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工作

2015-03-18 06:23茂名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李宝琰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资产资金事业单位

茂名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李宝琰

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以现代组织理论为指导对其财务机构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创新型的财务组织,针对市场经济发展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做出变化,从而适应形势发展,推动事业单位进步。

一、加强绩效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加强前期预算编制工作

强化前期预算编制,是加强绩效预算的前提。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一般包含了所有经费的收入与支出相关内容的编制,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各项财务的收支。在预算方案编制完成后,首先要将方案交由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审核,在审核通过之后,经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最终批准后实施。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预算方案的科学性,要尽可能的细化各项预算支出,以便于预算的执行和考核。

(二)建立奖惩机制,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预算目标能够反映出整个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预算目标的实现,反映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规划性。在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帮助单位实现预算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破坏或不能按要求达到预算目标的部门给予适当的处罚。这样的奖惩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单位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当然,在制定奖惩机制时,要注重对员工的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此外,完善健全的奖惩机制也是解决事业单位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科学评价预算体系,积极总结经验

事业单位要实现高成本效益,就要保证单位的预算方案能够正确的执行,而保证预算方案能够正确执行首先得保证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对其预算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投入产出比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一般性办法,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强化单位内部的成本效益观,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细化分析预算执行效果,通过工作总结,为预算提供经验以及改进方案。

二、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单位运行效率

(一)做好资产间的预算联动工作

要做好单位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的预算联动工作。预算联动工作是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的,在这一工作中,事业单位应该将存量资产作为联动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对增量资产进行合理预估,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运营效率。事业单位相关财务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金额、流向等有详细的监督和记录,以便于更好的掌控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资金使用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增量资产的科学管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要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性必须以制度约束作为基础和保障。事业单位管理者要细化资金管理的职能分工,合理划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两个部门之间的权责界限。实际工作中,资产部门应主要承担存量资产管理及使用状况分析工作,预算部门承担增量资产的管理及分析工作,同时,两个部门要实时的进行沟通,协调两类资产的使用,并且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强化事业单位资产配置。

(三)严格执行国有资产配置的审批程序

事业单位进行年度编制时,单位相关财务部门会对本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商讨规划来年的资金使用计划,然后提出具体的年度预算计划,并将计划上报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相关部门要加强国有资产配置的审批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审批标准。

(四)健全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与绩效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高低,需要通过资产配置标准衡量,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要不断深化资产配置标准的研究,建立起真正适合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配置标准,将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不断科学化,规范化。此外,要建立与资产使用和配置情况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与质量。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单位行为

(一)建立标准的定额体系

在制定事业单位定额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事业单位的财务标准与财务资源的适应性,做到既有标准,有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定额体系一旦与单位财务资源不适应,就容易出现单位资源的浪费,影响标准要求的完成。此外,制定标准定额体系,应该结合事业单位历年支出水平以及单位现有资产状况,分析当前资产状况与定额标准之间的差异部分,针对差异做出适当调试,提高标准体系的适用性。一般的,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主要由专项经费与正常经费两类构成,而专项经费在制定标准定额时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使得执行情况产生偏差,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做出调整,以保证其在稳定的同时还能适应环境变化,这也就要求单位在制定标准定额时,划分的标准不能太细。

(二)建立相应的财务考核与费用控制环境

财务支出计划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事业单位应该根据预算状况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支出计划,要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稳定性为目标,尽可能的减少资金的使用不合理和浪费现象。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考核制度来督促员工按照标准或预算规定来使用资金,特别是事业单位的高级领导人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事业单位杜绝浪费,合理控制预算。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批制度

财务收支与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就必须不断完善单位的财务收支控制。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审计制度,将单位内的一切收支报销计划都纳入审计制度中,实现严格执行,对于审批通过的,应该尽快执行,审批不通过的,应坚决抵制。此外,事业单位还应该不断对内部审批制度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审批效率,时财务岗位不相容职责分离,对财务审批的细节做出完善。

四、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增强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能力

(一)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事业单位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资金安全、使用情况、配置及负债方面。事业单位风险控制目标,应基于单位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并要结合单位风险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及改进,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保证财务活动的合理合法性。

(二)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提升,就必须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要让财务管理人员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能力与素质以及其岗位胜任能力。此外,培养和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事业单位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是单位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促使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实现,保障单位的稳定运营。事业单位在建立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握预算方面工作,《预算法》对此也有一定要求。事业单位应该针对单位预算特点,在编制、审批、调整方面建立相关的控制程序,从而将财务风险降低,实现高校的财务资金使用。

(四)加强对财务风险关键环节的控制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应该明确重点,在风险识别、控制、化解、评价方面强化建设力度,同时引进先进的现代技术,实现有效监督,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可以在单位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实现风险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此外,事业单位应该强化财务制度的落实,从而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防范和控制自身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优化工作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情况以及支出情况愈发复杂化,事业单位想要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就要不断优化其财务管理方式。本文给出了一些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在进行财务管理优化工作的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的帮助。

[1]许冬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1(32)

[2]刘秀伟.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探索[J].商.2014(07)

[3]孙宏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齐鲁珠坛.2014(04)

[4]孙毅.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

[5]张晓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1)

猜你喜欢
资产资金事业单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