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蒙俄经济走廊“互联网+”模式研究

2015-03-19 13:45张真怡杨新吉勒图
北方经济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俄蒙中蒙俄走廊

张真怡 杨新吉勒图

一、经济新常态及内蒙古发展机遇

是可行的,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2014年9月,习近平提出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倡议的“草原丝绸之路”进行对接。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核心区域,对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地理位置上,内蒙古内部毗邻八省区、外接蒙古俄罗斯,处于我国向北开放的战略前沿,具有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在区域资源特色上,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特色产业如能源、电力、化工等极具发展潜力。

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注重“量”的增加转换到“质”的增长,其表象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由超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创造极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如何选择一种方式来把握这种机遇是关键。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将“互联网+”与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结合

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边境贸易方式单一阻碍三国贸易的稳定发展

目前,中俄蒙经济走廊中的经贸合作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相互投资仍处于较低水平。首先,由于内蒙古发展落后,边境小额贸易、边境互市贸易、旅游倒货等比较原始的边境贸易方式还普遍存在,而双边科技合作、电子商务贸易、直接投资等新形式的合作还比较少,因此创新高效的贸易框架体系尚未形成;其次,在边境贸易中,贸易的商品档次较低,多为中低档消费品,而高档产品、创新商品以及附加值高的产品比较少,由于激烈竞争以及恶性价格战,以及进口无序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阻碍了三国贸易的稳定发展。

(二)金融服务力量薄弱制约三国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中俄的边境贸易中,只以人民币现金作为结算货币,降低了货币的流通层次,增大了流动性风险,加大了货币管理的难度。企业作为携带现金的主体携带大额现金出入境缺乏明确的政策规范。卢布现钞在边境地区银行外市场交易和在省际频繁流动,带来一系列风险和隐患,影响我国人民币的主权货币地位,不利于两国贸易快速平稳发展。中蒙虽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流动,但是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边境口岸能够用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范围还比较小、业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力量薄弱,无法满足三国贸易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交通物流体系不畅通妨碍三国贸易可持续发展

虽然近年来内蒙古的道路交通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的地理因素,还是存在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不完备、运输能力低等状况,影响口岸贸易的顺利进行,例如口岸铁路运力不足,制约了口岸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国际物流的高成本低时效也是制约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且信息不完善等缺点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俄蒙三国贸易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内蒙古产业结构落后影响边境贸易对其经济带动作用

内蒙古轻重工业发展不均衡,轻纺工业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落后。这一状况对加工工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也给出口产品的优化造成了障碍。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输出区外产品中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并且多集中于原木、煤炭、原毛、毛线、轻革等少数商品上,局限于资源开发——输出的低层次状态,影响出口收入的稳定性。而且由于内蒙古地区企业主体少、实力弱,导致边境贸易中多以内地产品为主。因此,中俄蒙经济走廊对带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三、中俄蒙经济走廊“互联网+”模式构建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如“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在迅速增大。从用户的角度看,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在经济“量”的层面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质”的层面来看,“互联网+”模式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促使市场经济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运用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改善单一的贸易方式,完善支付结算体系、增强交通物流能力。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互联网+”模式定位应以内蒙古为支点,紧抓经济新常态机遇,利用内蒙古的地理优势,结合内蒙古区域经济特色,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中俄蒙经济走廊“互联网+”模式。首先,政府应通过政令等措施引导内蒙古寻找其区域经济特色,依据经济特色鼓励市场创建适宜的“互联网+”模板,从而改善单一的贸易方式;其次,要通过协商中俄蒙金融合作框架来解决贸易结算问题,实现互联网中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最后,在“互联网+”模式发展的大环境中,引入专业化的跨境物流系统,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

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中“互联网+”模式框架

如上图所示,在明确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应抓住经济新常态机遇、利用内蒙古内部毗邻八省区、外接蒙古俄罗斯的地理优势并立足内蒙古区域特色资源,打造“市场引导、政府参与”,由跨境互联网平台、跨境物流系统、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构件组成的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互联网+”模式。从短期看,这一模式有助于改善内蒙古单一的贸易方式,促进三国贸易平稳发展;从长期看,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增强内蒙古交通物流能力,从而促进三国贸易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 鼓励建立“互联网+”运营平台,改善单一贸易方式

中蒙俄经济走廊集合了诸多优势产业、产品、资源,但是内蒙古的区域经济特色很难展示在现有互联网运营平台上。为开拓市场,必须建立能够展示区域经济特色的“互联网+”运营平台,依据内蒙古出口产品或服务的特色与俄蒙目标市场特点设计网络模板。不同于化妆品、数码类产品等,内蒙古特色产品需要详尽的产品介绍模块,包括品种特色、营养成分、国际比价等;需要合理的消费者评价模块,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物流以及服务的满意程度;需要多语种商品功能介绍模块,应配套买卖双方沟通的语言同步翻译软件,实现沟通无障碍。显然,这些工作只有通过鼓励内蒙古自建“互联网+”运营平台,才能全面而充分地展示内蒙古的特色资源。

(二) 协商中俄蒙金融合作,增强金融服务力量

“互联网+”模式推动中俄蒙经贸的往来,但是国际结算方式方面的问题会制约“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府方面应加强中俄蒙金融领域的合作,协商并签署中俄蒙金融合作框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三方的交流和合作,统一结算方式并解决国际结算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推进边贸人民币结算的步伐,深化国家间各类银行的合作,鼓励在内蒙古设跨国分支机构和代理行。加强人民币的区域化,不仅可以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内蒙古的地理优势,促进内蒙古对外贸易、金融和投资的发展。

(三) 引入专业化跨境物流平台,提高交通物流能力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交易方式,只有消费者才能决定交易的成功与否。因此,“互联网+”模式应注重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从用户的角度设置消费者满意度模块,包括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服务、物流的满意度。对于商品生产部门,应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借助跨境“互联网+”运营平台以及专业的跨境物流平台,使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专业化物流平台应以产品种类划分为依据,汇集产品信息及物流信息,借助专业人员及软件来甄别信息真伪以及信息完善程度,针对消费者自己选定的物流方案,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物流配送方案,从而提高消费者对物流的满意度。

(四) 以“互联网+”模式加速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

在我国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新常态宏观背景下,促进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并以“互联网+”促进内蒙古产业产业结构转型,对于内蒙古经济新常态具有重大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内蒙古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的特征非常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边境贸易的发展。因此,鼓励内蒙古建立“互联网+”平台,对于促进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俄蒙中蒙俄走廊
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走廊上
内蒙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
中俄蒙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