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4断块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015-03-19 00:07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断块井网高含水

冯 玫

(胜利石油管理局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 257068)

河4断块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冯 玫

(胜利石油管理局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 257068)

研究已经进入高含水及递减开发期的河4断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加强优化配套工艺措施,深入挖潜区块开发潜能.经过三年调整,河4断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三年综合不递减,累增油4.8万吨,可采储量由364万吨上升到385万吨.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数值模拟;剩余油

河4断块经过30多年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及递减开发期,截止到2010年12月已采出可采储量的95.2%,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25.3%.对此,自2011年开始,通过细分层系减弱纵向物性差异,平面完善构造高部位的剩余油富集区挖潜,利用重建、恢复注采井网井况恢复井网瘫痪的层系开发等技术手段,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工作,研究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加强优化配套工艺措施,深入挖潜区块开发潜能.经过三年调整,河4断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日产油量由2010年12月的85吨上升到2013年12月的141吨,增加了56吨,综合含水由96.9%下降到93.1%,实现了三年综合不递减,累增油4.8万吨,可采储量由364万吨上升到385万吨.

1 油藏地质特征

河4断块处于东营区郝家乡境内,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郝家油田的南部,动用含油面积4.5 km2,地质储量943.2×104t,标定采收率45.7%,可采储量431.0×104t,目前采出程度39.4 %.其主要地质与开发特点为:

1.1 构造特征

河4断块是反向屋脊式断块油藏.北部弧形大断层为主控断层,近东西走向、南倾、倾角35度、落差195~380 m,地层走向东西向、北倾、倾角5~7度.

1.2 储层物性

河4断块主要发育有东营组、沙一、沙二段三套含油层系,油藏含油井段在1 500~2 555米之间,纵向上含油层系多,自上而下发育有东二——沙二10等15个砂层组,53个含油小层.

1.3 油层非均质

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泥质胶结,以正韵律沉积为主,非均质系数0.68~0.84,渗透率120~4 800豪达西,孔隙度17%~33%,含油饱和度52%~80%,粒度中值0.12~0.26毫米,泥质含量3.4%~25%.平面上渗透率差异大,河口坝微相的厚层砂岩渗透率高.

1.4 流体性质

原油地面密度0.88~0.94克/立方厘米,地面粘度9~3 700毫帕·秒,原始地层压力22.3~32.4兆帕,饱和压力8.6~10.4兆帕,地饱压差13.7~22兆帕,油气比20~25立方米/天.

2 油藏开采特征

2.1 井况原因造成井网不完善,储量失控严重

区块因开采历史较长,井况原因造成大量油水井报废,井网不完善储量失控严重.如沙一3层,沿断层高部位一线,基本无井控制,二次失控储量达到64×104t.沙二10层,储量158×104t,原井网有油井26口,目前生产井仅10口,停产井中因套管变形及井下落物无法修复的停产井10口,造成83.8×104t储量二次失控.目前井网储量控制程度55.6%左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22.3%.

2.2 油藏含水高,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

该断块的平均含水96.5%.统计平面上有93.4%的生产井点含水大于92%;主力油层总共射开油层262层,含水小于40%的有12层,分别占8.2%、13.2%;含水小于80%的有3层;含水小于90%的有5层;含水大于90%的有125层.水淹严重,注入水沿高渗带水窜,造成剩余油高度分散.在纵向上由于油水井长期大段合采合注,限制了低渗薄层及层内低渗带潜力的发挥.

2.3 平面及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衡

有18个小层储量比重15.9%,采出程度21.3%;有13个小层储量比重32.2%,采出程度35.6%,有23个小层储量比重31.7%,采出程度46.5%,有7个小层储量比重20.2%,采出程度49.2%.

3 剩余油分布规律

针对目前该块综合含水高、剩余油分布较散//储层动用程度高的实际情况,以油藏研究为核心,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应用精细地质描述法、开发测井法、动用老资料统计分析法、密闭取芯检查及室内模拟水驱试验法、三维数值模拟法来分析剩余油的分布,为综合治理提供物质基础.

3.1 精细地质描述

落实区块主断层,低序级小断层的准确位置,寻找断层边角地带剩余油富集区.做主力油层顶面微构造图,寻找局部高点剩余油高采区.

3.2 利用开发测井法评价剩余油分布特点

利用近年新钻井多功能解释水淹程度,统计2010—2013年新钻8口井测井解释成果,强水淹厚度占58.4%,还有9.8%的纯油层.这8口井所处的构造位置可以分析储量动用状况的差异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纯油层、弱水淹层分布在断层边角,构造高部位.

3.3 动用老资料统计分析法

对生产油井未射孔层统计,发现河四块油井补孔的潜力已不大.主要原因油井含油层系比较单一,地层坡度平缓,沙一和沙二油井分处不同构造位置,不能互换.对油井见水及油层水淹规律分析,从不同时期的油井含水变化可以看出,油层的水淹规律,河四块实施边沿注水,水线推进由构造低处推向高处,只有无井控制的断层边角及构造高部位形成相对低含水区,即剩余油富集区.对近几年补充完善井、侧钻井产量、含水动态分析,发现中低含水井都分布在断层边角地带及构造高部位.

3.4 密闭取芯检查及室内模拟水驱试验

郝家油田没有此类资料,我们收集了地科院做的不同韵律油层室内水驱油试验成果,无论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油层,水驱试验证明,剩余油主要是在上部.

3.5 油藏数值模拟法

在精细研究油藏地质模型和动态模拟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数模软件,对单井主力层及整个油藏进行多指标、高精度的历史拟合和方案预测,做出饱和度分布图、压力分布图、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图,最直观的表示出主力层平面上剩余油分布特点.五个主力层的数模结果都证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断块的高处和断层的边角地带,包括局部高点和构造高部位.

4 油藏挖掘剩余油的方法与实践

4.1 层系细分

东营组出砂,油稠,需要防砂开采及抽稠工艺,而沙河街组油井采取常规开采工艺即可,不同开采工艺的油层不宜在一套开层系内开采,需要单独划分一套开发层系.

沙一段层系细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沙一段一、二类层能量况况存在差异:一类层平均动液面878 m,单井日产液能力55 t/d,而二类层平均动液面1160 m,单井日产液14.3 tt/d,因此进行细分.

沙二下层系细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沙二9、沙二10二类层能量况况存在差异:沙二9二类层平均动液面661 m,单井日产液能力75 t/d,沙二10二类层平均动液面1615 m,单井日产液3.6 tt/d,因此进行细分.

4.2 平面完善

沙二9砂层组目前生产油井5口,单井控制剩余储量17.6万吨, 构造高部位一线剩余油富集区失控储量24.3万吨.

沙二10砂层组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富集区一个,失控储量11.3万吨.

4.3 重建、恢复注采井网

河4区块由于油水井井况原因报废井数多,沙一段井网注采井网瘫痪,造成158万吨水驱储量失控,沙二下河4-斜65井区还未注水开发,已注水井区注采井网不协调,注采对应率低(72.1%),失控水驱储量162万吨.

4.4 恢复地层能量提液开采

由于地层能量下降导致单井产液量下降,目前与2001年1月对比,沙一段单井产液量由206 t/d下降到34 t/d,下降了172 t/d,

沙二下单井产液量由185 t/d下降到67 t/d,下降了118 t/d,因而沙一段、沙二下具有恢复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液量的潜力.

沙二上单井产液量变化不大.

5 开发效果

河4断块在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调整,细分层系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

5.1 产量上升,递减大幅减缓

与2010年12月对比,2013年12月日产油量由85吨上升到141吨,增加了56吨,自然递减由15.69%下降到9.29%.

5.2 水驱效率提高,可采储量增加

含水由2010年12月的96.9%下降到2013年12月的93.1%,可采储量由364万吨上升到385万吨,增加可采储量21万吨,最终采收率由43.2%上升到45.6%.

6 结论与认识

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断块油藏特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基础,需要采取动静结合、多学科共同研究的方法,研究剩余油富集规律.

提高主断层及低序级断层的解释精度,详细研究微构造形态以及储层的沉积微相,预测储层的空间展布和物性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高采收率的措施.

断块油藏在高含水后期剩余油不连片、高度分散,但是剩余油在局部相对富集,大厚层和局部构造高部位仍然是挖潜的主要对象.

[1]张一伟,熊琪华.陆相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杨耀忠,邓玉珍.复杂断块油藏模拟研究——以静安堡油田沈84块为例[J].断块油气田,2001(5):73-74.

[3]窦之林.储层流动单元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4]尹兆娟.低渗敏感性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探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82-84.

(责任编辑:郑宗荣)

A Study on Regularity of Distribution of Surplus Oil in H4 Oilfield in High Water-Cut Stage

FENG Mei
(Xianhe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Shengli Oilfield, Dongying, Shandong 25700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gular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urplus oil in the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 H4 in the high water-cut and depletion stage, optimizes the assorted technological measures, and digs the developing potentialities. In the recent three years, the waterflood effect of H4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rough constant adjustments and the oil produ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steadily and more 48000 tons of oil have been produced, and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increase from 3.64 million tons to 3.85 million tons.

fault-block oilfield; high water-cut; wellbore Model Building; surplus oil

TE327

A

1009-8135(2015)03-0074-03

2015-01-28

冯 玫(1975-),女,山东青岛人,胜利管理局现河采油厂工程师,学士,主要研究油田开发技术.

猜你喜欢
断块井网高含水
海上高含水原油新型静电聚结脱水器试验应用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井间示踪剂监测在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基于油藏流场强度的井网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