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设计为契机 提高社区教育实效性

2015-03-17 10:43胡立强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微课设计社区教育实效性

胡立强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长兴学院,浙江 长兴 313100)

以微课设计为契机提高社区教育实效性

胡立强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长兴学院,浙江 长兴313100)

摘要:微课进入社区,这是电大为社区教育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一项务实措施。在当下的大环境下,为发展区域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教育实效性,建立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就需要通过微课设计这一契机,建立社区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在研究社区教育微课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探索了一些提升社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如设立清晰的社区教育目标、建造完备的社区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等,并以此来提高社区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微课设计;社区教育;实效性;有效策略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电大教学,以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性教育资源在电大中悄然而生,这一浪潮推动电大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由此,当下融合国内外信息技术同电大教学的新型的学习资源——微课应运而生。微课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社区教育实现资源共享,让教学方式发生了变革,构建新型的学习社会。

一、社区教育微课的发展现状

电大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找信息技术的专家进行指导,努力学习微课的制作技术,不熟悉的制作环节反复操作,对微课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微课的制作要领。电大还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举行教学讨论以及微课比赛活动,提升微课制作团队的实力。有了这样的基础,电大在推进社区教育方面作出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尤其是以微课社区为契机来提升社区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社区教育中微课—平台—市民模式[1]。电大以微课这一内容,设计出相应的网络平台,其覆盖了社区内所有居民,有着丰富的微课资源,使用便捷,适合社区居民在线学习,能够为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提供微课学习资源以及微课制作技术的支持。平台针对社区居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微课教育培训项目,同时将电大的开放教育等融入其中。电大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将电大建设成为拥有优质的微课学习资源的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承办全民终身学习的活动。电大还举办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并邀请专家来举办社区教育讲座,设立电大微课开放课堂,电大学生创业成果展示等,像这样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微课发展的前景,通过亲身体验来参与到微课学习的活动中,以欣赏、互动、咨询等多种方式感受学习型社区的建立[2]。电大通过这样的渠道来整合微课资源,壮大自身的实力。

二、社区教育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1.微课制作水准较低

在电大微课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准备和制作非常重要。许多教师对于微课的课件制作、资源利用等方面重视度低,设计出来的课件达不到微课的基本要求,存在着微课制作水准较低的问题。比如微课课件的排版不合理,课件整体风格同课件内容不符,配图不合理,没有设计出相应的有指代性的图标,有的超链接无法使用等[3]。另外,一些教师对于声音系统的设置难以熟练操作,这就会导致制作出来的课件声音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影响了微课的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微课教学所必需的课件以及相应的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以便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

2.微课环境缺少更新

微课所处的是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由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学习系统。随着网络媒体的信息化发展,构建出社区教育网络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虚拟学习场所。微课就是处于这样的环境,但是在这样一个虚拟学习环境中,对微课的建设和维护、运行这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以至于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微课网络平台,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开发,但是其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在微课学习的虚拟环境中,大多数的微课没有人观看,而且微课的内容比较老化,很少更新,几乎处于停滞状态[4]。微课的设计者、管理者同社区居民之间缺少沟通交流,这也让微课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缺少关注。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微课的学习环境功能弱化,也让更多的微课学习资源被浪费。

3.微课应用形式单一

目前微课资源的应用形式单一,在微课网的平台上,微课资源被点播的量非常小,其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部分社区居民会去查看或评论别人的微课,电大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少主动运用微课。微课建设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交流和应用,社区居民上传的微课作品只有将微课资源进行共享,才能体现其自身价值。由此,电大教师在建设社区教育微课资源时,就要考虑到微课的应用形式,就应该用微课的建设来促进微课教学的应用,通过教学的需求和微课的应用实践来引领微课建设的发展。

三、微课背景下提高社区教育实效性策略

1.设立清晰的社区教育目标

当前信息平台服务呈现生态产业化,信息资源的充分汇聚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协作创建信息知识,推崇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以及终身学习的广泛涉及,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微课—社区—市民这一新兴的适合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三维生态系统已经悄然出现[5]。由此,在社区教育中,应该结合电大的教学发展,以网络为平台,设计并开发出微课程推进市民的学习网络化。这样清晰的社区教育目标需要根据终身学习的理念,从教育的全面性、开放性、交互性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定位,以此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明确社区居民的最新需求,为微课的设计、社区教育的发展制定更加精准的开发思路,确定出社区教育的经费预算以及社区教育的运营模式。

比如,浙江电大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为社区教育目标,举行微课进社区的活动项目,推出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4类微课,吸引着社区居民的眼球,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这一接地气的务实举动,是浙江电大能够立足于社区教育,设立清晰的社区教育目标,直接为社区居民服务而举行的。同时浙江电大还通过多种渠道,用各种形式向更多的地区推广。

2.建造完备的社区教育体系

社区教育体系的建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就需要电大教师从社区居民的真实生活场景入手,针对特定的社区教育问题,来分析社区居民的学习特征,制定教学任务,设计学习内容。根据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微课的选题及学习指导单,有效地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由此来让社区居民在观看微课后能够进行总结、反思。同时在建造社区教育体系时,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辅助素材,工具支架等,使教师能够进行同步指导,与社区居民进行讨论、协作,使其做出不同层次的反馈等,由此形成相对完备的课程资源包,为社区居民营造出真实的微课教学环境。从另一方面来说,需要从整体上来构建微课的课程体系,让这些看似单个的微课,能够在整个系统中实现整合,形成有意义的关联,建立起网状的社区教育体系。

以宁波北仑区电大教育为例,其率先推出在全区内开展社区教育,同时大面积地推广优质社区教育微课资源的开发。邀请知名的信息技术专家来到电大,为电大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微课培训讲座,倡导电大教师能够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结合本地社区居民所感兴趣的话题、事物等来设计微课的选题,创设相应的微课情境,引入核心活动。同时也为社区居民中喜欢并愿意学习制作微课的一些居民提供辅助的工具素材,配合电大教师的同步或者异步的指导,进行社区居民小组之间的合作和探究,通过教师指导,在社区居民中逐渐渗透微课的新理念和制作方法。同时还相应地组织微课比赛,收集并整合在电大教师的指导下创作或者由社区居民自行设计制作的微课。还同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些公司合作,以此来获得这些公司的精品微课程,有的还购买相应的版权,用来充实社区教育的微课资源。

3.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

如今,微课不仅是新型课堂的一种展示,还是新型课程资源的表现形态。从当前涌现出来的微课实例能够说明,微课的制作方法不只是技术的开发过程,也是电大在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下,通过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以此来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一项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设计理念,这样做出来的微课作品,必然只是观赏型的视频式课件,依然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由此,电大教师、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微课课程、微课视频制作的新技术,这才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的前提[6]。

以湖州爱山街道社区教育为例,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电大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微课,特别推出“十分钟微课”,每次在针对社区居民进行讲座或者培训之前便播放这样的微课,让微课中生动的场景以及醒目的案例来指导社区居民的行为,让社区居民能够发挥自身的自律精神,做到举止文明,逐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更好的文明礼仪。

以杭州下城区社区教育为例,电大开设了微课平台,让社区居民都能参与到微课的拍摄制作中去,将自己制作出来的时间较短的微课上传到平台中,其他的社区居民也能够在平台上随时进行下载观看,这样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也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由此,下城区社区还举办了微课成果展,根据社区居民上传的微课内容,将这些分为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休闲生活等几个类别,让社区居民都能观看,同时还邀请电大教师、信息技术专家前来为社区居民开展卫生安全、饮用水水质鉴别等各类微课课堂。像这样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娱乐的场所,还能提升社区居民的服务意识。

四、总结

在社区教育中,通过以贴近市民、精练易学的微课为契机,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电大教育同社区教育联系起来,建立长期的、全面的、深度的战略合作,在广大社区教育干部的全面配合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探索社区教育的发展新模式,全面打造具有当地社区特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7],推动当地社区的教育深入发展,争取成为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示范城区,为促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的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81-8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4]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5]诸君.以“微元素”深化社区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1):77-80.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7]宋劲松.思想政治教育软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5-48.

Taking the Mini-course Design as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HU Liqiang

(Changxing College, Zhejiang Radio & TV University, Changxing, Zhejiang 313100, China)

Abstract:The entering of mini-course into the community is a pragmatic measure for the RTVU to provide convenient and quick community education services for the residents. In the present environment, the opportunity of mini-course design is needed to establish a strateg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regional community educatio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a new model of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study inquires into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lear goal,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education system, carrying out a variety of community education activities, thu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ty education.

Key words:mini-course design; community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effective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5-07-23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5)05-0036-03

作者简介:胡立强(1978-),男,湖南常德人,教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微课设计社区教育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