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对策

2015-03-18 12:17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馆员师生图书馆

郑 航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 350117)

1 图书馆对高校的意义

图书馆是每所高校的标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及软硬件的设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水平,而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则能够反映这所高校的学术气氛。甚至可以说,一所高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还有图书馆在,就可以称之为学校。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已逐渐成为每所高校最壮观最宏伟的建筑标志之一,广阔的馆舍面积、独特的建筑风格再加上大平面开放式的格局,使高校图书馆集借阅、科研、休闲于一体。但一所图书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却是最能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因此对于每所高校的师生来说,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毋庸赘言。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不足

2.1 高校图书馆硬件设施不足,发挥不了其独特的资源优势

当前,很多高校在不断扩招,学生越来越多,但图书馆的面积却没有跟着扩大,很多学校都存在自习室和阅览室位置不够,学生占位现象严重。作为读者,首先当然希望图书馆能有一个优雅、安静的环境,能有足够宽敞的自习室和阅览室,但是很多不良的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了挫伤了读者去图书馆的积极性,也给图书馆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2 文献信息资源缺乏,更新速度慢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在校师生,他们文化水平较高,知识面也很广,思维相对活跃,平时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非常大,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书籍、报纸、杂志,以及英语、计算机过级和其他相关资格的考试资料,其借阅率更是长期居高不下。同时,各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更新,不断开设新学科新课程,对图书馆要求的文献信息服务更新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使很多师生经常借阅不到自己所需的书籍文献,长此下去必然造成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缺乏。

2.3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不当,导致人才队伍参差不齐,服务意识不强

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决定该馆服务能力和水平,而很多高校馆员的整体管理水平偏低,人才结构不太合理,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馆员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认识不足,大部分馆员服务意识落后,对读者服务不热情,遇到较困难的问题都选择推卸躲避。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 岗位设置不当

高校图书馆由于历史原因及馆员构成的特殊性,岗位设置存在不合理,使得同一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量相差悬殊。有些部门,特别是技术部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原有的老馆员已经无法胜任,但学校并无法将其调离,只是单纯地增加新馆员;另外,有些部门因为个别馆员的特殊原因,将其岗位工作职责进行了拆分,使得有些人工作量大,而有些人则只是做着简单的事情。这些都容易让馆员产生不平衡心理,进而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

2.3.2 馆员培训缺失

培训是馆员人力资源积累的根本途径,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让图书馆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对于馆员的培训存在很大缺失和漠视,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乏人才需求的预测,没有明确的、长期的馆员培训计划。目前,很多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而对于如何才能具体到哪些馆员需要培训、需要培训哪些内容、用怎样的方式培训更容易让馆员接受以及如何使培训内容更容易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等问题却无人去深究。

第二,缺少关注馆员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只注重图书馆的需求,使馆员缺乏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图书馆员的工作本来就相对单调、琐碎、重复,比如书库工作人员每天做着上架、整架的工作,而借书工作人员则每天重复着推荐、指导、扫磁条,采编人员就是每天盖章、贴磁条、贴书标、贴条码以及打卡片等这些一成不变的程序都使得馆员无法在工作中获取成就感,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2.4 网络电子资源利用率低,学生在网上的查准率不高

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合理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没有建立真正的导航制度,导致很多学生在利用网络寻找自己文献资料时浪费了很多时间,甚至无法找到相关的资料。

3 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

3.1 图书馆应丰富馆藏内容,并及时推荐提供信息资源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深入广大师生、了解师生的阅读倾向,对各类师生的阅读爱好做出正确的判断,走在师生前面,有计划有目的地采购图书,并及时推荐给学生,与学生第一时间分享。图书馆可开设宣传园地,设立畅销书推荐、畅销书排行以及新书相关信息通报等栏目,以吸引并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资源。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学生对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更加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3.2 图书馆应引入竞争机制与考核制度,推行聘用制

在充满竞争力的21世纪,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选用机制的最本质要求,高校图书馆也应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鼓励馆员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部门及岗位,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形成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用人机制。此外,图书馆各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做好各项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任职、干部职务的升降相挂钩,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3.3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培养馆员服务创新意识,构建新型服务性人才

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了全员咨询制,增加馆员与广大师生的互动,消除以往存在的距离感。馆员在实际工作中,不应给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而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对学生的疑难问题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如亲人般的温暖。另外,在书库工作的馆员应熟悉整个图书馆的布局,对一些借阅量较大的图书,应熟悉其在书库中的具体位置、藏书情况及其图书研究方向,尽量给学生足够多的指导信息,减少学生在寻书中遇到的困惑,做一位有方向性、有针对性的导读者。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时代,一个图书馆的发展不在于它拥有多少文献信息资源,而主要取决于它能否获得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是否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学习、研究、实践、竞争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代信息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运用,信息服务方式及手段的更新,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各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这也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并依托高校优越的学习和深造机会,为馆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条件,为激发馆员的自身潜能和工作热情,更高效的服务创新储备人才基础。馆员应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熟悉并学会运用网络环境下各种服务手段,转变服务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3.4 图书馆应合理利用网络电子资源,发挥图书馆在高校中第二课堂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电子资源在图书馆文献中所占比例已经大大增加。图书馆作为科研和服务为一体的单位,要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重视导读工作,将传统导读和网络导读结合起来。建立电子数据库可以让学生更便利、更充分、更全面地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同时,也为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有效更迅速的途径。图书馆员可采用定期介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各层次读者都能较熟悉地使用各种数据库查找到相应的文献资料,增加阅读学术著作和期刊文献的兴趣,以及检索数据库的技巧和能力。

3.5 发挥高校图书馆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海洋,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良好的周边环境、建筑环境、室内环境和人文环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在丰富的藏书资源中,除了各学科领域知识,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再者,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宁静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与书为伴,能感到心灵的宁静与充实,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也会得到不断优化。因此,各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发挥自身独特性,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做贡献。

4 结 论

每所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其核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高校图书馆对提高办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障。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丰富程度、现代化的信息获取和查阅手段、向读者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最终对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起着巨大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应重新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强化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1]王芳.关于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几点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

[2]李玉华.论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3]王庆德.略论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李海英,裴丽.基于内部营销视角的图书馆管理新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9(10).

[5]何少红.浅谈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3).

[6]赵文广.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J].图书馆建设,2004(4).

[7]欧阳菲.浅谈高校学生图书馆利用意识的培养[J].贵图学刊,2009(2).

[8]曲琴.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设计[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5).

猜你喜欢
馆员师生图书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