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林哺林”生态报国

2015-03-18 00:28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5年3期
关键词:森工吉林森林

耿国彪

有许多事,需要有披荆斩棘和超越历史的气魄才能成就。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没有长期恪守的坚定信念,没有先进的发展理念,没有聚集发展的力量,这一刻也许永远不会到来。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把脉时代的发展要求,较早转型发展,走出了绿色生态报国之路,不仅让林区实现了企业发展、绿色繁荣、民生改善的喜人成果,还在自我发展壮大中开始实施“非林哺林”的壮举,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留下了闪耀而独特的光芒。在两会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

三六九八 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自2005年以来,中国吉林森工集团通过体制改革、转型发展、保护生态、完善制度、改善民生、加强文化和党建工作等一系列举措,把依法治企落到了实处,走出了一条“非林哺林”、生态报国的绿色发展之路。

那么什么是“非林哺林”呢?柏广新说,“非林哺林”是吉林森工集团作为森工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过去森林工业企业主要是靠采伐森林来生存,后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我们就战略转型,把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作为企业的主要目的,但这样我们的经济效益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用什么来支撑传统森林工业企业经济发展呢?吉林森工集团就提出了向非林非木产业转移,这样用发展非林非木产业来支撑我们整个企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有了一定实力,再从非林产业所创造的利润当中拿出一部分来反哺森林经营,补充育林基金。

“这一切起缘于10年的改制,受益于10年不懈的转型探索……”柏广新深有感触的说。

2005年,注定是中国吉林森工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吹响了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号角,打响了国企改革的攻坚战。集团果断地实施了以“四全部一建立”为目标,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由国有独资公司改造为国有控股65%、员工参股35%的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1月16日,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行,成为全国第一家国有控股大型森工集团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为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发展探索了新路,开创了先河,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体制变革,让吉林森工集团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活力迸发。自此,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合着时代的节拍,迈着稳健的步伐轻装快速前进。

柏广新说,吉林森工集团成功改制后,面对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木材产量逐年大幅调减的实际,根据国家的战略定位和自身的资源禀赋,以推动长白山林区生态建设和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发展非林产业反哺林业为总目标,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推进“五个转变”的经营思路,实施了从单一利用木材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为核心的“三六九八”发展战略,重点开发森林资源经营、林木精深加工、森林矿产水电、森林保健食品、森林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六大产业,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三六九八”发展战略为吉林森工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树起了航标,集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集团的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六大产业实现全国布局,原木、人造板、地板、复合门、家具、木质百叶窗和天然矿泉水七大主导产品百舸争流、多点开花。人造板产业在国内主要区域完成战略设点,年产能230万立方米,位居全国首位。开发出E0级刨花板,环保水平高于欧盟和日本标准,在湖南、广东等外埠收购速生丰产原料林,推行“林板一体化”战略;投资建设全国最大的单体地板生产基地——金桥地板工业园,年产能达1000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出口企业,金桥地板铺进人民大会堂,被誉为“中国最好、世界一流”;泉阳泉矿泉水被称为“长白山上第一泉”,年产能100万吨,位列全国矿泉水前五强,是东北地区矿泉水第一品牌;霍尔茨复合门年产能20万樘,是全国十大门业企业;家具和木质百叶窗年产能分别达到100万件和2万立方米;借助林业棚户区改造契机,整合建筑地产产业,组建开发建设集团;率先开通长白山水上航线,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先后组建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多个金融类企业,大集团功能日益完善。

柏广新告诉记者,“吉林森工”品牌是“中国质量500强”、“中国森林工业最具竞争力第一品牌”和“吉林老字号”。旗下的“露水河”牌刨花板、“金桥”牌实木复合地板、“泉阳泉”牌天然矿泉水均荣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集团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0∶51∶19调整为2014年的23∶36∶41,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从根本上打破了“独木支撑”的经营格局,走出了一条数业并举、多元发展的转型之路。

生态优先 培护森林

“绿色的森林,是我可爱的家园,我在这里生活,我在这里奉献。人民的嘱托,时代的召唤,让我这颗火热的心,为绿色而奉献。巍巍的群山,是我成长的摇篮,我在这里生活,我在这里奉献,培育大森林,重任担在肩,让我这颗火热的心,为绿色而奉献……”这是柏广新创作的集团之歌《为绿色而奉献》的歌词,集中表达了吉林森工人对大森林的眷恋和挚爱。

柏广新说,对大森林的情怀,是吉林森工集团坚持生态优先、培育和管护好森林的思想根源,也是努力发展非林产业最终实现反哺林业的动力。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森工集团木材年产量从166.8万立方米下降到2014年的54.4万立方米,累计减少木材消耗800万立方米。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完成更新造林12.59万公顷、森林抚育12.36万公顷。

投入科技资金2.2亿元,开展长白山林区人工促进天然林生长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投入9.5亿元资金用于森林管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用木材市场成熟理论作指导,树立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积极推广采育林经营方式,人工促进天然林生长,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构建产业科研创新体系,启动《长白山林区天然中幼龄林优化抚育经营技术研究》、《大青杨工业原料林适宜密度控制及轮伐期确定应用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成功开发出不同森林类型的优化抚育技术,总结出一整套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先进方法。研发的珍贵阔叶树催芽技术、红松苗温室培育技术、红松嫁接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资源增值储蓄了能量。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研究荣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森林资源监管和防火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森林眼”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

与1998年末相比,2013年有林地面积达122.48万公顷,增加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9%,上升3.2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1.8亿立方米,净增2700万立方米,已经恢复到开发初期1.76亿立方米的水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达151.95立方米,增加21.57立方米,接近开发初期每公顷158.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已开发林区之首;混交林比例上升4.2个百分点,占有林地总面积的87.3%。红松、水曲柳、胡桃楸等7个珍贵树种蓄积量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占森林总蓄积量的44.5%;森林总碳储量达7780万吨,增加1280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651亿元,增加23亿元。成功实现连续3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松江河和露水河林业局通过FSC森林认证。

柏广新说,2013年,集团从非林子公司净利润中提取1200万元的生态建设基金反哺林业,2014年预计提取生态建设基金1820万元,实现了几代吉林森工人非林哺林、生态报国的绿色梦想。集团荣获“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单位”和“全省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先进单位”称号。

依法治企 科学管理

改制后的中国吉林森工集团快速发展壮大,令业界刮目相看。那么,是什么力量保障和推动了吉林森工的健康快速发展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给出了答案:坚持依法从严治企。“做人不可不正,治企不可不严”,是写在集团文化手册上的董事长箴言。

柏广新告诉记者,在管理架构上,吉林森工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管理机制。制订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职代会工作规则,形成了科学决策、协调配合、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体制模式。设立了规划投资、预决算、薪酬管理、风险管控、人事考核、审计监察评价和森林防火与安全生产7个专业委员会,以确保决策的定位精准、资金运行安全。

在监督机制上,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森工特色的纪检监察监督、监事会监管监督、审计审查监督、职代会民主监督“四位一体”监督格局。对集团“三重一大”实施跟踪监督检查;对所属子公司和二级企业全面实行派驻监事会和资产监督专员制度,开创全国国企二级企业资产监管先河;建立职工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股东代表大会“三会合一”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民主评议干部,讨论董事会、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企业预决算及股份分红方案,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健全完善了涵盖采购、销售、固定资产、成本费用、预算、人力资源、合同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制定6项集团基础管理制度、26项子公司管理控制制度、11项子公司具体业务流程控制规范,实现了集团经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过多年依法从严治企的不懈努力,集团各项事业结出了累累硕果。2014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400%;销售收入80亿元,增长167%;利润总额14亿元,增长2810%;净利润4亿元, 增长1003%;资产总额300亿元,增长646%;净资产59.9亿元,增长339%。集团于2013年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翻一番的目标任务,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行列,实力持续增强,不断谱写着森工企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在谈到未来时,柏广新对记者说,中国吉林森工集团将按照国家林业局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秉承“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忠诚做人,和谐创业”的吉森精神,继续实施“三六九八”发展战略,以多元发展、壮大非林产业为途径,以国内国际市场为空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企富民为目标,依法从严治企,科学经营森林,实施跨越行业、跨越地区国界、跨越所有制经营,大力发展非林产业反哺林业建设,努力实现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员工生活幸福美好、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规划到“十三五”末期,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二五”基础上再翻一番,努力把吉林森工建设成结构优化、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大型森林工业集团,为实现美丽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森工吉林森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森工受大股东拖累业绩巨亏联营公司恐成业绩“拖油瓶”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吉林冬季之旅
吉林出版集团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