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律师:刘震云的妻子郭建梅

2015-03-19 05:22夏风
时代报告 2015年3期
关键词:希拉里妇女律师

夏风

中国第一代公益律师郭建梅

她是刘震云的妻子,“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已经走了20年。她是中国最早的公益律师。1995年,作为记者的郭建梅去采访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为NGO而着迷的郭建梅在会后辞去公职,组建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成为一名替别人维权打官司不要钱的公益律师。

“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我却走了12年。”这是2009年的一则电视广告的片段。事实上,郭建梅从1995年12月开始做公益律师,到现在算来是20年了。广告在审查时还遇到点小麻烦,因为画面上出现了农民工被绷带包扎的受伤指头,有关部门认为这样的画面给人的刺激过于强烈。现实是,在郭建梅办案的过程中,所见之情形不用说是三个指头受伤,“胳膊腿掉了的都有。”

播下光明的种子

1995年郭建梅与同伴,在北京北四环东路的一处公寓里,创建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此前的办公地点已经换了好几个地方。这个新租下来的房间,加上原来租的房间,办公面积一共是300多平米。这里一年的租房费用10万元,相对于北京一些大的律师事务所一年上百万元的租金。这里并不算贵。

中心的办公室挂着一个“家”字。郭建梅是中心主任,月薪6000多块钱,这是中心最高的工资。其他律师的月薪是三五千块钱,行政人员更少,两千多。适逢节日时,会有二三百块钱的补贴,年底每人会有500块钱的过年费。中心每个律师每年至少要办15个案子。14年来,他们办了两千多个。“如果凭着我现在的资源,做商业律师的话,收入会比现在高很多很多。”郭建梅分析自己之所以倾心倾力于这样一项艰难的事业,童年的经历是她心里的种子。

1960年3月,郭建梅出生在河南滑县。双鱼座,A型血。她说,“这样的人会很执着。”她的奶奶43岁时在卖馍的时候,饿死在路上。“她又冷又饿,就是不敢吃馍啊。”奶奶的死,让她思考了中国男权文化下妇女所处的位置。两岁时,她被从河南农村送到北京跟姥姥姥爷生活。3个人住在三里河一间十多平米的工厂宿舍里。姥姥从农村来到城市,白天当保姆,晚上带她顺着路灯的光亮捡破烂。她记得姥姥的背影:迈着小脚,手里拿着捡来的垃圾,后背挺得笔直。姥爷是工人,下班后会给郭建梅带回些烂桃子,“味道很香”。时至今日,烂桃子的味道都能唤起她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郭建梅想跟院子里其他的孩子玩,但因她是从河南农村来,土气,不会说普通话,别人都不带她。可她还是喜欢跟着去。一次,她跟在后边,别人把门一关,夹住了她的手,血顺着门框流了下来。“你看,我手上这个地方高一点,就是当年被夹过的。”

最令她心痛的一幕发生在一个元宵节。大家提着各色灯笼走街串巷。她的姥爷买了一个粉红色的画着菊花的灯笼,对她说,小梅啊,跟着他们去走走吧。她就提着灯笼跟在一群小孩的后面。有人发现她跟着,转身就把她的灯笼踢到地上烧着了。月亮底下,她的眼泪哗哗地流。“我当时觉得整个世界都毁灭了。”“这些受伤的经历,对孩子的成长也许不好,但这些确实影响了我的性格,特别要强,特别希望帮助弱势群体。我跟刘震云(郭建梅的丈夫)和我女儿在内,在街上遇到要饭的,都要给人搁上一块钱。”郭建梅跟刘震云出去的时候,看着农民工扛着大包从面前走过。刘震云会说,你看,这就是我兄弟。“当年我们如果没有从农村考上大学,也许就是另一条路。”

种子发了芽

1983年北大毕业后, 郭建梅进入司法部研究室工作。之后,她任职于全国妇联法律顾问处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律师》杂志社。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开始步入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妇女权益的保护受到关注,《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1992年4月颁布。郭建梅曾参与了这部法律起草组的工作,并与人合著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指南》。

1994年,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开始建立,弱势群体开始获得法律援助。1995年,在《中国律师》杂志工作的郭建梅去采访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那是她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她到怀柔雁栖湖畔采访,本来只安排了一天的时间,但她被陌生的NGO议题迷住了,她在那里待了十几天。在论坛上,有国外人士问中国有没有针对妇女的民间法律援助组织,当时的中国真没有。在大会上,她第一次听希拉里的演讲。主题是: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那次大会,她觉得周围的人都跟她一样,“像找到了亲人”。参加完大会3个月后,郭建梅便辞去了《中国律师》杂志社主编助理的工作,与北大老师一起,组建了中心,做起了针对女性的民间法律援助与研究工作。她成了中国第一代公益律师。中心最早获得的资金,是美国福特基金会捐助的3万美金。

郭建梅办的第一个案子并不顺利。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妇女,因为儿子被当地公安人员打死,前往北京上访,没有讨到结果,自己又被一辆旅游大巴撞成重伤,全身多处骨折,一只眼球被摘除。尽管交管局认定事故中她无过错,但肇事车所属的大型国企只赔偿了她3万元。这名妇女不服,向法院起诉,但很快败诉。她找到了郭建梅。当时,那位妇女破衣烂衫,浑身散发着臭味,摘掉眼球后的眼窝因无钱治疗而发炎,向外流着脓水。郭建梅带她到法院上诉时,有人捏着鼻子把她们赶出了办公室。法院的人还问郭建梅,你是找不来案子吧,给这样的人代理,她能给你多少钱?郭建梅写了8000多字的代理词,她觉得写得很好,自己都感动了,胜诉的把握非常大。但结果是:败诉。去领判决书的时候,法官态度非常恶劣。“我永远记着这个法官。他没有把判决书递到我手里,哗地就扔地上了,我都想上去抽他。”郭建梅为此事流下了眼泪。接下来,是更多的败诉,一个接一个,似乎看不到什么光亮。一年之后,中心的4名专职律师走了两个。

读大学时,郭建梅给人的印象是传统的贤妻良母:老实、善良、文静。她觉得自己现在性格变了,脸皮厚了,胆子大了。“为了这项工作,我把自己改变了,或者说,现实把我改变了。”郭建梅说。

NGO和律师

郭建梅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1点钟。她早上6点钟就起床了,为的是为小区业主的维权,8点钟要到法院去申请立案。她所住小区的开发商原来承诺24小时供应热水并有接送住户的班车,现在全没有了。到法院时,法院不给立案,她跟法官吵了起来。业主们请了一个律师,在那里不说话。她气愤地对这个律师说,你这样的话,我们就没必要请你了。这个律师说,我以后还得跟法院打交道呢。

她对记者说,今天穿得太随便,不好拍照。“今天出门太匆忙了,头发乱七八糟,这衣服好多年了,跟飞行员似的,你看看,这双鞋,上面都有一个破洞了。”她的鞋子侧面靠鞋跟处果然开了一个口子。

头一天,她倒是穿得挺整齐。那天早上,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接见了郭建梅。这是郭建梅第六次跟希拉里见面。希拉里当天一共接见了20位中国的民间人士,都是在NGO方面做得出色的女性。希拉里做过妇女儿童法律中心的主任,也曾是公益律师。2007年3月,希拉里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向郭建梅颁发了“2007全球女性领导者奖”,当年全世界有8人获此荣誉。希拉里曾来过郭建梅的中心访问。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来过。中心的墙上,挂着她们的照片和题词。在郭建梅看来,中国NGO的发展,经费倒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NGO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果现在申请成立一家商业律师事务所的话,会比较顺利。如果想申请成立公益律师事务所,希望很渺茫。我们的律师网络里就有一些很不错的律师,很愿意做公益案子,但社会的激励机制在哪里?保障在哪里?办案中的艰难,不被理解,不被支持,你希望推动某部法律的完善和进步,遇到的却是铜墙铁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NGO的理念逐渐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中国的NGO数量在增多,一些问题也开始呈现。“有些NGO就负责人一支笔签字,很不透明,容易出问题。”一个组织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在NGO里,如果制度不完善的话,腐败的现象就可能会出现。我们这有很好的制度,我们的每一笔经费都要经5个人审查。”郭建梅一直在呼吁对NGO治理整顿。她想写一本书,里面会对NGO的自律和公信力等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对中国来说,NGO的规模和影响力还很不够,公益律师的发展更不够。中国目前的律师有13万,对应于13亿人口,1万人才有一个律师。中国需要法律援助的,大部分都是弱势群体,都在下层。“一个普普通通的离婚案都需要上万块钱,普通的老百姓根本请不起律师。”

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和她的夫人切丽年轻时都做过公益律师,国外很多律师在做商业律师之前都做过公益律师,“在中国不是这样,一些人看来,谁做这些都是傻子,脑子进水了。”中国的现状是,律师挣钱越多越说明这个律师成功。有城市的律师协会选会长、副会长,律师事务所推荐的大都是年收入非常高的律师。社会对公益律师存在偏见,认为这些公益律师没能力,没有案源,挣不来钱,要靠游说靠化缘得到一些钱。“让更多的人受益,推动法制往前迈一步,这是公益律师成功的标准,和商业律师不一样。”

顶风上坡,一路前行

“刚进大学的时候,大家在春天里骑着自行车出去玩。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还有‘澎湖湾、邓丽君等等。那种感觉那么好,春天的风吹过来的时候,就觉得回到了那个年代,好像才进大学,怎么忽然一下就快50了?”在中心开的一次公益律师研讨会上,一个律师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才36岁。这让郭建梅非常感慨。“有的人说,活着的时候拼啊挣啊的挺厉害,但到八宝山看几个葬礼就全明白了。在这个世上,什么是值得你追求的?我自己也没想明白。我觉得自己像一列火车呼地就冲出去了,还没顾得上想为什么。有的人趋名,有的人趋利,我这样的是趋理想、趋信仰的。我有时候想想,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成熟。那个律师在会上出事的时候,我正好特别累,身体感觉很不好,就去做了一整套检查。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要怎么对待自己的生命?怎么样才不枉费一生?我不想做商业律师,不想做家庭妇女,我就想做现在的事,这样才快乐。”

郭建梅坐在中心的会议桌前说着话,已经是傍晚6点多了,还有工作人员没走。她说,你看,我们这些人轰都轰不走,每天都加班,这帮人就这样。那年,她参加了北大法律系同学毕业25周年聚会。在她同学中,有当了大官的,赚了大钱的,成了大教授的。有同学问,建梅啊,你怎么还在做这个呀?她现在不怕别人说了,爱怎么说怎么说。“我会一直这样干下去,除非走不动了。”走了十几年,她用一句话形容这个过程:我们拉着一辆沉重的车,顶着风,上了一个坡。

猜你喜欢
希拉里妇女律师
变色啦!
善良律师
调音
当代妇女的工作
赢得很惨
律师与车祸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妇女的脚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