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

2015-03-19 00:52廖钊强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资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事业单位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资产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资产的增多使得资产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为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率及管理水平提供一点借鉴。

事业单位虽然不能直接进行物质财富创造,但是却能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创造奠定基础,同时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事业单位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必然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现阶段,事业单位资产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除此之外,也包括通过社会的赞助、捐赠及其他渠道中获得的资产,而事业单位的资产性质是国家所有。但是事业单位由于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资产不能合理被应用,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因此,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

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者而言,要做好资产管理,必须要以明确其重要性为前提。同时要加强其资产管理的水平就要对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对其进行改进,下面就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资产管理工作中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清

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准确认清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至于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低,这就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也是资产管理工作中首个明显的问题,也是具有基础性的问题,造成了其他问题的产生。某些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也没有将其纳入到单位发展的规划中。在资金方面主要形成了对政府的依赖,而不重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没有很好地监督及审查资产状况,造成了资产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同时,也因为领导层的认识不清,重视度不够,因此也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人员,而且相关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也不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因此,难以承担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责任。并且其管理认识也存在偏差,造成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有较低的效率,资产利用率也明显不高。比如,对于公办学校来说,在购置设备时,只是关注了设备的购买及应用,而对于设备的日常维护却没有做到位,甚至将这个环节忽略掉,这就使得学校的资产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其他事业单位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二)资产管理制度缺乏

资产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只要有制度基础才能使其管理有效实施。近几年,虽然国家财政部门制定了不少相关制度,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中却没有制定相关制度的实施细则对其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指导,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行为也没有一个严格的规范,因此,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并且,在资产处置方面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规范。还是以公办学校为例,在购买和处置设备时,由于相关标准缺乏,手续也没有一个履行的标准,有些教学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正常使用,但是由于上述问题,使得无法处置,出现了资产浪费现象。同时对于资产管理也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制度,没有严格考察会计人员的资产结算等环节,也没有对其管理进行监督,产生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事业单位资产闲置,甚至出现被挪用的现象,使得资产流失现象出现,如果不对其进行改善,必然要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包括的内容有很多,涵盖地范围也比较广,其主要有资产的购置、核算、分析、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如果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就会造成资产管理出现问题。比如,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核算时没有使用规范的核算方法,导致了资产核算不准确。在购置、管理资产方面存在问题,就会使得资产无法及时入账和及时进行有效管理。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科学、不合理,报告内容不详尽等问题都会影响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及时、不畅顺,就会造成帐卡实不符。资产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效率低下,内控失效。上述问题都是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针对事业单位对其资产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的问题,若想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必然首先要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为资产管理的有效实行奠定好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其重视度呢?就是要促进其思想观念的转变,具体策略如下:

(1)在思想观念上清楚认识到国有资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其地位很重要,并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使其树立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2)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例如,核算、清算资产工作、产权登记和界定工作等;

(3)做好会计资产核算,将其账务、账目加以完善;

(4)对资产的配置标准及费用定额进行制定,提高资产使用率。

(二)确立明确的资产管理目标

在提高了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之后就要开始进行资产管理工作,那么首个工作环节就是制定资产管理目标,这样才能以目标为方向做好管理工作。在形式上,资产管理目标是一个责任指标体系,包括许多个单项筹资。而实际上,资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单位的发展战略有直接的关系,也是一种战略目标。是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事业单位确定了战略目标之后,就要以此为依据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目标,并要以此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力求完整全面,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经营理念,因此,在资产管理工作展开之前必然要确立明确的资产管理目标。

(三)将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加以明确

若要将资产所有权和使用加以明确,其前提就是将所有权管理主体加以明确。由于事业单位资产主要是由财政支出构成的,因此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的主体必然是财政部门。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必然要接受政府的授权,发挥资产所有者的管理职能严格监督和审计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并具备了相应的权利,比如,界定资产使用权、处置资产、变更资产占用权、调配使用等。同时也要负责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并且要组织实施。另外,还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统计清查、登记资产、资产划转的审批及办理、管理非转经项目,其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审批、拍租、发包、拍卖、收益等管理。

同时,对资产使用者应该履行的责任加以明确,其主要责任为资产的使用要实现定向、定额、定员,注重日常的管理,保养维护管理等,避免造成不必然的资产损失,如果发生问题,要追究其责任。并且,资产所有者也要与事业单位签订责任书,使其管理体制更加严明,职权更加

明确,以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

(四)对“非转经”资产加强管理

许多事业单位经常会利用一些闲置的资产进行投资,然而在经济实体创办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规范的出资等,因此,必然要对“非转经”加强管理,避免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严格区分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彻底清查“非转经”,并且要进行登记和申报。如果有的经济实体属于虚假出资行为,同时注册资金也没有到位的,要进行注销或停业,以便防止由于出资不到位引起经济纠纷,进而造成事业单位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要加强管理投资方式及出租方式,并要对这些收入准确登记在事业单位的业务收入中。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其管理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改善,以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提升其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资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