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制约瓶颈加快重点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步伐

2015-03-18 08:17鹤峰县下坪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涂绍岗
湖北农机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丘陵农机化山区

鹤峰县下坪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涂绍岗

当前,在湖北省农机化进入发展新常态,向着“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进程中,攻克薄弱环节,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难题已迫在眉睫。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步伐,是实现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努力方向。

1 湖北省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基本慨况

湖北省共有26个丘陵县(市、区),35个山区县(市、区),丘陵山区占62.5%。2013年底,全省丘陵山区人口为17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2.6%;常用耕地面积为1338.45千hm2(1hm2=15亩),占全省常用耕地面积的39.25%;农业产值为10557397万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9.42%。除粮油等作物以外,湖北省丘陵山区盛产茶叶、林果、烟叶、蔬菜、魔芋、黄姜、中药材以及畜禽等农产品。据统计,2013年全省丘陵山区产烟叶11.2万t、茶叶19.9万t、瓜果367.8万t、薯类30.84万t、玉米172万t。因此,丘陵山区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购机补贴政策实施10多年来,湖北省农机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已经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京山、天门等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县市,机械耕整,小麦、水稻机收水平达89%以上,部分指标接近95%,已向全面机械化阶段迈进。但丘陵山区如巴东、建始、利川等地综合机械化水平还不到10%,生产方式仍多以人畜力为主,农机化水平与平原地区相比严重滞后,多数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一是主要环节农机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在耕地、播种、灌溉、植保和收获等环节差距在20个百分点左右;二是大部分作物机械化技术处于改进熟化或示范推广阶段。目前,仅水稻和小麦收获的机械化水平超过10%,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油菜种植与收获等仅开始零星示范,机械化水平低于2%,蔬菜瓜果、烟叶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还缺乏适用机具;三是以小型和轻便农机具为主,多用于自家农业生产,基本没有从事社会化服务,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农业落后是丘陵山区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生产力水平低下则是导致农业落后的根源。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丘陵山区综合生产能力,对促进丘陵山区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准确定位丘陵山区机械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速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是补长我国农机化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推丘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前不久,我们对恩施、黄石、十堰等地的丘陵山区机械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基层同志们对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探寻适合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路子。调研发现,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地理条件制约。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差、田块小而分散,种植结构复杂、品种繁多,玉米、马铃薯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普遍套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田间道路狭窄且崎岖不平,道路通畅性较差,导致出现农机空机运转时间较长,实际作业时间较短,机械磨损快,田间转移、跨区作业难度加大及作业可靠性较差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湖北省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

(2)适宜农机装备短缺。国家对适宜丘陵山区耕作收获的农机具研发重视力度不够。以往遵循“由易到难,由平原到山区”的发展思路,忽视了小型、轻便农机具的研发。尽管国内一些厂家针对适合山区使用的小微型机具进行了研发和改进,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不高、品种少、性能质量不高等原因,导致研发的农机具种类不适宜或者不完全适合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供给严重不足。比如,微耕机这个品目机型,在山区比较畅销。但我调研过一些茶产区的机械化问题,茶农在茶园耕整、除草等环节大都采用日本生产的微耕机,这是为什么呢?茶农告诉我,国产的微耕机在山区使用普遍稳定性较差,在田间劳作的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机器难于操作掌控,危险性大,虽然日本的机器贵一些,但基于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他们更愿意用日本的机器。包括江浙一带茶叶生产加工大都采用日本的流水线,2005年以来,国内引进的日本生产线,价格在1000~1500万元。大把的外汇被国外赚走,令人痛心。所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农机人的深刻反思,振兴中国农机制造业刻不容缓。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购机补贴政策优先考虑高性能、高效率、复合型的大中型农业机械,许多适合丘陵山区特点、农业发展急需的小型农机具要么降低了补贴额度,要么从补贴范围中取消。如微耕机2015年的补贴额度降为800元,电动喷雾器、杀虫灯、喷滴灌设备等一大批山区急需机具被取消补贴资格,这也是导致山区购机补贴资金实施进度缓慢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山区农民购机的热情和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些情况向部里反映,看能否对购机补贴政策做相应调整,平原和山区区别对待,力争这个现状有所改观。另外,国家对农机化科研开发、安全监管、服务体系、燃油补贴、示范基地和机耕道路建设等扶持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农机报废更新制度不健全,报废补贴额度太低,大量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拖拉机仍然在超期服役,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也造成了安全隐患。农机安全监理法规建设和执法能力亟待加强,对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农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公共服务能力滞后。湖北省不仅丘陵山区,而且从全省层面上看,农机公共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农机安全检测手段差、监管体系和保障能力弱;农机合作社规模小、档次低、辐射能力不强;农机维修网点不健全,准入门槛低、服务手段差;农机企业向农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能力不强;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农机行业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欠佳,结构不合理、人才流通渠道不畅,人才断层局面急需扭转。

3 破解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制约瓶颈的对策建议

丘陵山区是湖北省农业不可忽视的一块资源宝地,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增长极,随着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对农机化发展的日益重视,顺应国家“四化同步”推进战略和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全面启动,丘陵山区农机化加快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要以强化造血功能为主要目标,以加大政府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为重点,积极做好呼吁争取工作,统筹谋划好丘陵山区的农机化事业。为此,我们建议要做好4个“下功夫”:

(1)在积极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学习借鉴台湾和日本的先进经验,花大力气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要积极向政府做好汇报建议,争取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道路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等项目规划中安排机耕道路建设内容,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争取中央和各级财政对农机场库棚、维修网点设备设施给予补助性资金扶持,改善农机具尤其是高性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条件。

(2)在强化农机农艺有效融合,促进标准化生产发展上下功夫。根据丘陵山区的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系统调查、分析、比较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主要作物的栽培农艺,研究制定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提高标准化程度,为实现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及丘陵山区农机具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建立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协同攻关机制和农机农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农机部门在选择技术路线、研发配备农机装备和农业部门在改良作物品种、开发栽培技术和建设优势产业示范区过程中的优势,实现产业化发展和农机化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发展。

(3)在加大新机具研发力度,提供强大装备和技术支撑上下功夫。农机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农机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针对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农业农机发展现状,结合生产急需、生活必需机具信息反馈,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创新研制一批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可靠性能好的小型轻简农机装备,重点研究开发适合丘陵山区小田块作业的玉米、马铃薯、蔬菜、柑橘和茶叶等具有丘陵山区特色的作物耕种和收获采摘机械及小型畜牧、水产养殖机械,降低丘陵山区农民的劳动强度,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夯实装备和技术基础。

(4)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强化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我们要创新思路,开阔眼界,借鉴兄弟省份如黑龙江、湖南、江苏等地的做法,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档次,强化覆盖全程和服务全面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创新发展农机租赁公司、现代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同时,争取政府制定出台燃油补贴、作业补贴政策并重点向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倾斜,鼓励和引导其扩大服务作业面积和范围,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

猜你喜欢
丘陵农机化山区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山区
胡丘陵《栽树》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