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皮炎伴过敏性肝损害的护理

2015-03-18 21:11林福群陈瑜陈蕾蕾李新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性皮炎皮疹胆红素

林福群 陈瑜 陈蕾蕾 李新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病区,浙江 温州 325000)



剥脱性皮炎伴过敏性肝损害的护理

林福群 陈瑜 陈蕾蕾 李新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病区,浙江 温州 325000)

剥脱性皮炎; 药物性肝损害; 不良反应; 护理

Exfoliative dermatit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dverse reactions; Nursing

剥脱性皮炎又称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物疹,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出现大面积大疱、水疱以及红斑、糜烂、尼氏征阳性,并伴有大量渗出,极似烫伤样外观[1]。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等而死亡[2]。药物作为半抗原引起的肝损害称为过敏性肝损害,当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时可以确诊[3]。我院2009年1月-2014年8月收治14例全身剥脱性皮炎伴过敏性肝损害的患者,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纠正肝功能损害、加强皮肤黏膜护理、营养支持等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2~78岁,其中年龄在14岁以下和70岁以上共占10例,平均住院日(23±7.4)d。14例患者既往均无肝炎病史,均为注射或服用药物后出现发热、皮疹和肝功能损害,符合过敏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致敏源分别为抗生素6例、解热镇痛药5例、中成药2例,降血脂药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一经诊断立即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抗炎、调节免疫、纠正肝功能损害,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1例患者皮损面积达98%以上,予以睡悬浮床辅助治疗。

1.3 结果 所有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13例患者皮疹消退,无新发皮疹,1例患者皮疹明显好转。

2 护理

2.1 肝功能异常的观察 本组14例患者全部以药疹就诊,皮损累及广泛的皮肤、黏膜,包括口、眼、外阴。过敏性肝损害所致的巩膜黄染症状常被眼部大量的分泌物掩盖。除4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皮肤巩膜黄染、深黄色尿、少尿外,其余患者均通过实验室肝功能检查发现肝损害。14例患者均有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56~376 U/L ,谷草转氨酶61~355 U/L,9例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2.5~29.8 g/L,8例患者伴有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21~97 μmol/L,直接胆红素7~68 μmol/L ,间接胆红素16 ~57 μmol/L。14例患者均有高热,精神疲软或烦躁不安。护理上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尿色、尿量的变化、腹部体征、皮肤巩膜的色泽、监测肝肾功能进展情况,警惕急性肝、肾衰竭。

2.2 黄疸和低蛋白血症的护理 患者因皮损和胆红素淤积,疼痛瘙痒难忍。指导患者穿着宽松棉质衣裤、忌用碱性沐浴液,予剪短指甲,避免挠抓,可用复方炉甘石溶液涂抹止痒。糜烂和渗液处予0.2%碘伏棉球消毒,再用NS 500 mL加庆大霉素40万U 加利多卡因10 mL溶液湿润纱布湿敷,1 次/30 min,达到消炎、止痛、止痒的目的。皮损渗出丢失了大量的蛋白质,加上肝功能损害,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本组9例患者血白蛋白低于30 g/L,给予输注人血白蛋白治疗,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加强翻身、避免皮肤受压和摩擦,预防褥疮。

2.3 皮肤黏膜损害的护理 本组患者采用保护性隔离和暴露疗法,使用肝素钠软膏和地奈德乳膏等涂抹患处。13例患者2~3周皮肤结痂,1周后痂皮脱落,1例12岁患儿激素减量后皮损加重,面积达98%,与烧伤科联合治疗,予以睡悬浮床、加用先锋必针抗感染、免疫球蛋白针调节免疫,住院第30天创面干燥、愈合、上皮化。停用药物治疗后,观察5 d无新发皮疹。因患者眼部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口腔、外阴部的黏膜糜烂明显,故加强护理、预防感染也十分重要。

2.4 激素相关副反应的护理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的作用,可促进皮疹消退,同时可减少肝细胞免疫损伤,利于胆汁排泌,减少血红蛋白分解,减少胆红素生成,但易引起继发感染、糖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精神分裂症等并发症[4]。本组患者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冲击疗法(HDIVID)治疗,给予蓉生静丙针1~2 g/kg,分3~5 d静脉滴注。研究[4]表明:HDIVID可以使皮疹消退加速,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减量也可适当加快。本组患者预见性的使用乐甲补钾、乐力补钙,监测电解质,仍发现5例患者血钾低于3.5 mmol/L,经静脉补钾得以纠正。每日测一次空腹血糖,发现激素相关性糖尿病4例,其血糖>15 mmol/L。使用短效胰岛素加NS配制成1 U/mL的溶液,以微量注射泵泵入,每小时监测一次血糖,维持血糖在4.4~10.0 mmol/L。停用激素后患者血糖恢复正常。

2.5 心理护理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药疹,患者患病后精神紧张,担心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本组患者入院治疗后发现肝功能也受损,表现为极度的焦虑和恐惧。治疗过程中,皮疹有时退而复发,患者易产生悲观、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安慰、解释,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积极调动其社会支持系统和患者一起分担压力。

3 小结

药物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伴肝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护理的重点是做好病情观察、纠正肝功能损害、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预防激素相关的并发症、加强心理疏导,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皮损的修复。同时应将可疑的致敏药物在电子病历、住院病历、门诊病历上记录,并告知病人和家属,避免再次使用。

[1] 刘中华.7例全身剥脱性皮炎的救护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23-124.

[2] 赵有媛,袁远芬,刘应芳.重症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62-363.

[3] 裴小玲,丁红,唐佳玉,等.382例肺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J].西部医学,2007,19(4):711-712.

[4] 彭红霞.成功治疗别嘌醇所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2例[J].四川医学,2008,29(11):1579.

林福群(1982-),女,浙江,本科,护师,从事皮肤科临床护理

R473.75,R758.25

B

1002-6975(2015)08-0744-02

2014-11-15)

猜你喜欢
性皮炎皮疹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