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2015-03-19 00:52温州医科大学王憬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决策监督制度

温州医科大学 王憬

高等院校是在进行的高级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学校,国内高等院校中不但存在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之间的竞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竞争,同时随着留学热高涨,国内高等教育业面还临着国外高等教育的竞争。

高校的资金来源由原来的财政拨款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办学模式,也不再限于单一的财政拨款,若使这些大量的资金筹集、使用健康有序的进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正日益提高,但目前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还局限于企业,而对于高等院校涉及很少。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实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内部控制的历史进展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审计署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它是我们国家第一部有关内控规范,是目前有关内部控制领域最有权威的标准。后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至此企业内控体系终于得以规范建立。而我国的高校既有事业单位的性质,又有企业的性质,会计核算方法、财务规章制度、各控制活动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是内部控制发展趋势并没有明显渗透至高校,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呈现出滞后状态,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才能有效保障高校财务制度的健康运行。

二、目前高校内控主要缺陷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

现有些高校内控不能与时俱进,还墨守成规,忽视了制度上的跟进和强化,问题得不到解决,难以杜绝各种舞弊的现象。

(二)缺乏风险管控措施

现随着高校经费支出的增加,而财政性拨款没有呈同比例增加,“负债经营”成为解决经费支出的一大措施,认为负债到期国家会帮助予以解决,因而在负债的产生时比较盲目。

(三)内控活动游离于财务管理之外

高校管理层对内控不够重视,一些重大决策,如投资、融资,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决策;另外财务人员也要加强内控意识,在财务活动中要主动将内控融入到财务中去。

三、建立健全高校内控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高校在设计自己的内控制度时,首先要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为基础,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国家公布的会计法规融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之中,不能利用内部控制为非法活动作掩护,这是制订内控制度的首要前提。

(二)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由高校院长、监事会、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高校领导班子对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和有效实施负责。内控覆盖高校所有的部门、岗位的各种业务事项,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

(三)制衡性原则

高校的内控体系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方面应该科学合理,确保内部各部门相互牵制,计划财务部、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要兼顾运营效率性。

高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职责应予以分离,应坚持“依据法规,收支并重,先审后批,权责结合”的原则,对于院校的重大决策、重大业务、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的资金支付等业务事项,应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专家论证等议事决策机制或者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高校在建立组织架构时,避免职能相互交叉或权利与责任过于集中于一个部门,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工作体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内控职能部门或岗位,负有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负责实施和协调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

(四)重要性原则

高校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根据经营业务特点,经过职业判断,从各种业务事项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来关注于高风险的重要业务领域,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避免重大缺陷的发生。

(五)有效性原则

院校董事会负责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定期与不定期召开会议,对内控制度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作相应的决策。并将其嵌入院校的文化发展之中,让院校的教职员工习惯于自觉维护内控的执行。

(六)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从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经营规模、发展方向等情况与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予以调整,确保内控具有优良的环境适应力和生命活力。

(七)成本效益原则

高校应当在有效实施内控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成本与达到预期效益上的平衡,争取以最合理的成本达到最佳效果的控制。

四、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内控制度

(一)打造良好的高校内控控制环境

国家要实行对高校的宏观政策导向,控制高校的对外投资、融资项目,进行适当的决策审批制度。在高校内部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按学校组织架构的不同职务层级建立相对应的经济责任制,使他们在各自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

(二)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辩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的风险,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是内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现高校的风险在于规模的扩张和负债的增加,因此要把高校总体发展战略与师资力量建设、校园规划建设、招生计划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预估投资的可行性。融资时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对贷款规模、期限、利率进行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可行性,避免到期不能还本付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而制约高校的发展。

(三)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首先要将其置于院长的直接领导之下,应当授予内审部门负责人与学校领导层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并赋予其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建议的权力。其次,要制订规章,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和工作范围,使其有章可循。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平时要加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培训,保证其在工作中的胜任和独立性。

高校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也是一大来源,由于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通过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可及时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及时反馈、调整相应内控系统,以不断完善和健全高校内控制度。

(四)内部监督控制

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高校内部监督应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监督。并形成书面报告,并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出需改进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做到各项校务公开制度。

(五)信息与沟通

院校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他是内控实施的重要条件。明确内控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让各种行为接受社会的监督,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是指该系统不仅能确保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和员工及时取得他们在履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的信息,而且能确保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其在企业中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或所扮演的控制角色和所担负的责任。

[1]余德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难点及突破[J].商业会计,2009.1

[2]沈淑红.试论高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J].事业财会,2007(4)

[3]刘杰.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建立[J].会计之友,2007(12)

[4]廖红星.高校内部控制探析[J].审计月刊,2009(6)

猜你喜欢
决策监督制度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