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类型区分构想

2015-03-18 06:55黄宝新赵清波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陕西西安70069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006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背越式区分运动员

□ 黄宝新赵清波(.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 陕西 西安 70069;.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0068)

1、背越式跳高技术类型划分

70年代中期,K·多哈泰依据当时背越式技术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将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分为速度型和力量型,P·雷多进一步对速度型和力量型的技术特征进行细化归纳,形成了系统的分类体系。这种技术分类方法得到普遍认可,并沿用至今。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背越式技术类型的区分问题进行探讨,其中王大愚根据造成运动员起跳时间显著差异的摆动腿技术特征把背越式跳高技术分为:分为折叠型、屈腿型及直腿型;柳方祥研究发现速度型和力量型运动员进入起跳阶段的躯干后倾角度存在显著差异,据此认为躯干后倾角度是区分技术类型的重要运动学指标;黄建军研究助跑最后一步运动员重心高度变化轨迹作为划分依据,将技术分为:平缓上升型和波动上升型。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能够更好地认识项目规律,把握运动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现有技术类型区分存在的问题

K·多哈泰和P·雷多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类型的划分对我们认识跳高项目特点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发展完善,不同技术类型间的相互交融、借鉴,当今高水平跳高运动员普遍表现出速度、幅度与运动与个人特点的高度结合,带有鲜明俯卧式跳高特点的力量型跳法已经很难见到,速度型跳法的运动员也不断借鉴力量型技术优势,改进起跳技术,表现出速度—幅度型的完美结合。因此,这种技术区分方法已经不能有效的区分现代背越式技术类型。

我国学者对技术类型的区分多以躯干后倾角度、重心轨迹、起跳时间等反映动作质量的运动学指标为依据对技术类型进行区分的,笔者认为技术参数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评判动作质量的参考指标,并不能反映技术动作的整体特性。起跳时躯干后倾角度是影响起跳腾起角度的关键因素,运动员起跳前通过对身体姿态的控制获得较大的躯干后倾角度是评价起跳准备技术的重要指标,只不过速度型起跳前获得较大躯干后倾角度的难度较大,力量型运动员更容易表现出较大后倾角度的特点,但不能一概而论;苏联的N·拉扎列夫等对背越式跳高起跳研究后指出:成功的跳跃支撑阶段运动员的总重心不降低。因此,起跳阶段运动员重心轨迹出现波动上升(先上升后下降)只是技术不合理造成的,用于区分技术类型明显不科学;不同的摆动腿技术最能够反映出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目前世界高水平跳高运动员的摆腿方式有两种,折叠型和屈腿型,直腿型由于摆动半径太长,不利于发挥背越式技术的速度优势,已被淘汰。可见,我国学者对运动员技术类型的划分存在一定局限性,所选择的区分指标和环节特点不能准确的概括当今世界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特征。

当今国内外区分背越式跳高技术类型的方法均不能准确概括当今跳高技术类型的整体特征。因此,需要在把握当今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技术特征和技术趋势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探讨符合当今运动员技术特点的区分方法。

3、跳高项目的演化特征

跳高项目的发展伴随着助跑方式、起跳技术及越杆姿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跳高技术先后出现过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五种技术,这一演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合理的过杆方式,寻找能过充分利用身体重心腾起高度的技术。这也促使俯卧式跳高技术成为这一阶段的主流技术;第二阶段是最大限度的提高起跳功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俯卧式技术的优点在于起跳效率、过杆效果皆好,但是俯卧式跳高起跳技术难度较大,助跑后几步及起跳要求运动员在较低的重心位置完成起跳,起跳的幅度很大,运动员以较快速度进入起跳时无法完成起跳。因此,起跳前的能量来源相对较小,这就限制了运动员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这也就决定了俯卧式技术被背越式技术所取代;第三阶段是通过高规格的起跳技术实现水平动能的高效转化。背越式跳高广泛使用初期,一部分运动员的背越式技术表现出俯卧式的技术特点,表现为:起跳阶段大幅度降低身体重心,制动明显,摆动技术为大半径的曲腿摆。从本质上讲这种技术并没有发挥出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优势。80年代我跳高国运动员朱建华的成功让人们认识到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速度,世界优秀运动员开始加快进入起跳阶段的助跑速度,助跑速度的加快促使起跳技术的变化,跑跳衔接更加连贯、折叠摆腿技术被广泛使用。助跑速度的增加使得运动员进入起跳前获得了更大的水平动能,在起跳速度转化率一定甚至降低的情况下运动员依然可以获得较大垂直速度。速度已成为现代背越式技术的一种固有属性。

4、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类型区分构想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幅度性(力量)、速度型向速度—幅度性发展趋势,目前趋向于速度与幅度、速度与力量的统一。由于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弧线助跑速度经济实效的降低和身高身体重心,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这一技术特征提供了更加充分利用助跑速度的空间,决定了跳高项目必然是以“速度”为内驱力的演化过程。如何充分利用助跑速度,提高速度转化效率,获得更大的垂直腾起高度,是现代跳高技术的关键。

随着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现今速度已成为现代背越式技术的一种固有属性,高度适应于速度的环节技术特点与运动员个人特点的相互结合成为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然而,当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环节用力特征依然趋于多元化,表现为摆臂、摆动腿技术等环节特征的多样性,这为我们提供了区分当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类型的新视角。我们认为:与速度相适应的环节技术特征可作为区分技术类型的依据,这利于进一步认识运动环节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本质。

[1][美]弗拉基米·M·扎齐奥尔斯基.运动生物力学[M].陆爱云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90.

[2]孙楠等.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91.

[3]P·雷多,侯福临.背越式跳高中不同类型跳法的特点[J].中国体育科技,1986,8.

[4]王大愚.背越式跳高技术类型划分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研,1984,(4).

[5]黄建军.背越式跳高技术类型新划分及运动学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

[6]王保成.跳跃训练起跳腿伸肌的退让性收缩能力[J].中国体育科技,1982,(5).

[7]周成之,王保成.人体起跳机制和起跳效果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5,(4).

猜你喜欢
背越式区分运动员
跳高为何首选背越式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怎么区分天空中的“彩虹”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
不进步就是退步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怎祥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一)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