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学结合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2015-03-18 12:17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职业技能

陈 伟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49)

工学结合的学生在校学习时,企业会参与教学,派出总经理、总监、部门主管等到校参与授课;在企业顶岗实习时,学校会参与管理,除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授课、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外,辅导员老师则是全程参与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做好相关的思想、安全和稳定工作。结合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需要长时间离开学校、到企业参加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这一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在开展工学结合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开放式管理

以往的学生管理是以学生校园内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习而展开的校园内的学风建设、行为纪律、党团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管理,这种管理对于需要走出校园的工学结合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缺少了校外的部分。我们需要的是以校园外的实习实训为中心,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而开展的管理。

2 校企共管

要彻底改变顶岗实习前企业、学生互相没见过面、对彼此都一无所知的情况,因此对于工学结合学生的管理就不能是学校单方面的封闭式的管理,而是打开学校的大门,邀请企业进入,共同管理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在注册入学条件下,甚至可以尝试“企业推荐入学”,即企业推荐认为值得培养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或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企业从学校招生阶段就介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再定向输送回企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将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尽快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3 跨年级、跨专业、跨系管理

对工学结合学生的管理要突破原有的班级管理的限制,改变一个班一个管理方法的情况,改变辅导员只管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在高职院校一师多事、多职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队伍团队的力量,要讲究团队合作、分工分责,实施跨年级、跨专业、跨系的“大管理”模式,允许其他人对自己的学生“说道”。笔者所在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下设公共管理、老年、护理3个系,目前开展工学结合的主要是公共管理系的旅游管理专业和老年系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我们在工学结合学生管理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院办公会议专题讨论部署工学结合有关工作,并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各系、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顶岗实习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考核。二是由行政副院长主要负责工学结合工作,统一对各系实施管理,并整合有关教师、辅导员队伍,按实际需要进行组队,由教师、辅导员共同负责在某一个企业实习的学生。三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骨干作用,由学院党总支统一在条件成熟的实习企业设立学生党小组,牵头实习企业的学生管理工作,统一安排各实习企业的学生负责人,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管理的最优化。

4 互动式管理

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工学交替”“2+1”“订单班”等等都有被采用。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学习模式,必须要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合作来完成。学校、企业、学生在工学结合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三方之间不存在谁领导谁、谁从属于谁,三方之间应当形成良性互动。

4.1 发挥学校互动平台的作用

学校在校企生三方互动中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是企业和学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对企业实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校向企业进行诉求,企业对实习中学生的职业标准、职业道德通过学校向学生进行提出,同时学校通过对企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学业、管理提出要求。校企生三方只有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三方共赢,促进工学结合向前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在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前,都会举办“双选”会,邀请合作企业到校,企业选实习学生,学生也选实习企业,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可以进入同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双选,让企业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最终达到企业和学生都满意的结果,同时对于个别学生由学校出面和企业进行协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企业可以去。

4.2 三导师共管学生

为工学结合的学生设立3个导师,即校内教学老师——专业指导老师,校内辅导员老师——顶岗实习管理导师,校外企业主管——企业指导老师,由三导师共同管理学生,实现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全覆盖管理。当然,设立三导师的前提是有效的校内教学和学工的整合、有效的校企沟通。

三导师之间应当形成对学生信息的共享,即校内导师要知道学生企业实习阶段表现情况,校外导师要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三导师沟通渠道,制定三导师定期会晤制度,共同商讨和研究学生的管理。同时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不单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企业实习成绩,通过三导师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在企业实习阶段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励,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5 市场化管理

市场化管理即按照人才市场上对学生提出的用工要求来进行的职业化管理,要求高职院校改变原来的“行政化”“机关化”的管理方式,以满足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满足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第一目标。

5.1 抓好职业技能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就需要不断的给学生提供职业模拟的场景,一方面通过到企业真实环境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则是在校期间的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活动,在校内开展这些比赛和活动时要积极邀请企业参加,请他们制定比赛标准,用真正的行业标准来要求和考核学生。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职业技能节,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比拼,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就如同面向企业招聘时同一起跑线上的应聘者。竞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技能的提高,促进社会竞争力的提升。

5.2 抓好职业道德培养

按照企业的需求,除了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教导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教育,让企业派人到校讲解企业文化,使得学生能够尽早融入企业,学会团队合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案例和视频,教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要组织开展礼仪文化教育,使学生知道工作岗位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礼仪和个人修养,着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同时,学校要积极配合企业做好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让学生能够产生职业荣誉感,热爱自己的职业岗位。

6 网络化管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递。在工学结合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除了校内导师跑实习企业、电话联系等传统管理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实现对学生的及时和有效管理,实现一对多的管理。

6.1 加强管理队伍培训

学生管理队伍一般采用的是老、中、青相结合的组队模式,青年管理人员对于网络较熟悉,聊天软件、手机应用能力加强,老年和中年管理人员则会有所欠缺,因此加强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要开展网络、聊天软件、智能手机的基本应用的培训,首先要会使用,才能和学生进行沟通。

另外要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当原来面对面的聊天通过网络、电脑、摄像头等来实现的时候,当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只有文字的时候,我们应当怎样做出判断,给出怎样的回应。我们要学会使用网络语言和图形表情,通过培训和交流,来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网络沟通能力,便于及时发现学生实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6.2 有效网络沟通工具

目前使用较多的网络沟通方式是通过网络软件来实现实时沟通,例如QQ、微博、微信等。一般各班级、各企业实习点都会建议相应的QQ群,用于对全体学生发布通知和公告;需要单个通知和联系的学生,可以通过QQ留言、微博私信、微信等方式来实现。此外还可以通过班级主页、BBS、学生管理系统等方式来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网络沟通的前提是一有网络、二学生登录了网络软件,如果不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则无法与学生实现网络沟通。所以网络化管理是要与传统管理方式相结合使用,避免因断网与学生失去联系。另外,学生管理队伍要经常关注学生使用的网络软件,发现新软件要及时学会使用,才能和学生保持相同的网络步伐。

6.3 关注网络舆情

学生管理人员对于自己分管的学生,要尽可能的加学生为好友,这样才能从好友动态中看到学生发布的个人心情、照片等信息,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状态做出判断,并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对情绪低下的学生,要及时介入,给予关心和帮助,引导其尽快走出低谷。同时对于班级聊天中反映出的对顶岗实习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校企沟通渠道及时进行了解,可以解决的抓紧时间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和学生说明原因。工作要做到位,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7 结 语

对于工学结合的学生,无论采用开放式管理、互动式管理,还是采用市场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其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有针对性的、合适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不是某一种管理模式的单独运用,而是4种管理模式的综合运用,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我们的管理目标。

[1]季跃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2]农秋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3]钟银贞.探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4]樊磊.“三导制”——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新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5]骆德云.企业环境下“校企共育”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职业技能
盐工学人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