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带入、沉入”

2015-03-18 08:27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中心小学冯立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枣核故土华侨

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中心小学 冯立芹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诗情也有画意,既有生活常识也有人生哲理。这就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彩性,也赋予了教师多彩的教学手段。那么怎样在课堂上唤醒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教学实践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沉入其中。

“带入”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情境导入,把学生带到不同情境的课文之中,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枣核》这篇课文讲了一位侨居海外的中国老人,托朋友从家乡给他带几颗枣核来,接到枣核后如获至宝。表达了他浓浓的爱国之心。在讲这篇课文时我用轻柔而略带惆怅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每当此时此刻,那些侨居海外的亲人都会吟诵这样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就让我们伴着这悠悠的思乡曲,轻轻的,缓缓的走近著名的作家萧乾先生,看看是什么原因使萧乾先生对枣核这么情有独钟呢?学完了课文,你又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于是伴着老师刚才那淡淡的忧伤的语调,让那种飘逸的思绪从一个个学生的脑海里袅袅升起,绵绵的思念之情弥漫了整个教室。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由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身在其中的人物,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读课文,为深度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思想感情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又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篇幅较长,主要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讲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在课堂一开始给学生出了一道数学题:5+2=?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完之后,我趁势引导:5+2在数学里的答案是很简单的,也是唯一的,5+2就等于7,可在这节语文课里的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那么5+2除了指的是课文中桑娜原来有五个孩子,后来又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这样,学生便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来学习课文了。

课文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带入形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带入,也可以用猜谜的形式带入,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带入……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带入,都要注意创设一种宽松自然的氛围(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走进课文。《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学习课文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带入”是一种对学生的唤醒和感染,那么“沉入”就是一种深度思维了。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景中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开始,要想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要让学生“沉”到课文的情景中去。在“沉入”中体会课文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在“沉入”中体会文本的人文性,最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以《枣核》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课文4~9段时,作者描写了“我”来到朋友的家里,他领我踏访他布置的精致匀称的后花园,边参观边畅谈,使“我”感受到浓浓的游子思家乡,恋故土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文字的诵读中透过文字感受到海外游子思乡的真情,恋土的意切,并且看到海外游子那颗火热的爱国心呢?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沉入”到课文的情景中。为此,我设计了排比句式理解法:华侨老人亲手栽下垂杨柳、睡莲,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华侨老人亲手挑选石头堆假山,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华侨老人泥制小凉亭、小红庙,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华侨老人在异国建造“北海”,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华侨老人要枣核的用意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随着学生的回答,华侨老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悄然升起,就像早晨的旭日,冉冉升在学生的心中,升在学生的脸上。

这样,学生在排比的层层递进中、在越来越强烈的情感表达中走进华侨老人的内心世界。

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思念情绪,这时候,我用动情的语气说“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家乡就是爱祖国。此时你们再看那些垂杨柳、睡莲、假山、枣核,它们在你们眼里还只是垂杨柳、睡莲、假山、枣核吗?那他们是什么呢?(是华侨老人那浓浓的思乡情,爱国心呀!)至此,学生的感受得到了完美的升华。此时学生还需要什么呢?那就是表达!于是进入更深层次的“沉入”。何以表达?惟有一读。于是教室里响起了声情并茂的读书声。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华侨老人的爱国心跃然纸上,学生的心里也油然涌起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一切感受都融入到了读中。

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文,教师都要抓住教材中的情感主线,引领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沉入其中,体会文本中重点词、句、段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再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展示出来,最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带入、沉入”,使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现了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享受到了语文的乐趣,也使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猜你喜欢
枣核故土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枣核形身材”是怎么形成的
故土情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透明帽在老年人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人间故土
老鼠们的枣核
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