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热议“双引擎”

2015-03-18 05:16姚冬琴王红茹侯隽张燕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双引擎万众公共服务

姚冬琴 王红茹 侯隽 张燕

全国人大代表、爱飞客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欣蓉:

中国将迎来一个“创客风潮”

推动创新创业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也是惠民生的务实之举,这预示着中国将迎来一个“创客风潮”,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尤其是当前很多资本的力量和企业的支持正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教授王晓红:

政府应努力提供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

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新技术研发能力等,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态,利用创新设计、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双引擎”战略下,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要做到就业的弹性系数大一些

当前,我们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包括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的经济增速有一定下滑,速度下滑以后,怎么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就业的弹性系数能够有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在新常态下,我们能不能做到,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拉动的就业人数,能够比过去多一些。这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此。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

要界定清楚公共产品和市场领域的界限与职能

打造“双引擎”,需要界定清楚公共产品和市场领域的界限与职能。市场化产品或营利性产品和公共产品要分清楚。市场所不具备的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才能够由政府来做。政府尽可能不要做市场能够做好的事情,因为企业能够靠自己的投资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然后能够赚取利润,它才会去干,企业不会去干没有收益的事情。要注意防止政府过多地参与到市场能做好的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

不合格银行死掉,将是新常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金融对这方面的服务应该是大有作为的,目前做得还不太好。比如,一年半以来,新增的民间资本控股的民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才有160多家,比不上几家大中型金融机构一年新增的机构网点。你把标准公布,条件说出来。要在事中事后加强监管和督查,金融最担心的存款保险制度,将在5月1日公布,这就为中小银行的设立解决了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银行产生,不合格的死掉,将成为新常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世贤:

“双引擎”确保7%的目标实现

固然,各类数据都显示,我国经济增长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只要“双引擎”打造得好,真正能够形成新的动力,还是完全能够顶住增长速度放缓的压力的。正常情况下,如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够有效增加,就能确保1~1.5个百分点。而如果通过社会改革和制度建设,把大众创业精神呼唤出来,把万众创新的激情调动起来,还能增加2个百分点。加上传统的引擎(即使是惯性)也能维持4%~5%的增长,就可以确保7%的增长目标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双引擎”强化国家支持民企融入全球的背书作用

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将进一步强化国家和领导人支持民企融入全球的背书作用。建议商务部、驻外使领馆继续加强针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与服务机制的建设。同时,加快具备全球能力的本土投行、咨询、律所、公关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综合东道国政策、法律、文化、投资环境等信息,给予企业海外投资指引和示警。

蜗牛金融CEO张建科:

互联网金融既是创新,又能支持大众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身既是推动创业、创新的抓手,更是创业、创新的机会。如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既是创新又能作为普惠金融积极支持大众创业,通过股权众筹、网贷等形式解决企业创业时期的融资难问题。

猜你喜欢
双引擎万众公共服务
万众期待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协同与课程:推进课后服务的"双引擎"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清明有感
牡丹颂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双引擎”解决住房供应
打造高校“双引擎”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