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发展自信促进吉林振兴需树立三种意识

2015-03-17 15:20杨刘保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吉林省

文/杨刘保

增强发展自信促进吉林振兴需树立三种意识

文/杨刘保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春市,深入农村、企业,深入广大干部群众,就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他在调研考察时强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实际上,老工业基地如何发展,东北地区如何振兴,这既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一个大课题。尽管课题大、难题多,但藉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春风,我们要深刻认识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发展自信,积极有为,谋求东北“再出发”,实现吉林再提速。增强发展自信,促进吉林振兴,需要我们树立三种意识。

一、客观意识:增强发展自信需要正反比照,看到优势,正视不足

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他强调指出,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多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专门措施,各级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党中央作出的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实际上,自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东北地区整体发展仍处于全国后位,对于这样的发展现实,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能盲目自信,要看到比较中存在的差距,也不可妄自菲薄,要看到我们的优势,这是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的来源,即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奠定的坚实发展基础。

总的来看,吉林省的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有着扎实有力的现实支撑,发展基础优,经济韧性强,内需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改革活力正在释放。从2014年全国31省区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与全国其他省区市相比,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接近全国9%的平均增速。收入的增长带来的必将是消费力的提升。同时,服务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促使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不断蓄积力量并加快形成。另外,广大吉林人民对改革的支持、对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吉林省经济企稳向好的最大底气。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矛盾的存在而发展的。尽管东北地区,包括吉林省发展后劲较足,然而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其中有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步入了新常态。有矛盾有风险有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正视矛盾,分析风险,不惧困难,练好内功,见诸行动。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要深入研究在注重质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找准症结就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把握大势,看清趋势,不为一时的发展起落而乱了方寸,不为一时的风雨险阻而迷失方向,才能真正推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航船行稳致远。

二、创新意识:增强发展自信需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创新也是该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要实现创新,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借力发展,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目前,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是吉林省来说,有着诸多的创新发展机遇。早在数年前,国家就在为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精心谋划。2009年11月,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使得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了13个省市,其涵盖范围就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一个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和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2014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抓紧实施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意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提出11个方面35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给东北地区的新一轮发展释放了巨大的创新空间。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的吉林讲话更是为包括吉林在内的东北地区创新发展打气助力定调。如何在这些重大战略中把握住其中给吉林省带来的创新机遇和发展契机,顺势而为,力争上游,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在等待着我们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所以,对于吉林省来说,要切实激发调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

发展经济学的新增长理论主张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因为这将产生“外溢效应”,认为国际贸易应当从比较成本优势或资源优势的旧原则向技术知识或人力资本优势新原则转变。所以,对于吉林省来说,要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力争在对外开放承载平台和区域通道建设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在新一轮国际贸易中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提升和飞跃。

三、政治意识:增强发展自信需要以“四个全面”为引领,积极推进六大领域建设

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如何追赶发达地区,不拖全国的后腿,争取到2020年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小康,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趋势,以“四个全面”为引领谋篇布局,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六大领域建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实施和推进,如何规划好“十三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7月20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六个必须”,即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为推动转型升级,吉林省需要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引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六个必须”基本要求,深入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辩证认识当前面临的历史机遇和风险挑战,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把发展理念梳理好,把发展目标确定好,把发展蓝图谋划好,把发展举措落实好。只要我们树立这样的政治意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杨刘保,中共长春市委党校社会与文化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与地方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 解梅娟

F127

10.13784/j.cnki.22-1299/ d.2015.05.004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