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禁地玉泉山

2015-03-19 05:33
时代报告 2015年3期
关键词:玉泉颐和园皇宫

玉泉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山麓、颐和园的西侧。山中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风水宝地之说。“玉泉”的名称最早出现在《金史》上,因为这里的泉流“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玉泉”。明人有诗称道:“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山亦因之称为“玉泉山”。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自古以来就是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

辽代,玉泉山就建起了北京西郊最早的皇家园林——玉泉行宫;金代,又建了芙蓉殿。金章宗完颜景多次游幸玉泉山,以为避暑之地,并以“玉泉垂虹”引为“燕京八景”之一。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兴建了照化寺;明英宗朱祁镇又修建了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 (1680 年)将原有行宫、寺庙修葺一新,总名“澄心园”,后改称“静明园”。乾隆帝也曾“几余临憩,略加修葺”,他认为玉泉山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未形成瀑布,故将其改为“玉泉趵突”。

“玉泉原是水源头,量水高低事蓄收”(乾隆题诗)。玉泉山之水不仅滋润了周围的山林花木,装点了这里的楼阁殿堂,而且还参与形成了京城的供水系统,有作为北京“生命泉”的重要作用,为北京城的起源、发展、繁荣做出过重要贡献。当年乾隆封它为“天下第一泉”,不仅因为它的水质好,更因清朝定都北京后,玉泉山水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清代时皇宫大内的饮用水都为玉泉山水,由插着龙旗的水车,经西直门运入宫中。每天西直门一打开城门,第一批进城的就是皇宫的运水车,每辆车上放着四个大水桶,上面盖着绣龙的大苫布。此外,它还要供给颐和园、圆明园等诸多园林的用水,并作为沟通大运河的通惠河之上源。而用玉泉山水浇灌的水稻、水果,也成了皇宫的御用食品。蒙古帝国宰相耶律楚材特用玉泉水制墨,命名“玉泉新墨”,亦是上等佳品。

每到隆冬时节,城郊开始采冰窖存。明清两代,皇宫在太液池采冰,贮存北海陟山门的雪池冰窖。凡玉泉水流经的河湖附近,都有民间冰窖。如海淀、颐和园、莲花池、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东便门、西便门、通惠河张家花园等。至今,北京城还有冰窖胡同、冰窖口等地名。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天,冰层结成一定厚度,便开始昼夜不停地抢采储运,以供夏天使用。《忆京都词》中说:“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以冰拌食,凉沁心脾。”北京城的冰窖,一直延续使用到1963年。后来河水被污染了,才逐渐被人造冰取代。

古代,人们常以水之轻重来衡量水质,轻者优,重者劣。历代古人多以江西庐山谷帘水或长江金山水为第一,以惠山虎跑泉水为第二。乾隆为了评判天下各泉名水,令内务府制银斗测量,其结果是: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长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水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邱、碧云寺诸水重一两一分,惟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重只一两,水轻质甘气美。从此,玉泉水定为清宫专门饮用之水。乾隆品尝后称:“朕历品各泉,实为天下第一”,并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泉”几个字。

猜你喜欢
玉泉颐和园皇宫
北京颐和园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单身女镇长另类交易:“爱不能落袋为安,钱可以”
颐和园
中国浓酱兼香型代表酒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皇宫的大门
曲径生幽泉 花开溢酒香
梦回大金:在玉泉狩猎玩雪!
各国皇宫大对比
积木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