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研究

2015-03-18 17:13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信息中心朱云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支配财税体制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信息中心 朱云

一、前言

社会的安定繁荣离不开国家的兴盛强大,每一个国家针对于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主要的来源便在于财政税收。作为一个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我们下属的机构、企业及个人的总体数量非常多,但是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的。另外,我国税收的作用主要有:实现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社会总需求、改变我国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国家权益、监督经济活动等。近年来,国家用于社会需求建设所投入的财力越来越多,但是税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显得重要而迫切。我们将目光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的研究上,就现有的资料和情况的阐述,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的改革,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转变体制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在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现实情况,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以适应全球经济结构因为一系列金融活动而引起的变化,提升中国市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从而满足国内经济价值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国际竞争中抢夺有利地位的一次重大机遇,合理分配社会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保持过年的安定繁荣,在稳定的发展中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从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缩和衰败,世界经济的平衡被打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上升势头令人震惊。上世纪90年代,电子信息化的运用使得办公等变得更加便捷,最近的一次金融危机,由于国家不断进行调控和控制,使得中国国内的经济并没有收到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的开启,中国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强大的经济基础无疑是各国思考的避风港。于是,外资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经济市场在格局和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考发展模式,经济的存在是为了提升社会的经济价值,而经济的运用和受益者最终还是普通的大众,所以社会这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方向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普通大众这一要素。经济能满足大众的物质文化,并且在不断上升和进步的社会中,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将会越来越上升,达到新的高度,另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现实,经济发展的目标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进行发展,要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阶段。而大众的主要需求关注的不是国家经济竞争力提升到什么程度,而是当前的收入是否分配是否平衡;对于城市建设的公共设施的运用和建设是否达到普通大众的需求;当前的市场中物价是否还居高不下,国家对物价和房价等的调控是否进行及手否受到成果等等。

三、转变财税体制的具体措施

(一)政策支持体制转变和改革

1、收入支配制度改革

国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决定过敏的消费购买率的一项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当前国家财政税收的体制下,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在国家总支配收入中,一直都是想政府和资本倾斜,而这一情况的发生必定会影响过敏的消费积极性和购买率等,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以致国家消费率的增长,甚至是降低国家消费率。所以,对当前国家收入支配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是很迫切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实行结构性减税、增加社会保障投人、提高国民的劳动报酬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总量,此消彼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国民收入支配占国家收入支配比例的上升;另外对于政府和企业的的可支配收入要进行控制和适当减少,协调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可收入支配的比例。

当前,国家的收入群体的分布明显呈现不合理的状态。高收入群体在比例中依然是占少数,但是中等收取的人群的数量和在整个社会收入人群中所占比例也依然处于低水平,低收入收入群体子啊整个社会早大多数,这就造成了国民的消费率和购买力低的原因。国家要实现可支配收入的协调和社会收入的平衡,需要通过对社会收入群体比例进行调整,保持高收入群体的比例,协调和控制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的群体,是社会国民收入群体呈现出梭形,即两头小、中间大。要形成这样的一种格局,首先需要对职业劳动报酬收入进行调整,实现中低等收入群体劳动报酬的在允许范围内合理增长,对承担工作的程度和重要性进行重新划分,使大部分人处于中等群体的位置,通过对工作实质内容的控制来实现国民收入群体格局的改变;其次,国家要对事业机关单位等相关制度进行改善和革新。公务员一直是社会人士公认的铁饭碗,因为其呈现出少做事、多报酬的特点。对于公务员报酬收入的调整主要是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优化公务员工资津贴报酬制度,调整公务员工资组成,由原来的大比例津贴加小比例工资的格局转变为大比例工资加小比例津贴的报酬发放模式,其二积极观察市场,和市场同等工作活动的具体情况形成对比机制,综合调整公务员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等;最后,对于改善国民可支配收入比例的调整,可根据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来实现,增加对渠道的就业网络,实现国民全方位的通过劳动赚取收入的形式,或者积极建设资本金融市场,对于股市和证券市场进行调控等,使得大众加入股市或者基金市场等的人数增加,同时通过国家的调控等对金融股市证券市场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极其重大的损失等;推进网络贷款新项目的建设,对于分红等投资形式的项目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宣传,提供给大众信息,供国民在大众的投资方式中,进行选择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机会和渠道。

2、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社会保障是保证人们省会在稳定的水平上,保持持续上升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以及社会分配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受益人群涵盖范围不广,保障制度的力度不大等两个方面。加大社会保障力度,首先要加快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体系并加以实施。制度的完善和修正主要从修改旧法和制作新法两个方面来完成。由于社会和市场都具有极大的变化性,法律法规在建设和完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下的社会具体情况和国民的主要需求表现等来进行制定,对于旧法中可使用的部分和立法体系要保持使用,对不满足现实具体情况的部分要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新法的建立主要是指在旧法没有包含该项目的基础上,由于对现实实际的考察,认识当下社会需要建设这一项目而制定的新的条款项目。

目前社会格局呈现出城乡发展差距大的情况,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占国家总支配收入的比例,鉴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占大多数,所以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机遇和手段。要加大对农村建设的力度,积极进行农村医疗保险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出台和实施等。

(二)市场适应改革的具体措施

积极关注市场和政策的变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要素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结合政策结构和具体条例的变化,积极配合,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和政府部门双向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实现生产要素的计划和行政调解,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利于生产活动的进行和发展。在政府出台相应的体制改革措施时,要积极关注和运用到实施生产过程中去,同时对政府起到逆向监管的作用,积极要求政府主动配合经济改革活动,为实现经济方式转变而共同努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问题显得迫切而必要,就现有资料来看,主要影响财税体制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策和体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响应党的十八大的号召,实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发展,首先需要从政策上转变体制,然后在市场方面,要根据新的体制的具体要求最终针对性的改革和适应,以便市场在实践性方面能和政策准则步调一致,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财税体制得以发展,同时为社会的更加进步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氛围。

[1]史红波.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财税金融.2014.(34)

[2]文尚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考[N].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3]李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巴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N].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3(1)

[4]武靖州.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取向[N].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5(3)

[5]王红茹,朱杉.中国成世界城乡收入差距最大国家之一[N].中国经济周刊.2011(37)

[6]卫兴华,武靖州.中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突出矛盾与缓解途径[N].中共中央党校.2010(2)

[7]喻包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N].理论月刊.2013(11)

猜你喜欢
支配财税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跟踪导练(四)4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