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会计核算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思路

2015-03-18 17:13潘永军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净资产账务权责

摘要: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府债务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账面净资产虚增、会计信息不完整的现象,对于财政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会计核算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地方政府财务会计核算问题的改革思路。

从我国的现行法律层面上,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尚不具备独立的发债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主要由融资平台代理发行债券,或者通过中央国债转贷来实现。在账务处理中往往将地方政府的融资资金作为预算收入,而没有将其作为负债,这容易导致很多问题。必须对地方政府的债务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改革,将系统、全面、真实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反映出来,从而对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管理。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会计核算的现实问题

不能明确地反映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债权人也就无法合理、及时的判断地方政府的债务和偿债能力。在现行办法中仅仅对地方债务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了体现,而偿还、种类、债务金额等情况只能靠年报和辅助账来体现。现行预算会计不能将地方政府债务的具体构成和真实规模的相关信息提供出来。

没有划清负债要素和收入要素之间的界限。在现行的收付制度下,将负债和收入都作为现金流入,但是收入属于非偿还性资金,而负债属于必须偿还的资金,尽管收入核算包括了政府的债务资金,但债务资金并非政府收入,而是债务。这也使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债务规模,忽视了债务风险,混淆了预算单位的会计实践。甚至一些预算单位将一些收入作为其他的应付款项来逃避收入管理。

造成政府净资产的虚增,使政府的权益被夸大。在年底结转预算中包含政府债务收入会造成预算结余的虚增。政府净资产的主要内容就是预算结余,在预算结余中包含政府的债务资金会虚增政府的净资产,使政府权益被夸大,不能对政府资产负债的总体情况进行真实的反应。

二、地方政府债务会计核算问题的改革思路

对地方政府债务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改革的思路在于对地方债务状况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与核算,达到财政风险管理和预算过程控制管理的目标。

(一)对现行的债务类科目核算范畴进行拓展

首先要调整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与上级往来”和“借入款”等科目的核算范畴和使用范围。与此同时还要增设“净资产调整”这一科目,主要是用来消除净资产虚增这一因素,对债务收支引起的净资产变动进行调整。拓展“借入款科目”的使用范围,要求省级政府以此来对发债主体的地方债规模进行核算。拓展“与上级往来”科目的核算范畴,主要是拓展到地方债转贷业务和国债。这是由于省级或中央财政将地方债或国债转贷给下级财政,债务主体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债务总体规模并不会增加,因此用“与上级往来”科目对地方债转贷业务进行反映和核算是完全可行的。

(二)对地方债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调整

要按照双分录思路来调整地方政府债务账务处理。首先,债务主体的账务调整是省级政府,因此省级政府收到了地方债的发行收入后不仅要登记借入款负责账户和存款资产,还要登记净资产调整账户和债务收入,并且对贷记账业务收入、借记净资产调整,从而对预算收入和承担债务的变化进行反映,避免净资产虚增的情况。就必须调整省以下的各级财政账务。如果不作为债务主体的省以下财政收到了上级财政的债务转贷资金,就要对预算收入、债务和存款的变化进行同时记录,并且对净资产进行调整。但是与省级财政不同的是,省以下各级财政的核算要使用“与上级往来”科目,并使用与上级财政类同的其余会计业务处理。当其作为独立债务主体时,省以下各级财政可以使用于省级财政相同的账务处理方法。

(三)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

主要是在原报表的基础上对总预算会计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增加表列项目。将表列项目“净资产调整”增加到净资产类下,将转贷地方政府债务内容的明细项增加到“与上级往来”项目中。

(四)将完整的政府债务核算体系建立起来,引进权责发生制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核算基本能够得到满足。由于仍然有通过融资平台企业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融资的或有债务和间接债务存在于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因此,必须以“预算法”的允许为基础,对这部分政府债务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也就是以政府的直接财务核算为基础,对政府的或有债务和间接债务,使用双计量基础进行核算,是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债务预算收支,使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负债。权责发生制能够反映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企业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融资的或有债务和间接债务。因此,核算与预算管理都应该引进权责发生制。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将权责发生制原则引入了政府的会计核算中,是世界范围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种普遍趋势。我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还不能全面的采取权责发生制,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会计核算改革也应该分步骤进行。在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渐向权责发生制过渡,从而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准确全面的披露和记录,将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出来。

猜你喜欢
净资产账务权责
健全体系 明确权责——江苏省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净资产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机制创新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我国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的权责匹配分析
浅谈电力企业电费账务管理工作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哪些城市亿万富翁最多
浅析融资租赁实务中承租人的账务处理
中国文化企业30强净资产首超2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