成发行量下滑、广告额下降等冲击,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纸媒财经新闻仍将与网络财经新闻共生,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各具优势、相互补充。

(一)纸媒财经新闻的优势

1.深度。深度是财经新闻的第一生命力。纸媒财经新闻坚持“内容为王”,高度重视新闻的独家性、权威性和不可代替性,以分析和预测见长,多为解释性报道、分析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目前,深度性报道逐渐替代了平面化的纯经济报道,大部分财经新闻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从专业的视角解释经济现象、解析经济事件、预见经济趋势,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基本事实上。这种深度报道正逐渐成为纸媒财经新闻报道的常规形式。

2.公信力和影响力。纸媒财经新闻的准确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远高于网络财经新闻。纸媒作为历史悠久且带有严肃性的印刷出版物,有着成熟和严格的稿件标准和审稿制度;高学历、岗前培训、定期培训赋予了纸媒从业者相对较高的专业素养。纸媒的容量虽有限,但任何一篇财经新闻报道都是以严格的把关来确保有强大的公信力,为受众提供更准确、更专业、更令人信服的优质信息产品。

(二)网络财经新闻的优势

1.时空性。网络财经新闻的时空性是纸媒财经新闻所无法比拟的。网络财经新闻发布极富时效性,几乎可以做到即时、同步传播,并且能够打破空间限制,同一篇财经新闻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到达世界各地受众的面前。

2.容纳度和交互性。网络财经新闻的容纳度堪称“海量”。它可以将各行各业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财经信息一“网”打尽,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和超文本链接等形式使受众获得任何感兴趣的信息。网络财经新闻的传播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受众可以通过留言板、论坛等多种渠道与专家交流、表达观点并得到反馈。

3.表现形式和发布方式。在网络财经新闻中,文字、视频、音频等传统表现形式和矢量动画技术、java交互技术、active控件等网页表现技术,使原本枯燥的经济问题变得生动起来,实现了财经新闻报道在表现形式上的新突破。根据不同财经新闻的内容和时效要求,网站的发布方式机动灵活,可以立即发布、可以以专题形式连续推出、可以设立财经信息排行榜,等等。

二、改进财经新闻报道的积极路径

当前,随着我国传媒业的整体转型,媒介融合趋势加剧,财经新闻报道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通过对纸媒财经新闻和网络财经新闻各自的优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纸媒的优势更多体现在“深”和“独”,网媒则更注重“快”和“全”。因此,改进财经新闻报道,关键是要整合纸媒财经新闻和网络财经新闻的优势资源,互通有无,实现双赢。

(一)拓宽报道领域,增强报道多样性

改进财经新闻报道,首先要拓宽报道领域,优化报道内容,增强报道多样性。如果财经新闻只热衷于报道高端、专业的纯金融信息,那么只会自动缩小读者范围,减弱媒体的影响力。受众迫切期望从大众传媒中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如车市、股市、楼市、保险、利率等,还有涉及人民生活的煤、水、电、医疗等方面的改革信息。当前市场经济决定了几乎所有的新闻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财经新闻的报道内容。任何与资金、资产、资本、商品及价格等经济要素密切相关,与投资者、消费者的切实利益相连的事件或趋势都可能成为财经新闻报道的内容。

(二)在纵深性上做足功夫,提高独家性

在信息来源单一化和时效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生态下,改进财经新闻报道,必须在报道深度上做足文章。财经新闻报道的实用性也决定了其制胜法宝是第一解释权,而非第一时间。当前,纸媒财经新闻的独家性还是比较令人欣喜的,而网络财经新闻虽然已经出现报道独家新闻的趋势,但数量、质量都亟待提高。改进财经新闻报道,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诸多经济现象的“为什么”加以分析,帮助受众理解信息内涵、拓宽信息来源、掌握信息动向,为受众提供更直接、更透彻、更切实的“how”和决策依据,有效引导受众获取利润回报、规避投资风险,跳出速递性财经新闻“信息批发”和“信息复制”的怪圈,避免财经新闻报道同质化。

(三)保持专业性,增强可读性

改进财经新闻报道,务必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内容要实在、要专业、要“硬”,写法则要活泼、要可读、要“软”,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叙述枯燥乏味的商业活动,使非专业的普通读者读得下去。首先,做好专业术语的“翻译”工作。采用解释或链接的方式对术语进行通俗化阐释,避免出现经济术语的过度堆砌,使受众轻松接受、乐意接受。其次,谨慎选择和仔细运用数据。用数据表明商品信息和经济走势,用数据增强财经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隐含意义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财经数据得到合理而权威的解释,同时又能通俗地体现出意义,切忌数字的过度堆砌和抽象表达。再次,故事化的报道手法也是保持财经新闻报道可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重视公共服务性,为受众提供有益指导

改进财经新闻报道,关键是要切实实现新闻的公共服务性。公共服务性即实用性和指导性,这是财经新闻报道的价值体现。受众希望从财经新闻报道中获得与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财经信息,获得进行经济操作的启示和建议。为此,财经新闻首先既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报道,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说时效是为了避免信息的滞后和无效的话,那么时机则是为了规避过度追求时效而产生的误导。不合时宜的财经新闻报道会造成不理性的舆论氛围,进而引发公众的过度恐慌,从而产生失利的操作行为,这与财经新闻报道的公共服务性是背道而驰的。其次,财经新闻报道的公共服务性必须建立在真实准确、通俗明白的基础之上,既能使普通受众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又使专业人士深受启发,走出“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怪圈。

三、培养优秀财经记者,提高财经记者素质

实现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财经记者是最根本的一环。只有财经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财经新闻报道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进,财经媒体发展才能获得不竭动力的支持。

(一)紧跟时代步伐,完善知识结构

财经记者的职责是为受众提供优质的财经报道,做到及时、客观、准确、专业,不仅能够给普通公众以指导,还能为专业人士作参考。这就需要财经记者具备最基本的相关专业知识,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证券法、公司法等。根据财经记者具体跑口的需要,增加相应的行业知识,尽量拓宽知识面。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财经新闻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财经记者要通过阅读国外财经刊物,了解国外财经发展状况,追踪国际财经最新动态。

(二)培养经济敏感,提高分析和预见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领域的新闻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对财经记者的要求也将大大提高,不仅需要报道财经信息的初级记者,更需要具备专业财经判断、分析和预见能力的高级记者。当前,我国财经新闻报道是相当广泛的,任何有关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报道、任何与公众切身利益挂钩的经济现象的报道都能被视为财经新闻。因此,财经记者不仅要培养新闻敏感,更要培养经济敏感;不仅要对财经生活进行记录,更需要进行客观分析与理性思考,挖掘事实背后的深层次信息,启蒙和引发社会思考。财经记者要在熟知国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发展脉搏的基础上,凭借新闻敏感和高度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具体新闻事实内部全面、深刻的把握,作出客观的分析和准确的预见,提高财经新闻报道的作用。

(三)树立全局视野和本土视角,增强财经新闻报道的高瞻性和贴近性

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对财经记者提出了全新的报道要求。财经记者要具有全局视野,跳出传统的局限在本国或本区域的封闭式的报道模式,对本国或本区域的经济现象的报道、解释、分析和预见要站在全球或全国的视角加以考察,把国际新闻报道和国内新闻报道融合起来,通盘考虑并全面认识新闻事件和主题,统一处理国内外同一主题的信息材料,真正做到“区域化报道、中国化思考、全球化视野”。财经记者还要善于采用本土化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即从国际和国内的新闻中找到一个本土化的角度,这样的财经新闻才能贴近受众,对受众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四)结识财经专家学者,开拓人脉资源

财经记者面对的往往是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瞬息变化的财经市场,报道的新闻大多是同一财经事件的不同阶段。为了向受众提供及时高效的财经新闻报道,财经记者需要拥有大批的专家库以及多渠道的第一手资料来源,需要从业界财经人物手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财经专家那里获得他们对经济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区域性财经记者面对的往往是全国甚至全球财经事件,更需要在行业内寻找具有话语权的专家以及来自行业前沿的资料,为所采写的财经新闻报道增加砝码,确保准确性和公信力。

(五)严格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公众利益

做财经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在某种程度上,财经记者是离财富最近的人。如果稍稍偏向金钱,就有可能作出失实报道,给受众造成严重损失,对记者自身甚至所在媒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2013年10月发生的《新快报》“陈永洲事件”以及2014年9月发生的21世纪网新闻敲诈事件便是鲜明的例子。财经记者要加强职业自律,在金钱等诱惑面前保持道德约束,始终坚持“独立”立场,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能和利益部门合谋欺骗公众,严守新闻职业道德底线,做到不偏不倚,充分发挥财经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功能,维护公共利益。

[1]周根红.我国财经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4,(10).

[2]周根红.我国财经新闻报道的阶段性特征[J].重庆社会科学,2014,(9).

[3]杨海滨.都市纸媒财经新闻经营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18).

[4]李道荣,徐剑飞,江蕾.我国网络财经报道的不足及改进路径[J].新闻大学,2011,(2).

[5]赵智敏.财经新闻报道实务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

[6]秦新安.网络时代的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的启示[J].新闻大学,2010,(3).

[7]刘伟.网络财经媒体的传播特色[J].新闻爱好者,2010,(13).

责任编辑、校对:杜莹

Improvement Path Analysis on Financial News Report

Zhang Bo,Yang Lu
(Humanities College,Hebei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life,financial news report more and more go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The print financial news and network financial new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continue traditional media vitality,the improvement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ews reports should based on cultivating excellent financial journalist,such as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financial journalist,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nancial journalist.

financial news,financial journalist,paper media,network,audience,credibility,professional ethics,animation technology

G21

A

1673-1573(2015)01-0005-03

2014-12-26

2015年度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

张波(1969-),男,河北新乐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杨璐(1990-),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

猜你喜欢
财经新闻财经受众
财经日历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财经阅读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于党报财经新闻的艺术性探微
“新常态”下财经新闻报道策略探析
财经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