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

2015-03-19 00:52董玉华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导向风险管理部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风险导向下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一般要点,然后分析和探讨了我国企业在风险导向下内部控制审计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最后笔者根据我国企业在风险导向下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能够有助于我国企业在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中取得良好的成果,并且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逐渐复杂,因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对企业而言,要想在巨大的风险面前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降低和控制投资和运行风险,从而取得最大利益和获得更好发展。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不再只是对企业的某些岗位或者环节的风险进行控制,而是站在企业管理层的角度对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整体的风险评估,从而为企业的整体发展而做好最佳准备。那么,我国企业就必须通过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得到更好更远的发展。

一、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以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为中心,通过审计等环节发现企业在运行和投资等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降低整个企业在运行中的风险。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不仅对审计的目标和对象进行了重新定位,而且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等被动进行调查的问题进行了主动的提出而且给出了相应方案,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预测性和策略性。

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一般要点

(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组织形式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规范制度的建立。第一,企业要建立由内部控制项目领导小组和内部控制项目小组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项目组。第二,企业内部控制项目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由企业的总经理担任,企业的董事会秘书长担任企业项目内部控制小组的组长。第三,审计部门是企业项目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的领头部门,审计部门和公司其他各部门联合起来展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程序、内容和方法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有三个流程

首先,确定企业整体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之后对定量和定性的因素进行考虑。其次,确定企业重要会计科目、财务报表附注和重要的定性因素后,找出与该重要会计科目、财务表表附注和定性因素等相关的业务流程。最后,企业的审计人员将这些因素安排在各个业务流程之中。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一,企业的审计人员通过访谈和查阅文档等方式对企业内控要素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有公司的结构设置、内控制度和对企业各部门及下属公司的管控规定和模式等。

第二,企业的审计人员通过对公司目前的政策制度、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梳理来找出主要业务中主要控制点,然后再与企业各业务的负责人对各个控制点的风险等和缺陷等进行研讨来完成对一定范围内流程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评估,从而提高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内控。财务报告内控主要包括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和信息系统层面。

第三,企业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中,首先要对范围内业务流程的每个关键控制点进行针对性地设计每个关键控制的测试程序。其次,在进行对关键点测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穿行测试”和“抽样测试”这两种方法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进行有效地评估,并且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最后,在年末的时候,企业的审计人员要对未能完成整改的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缺陷相关的补偿性控制信息和影响金额的数据进行收集。

第四,首先,企业的内控审计人员要对没有整改的内控缺陷进行缺陷影响的评估,并且对本次内控项目的工作进行总结。其次,企业审计人员根据《基本规范》应用等来编写《内控自评报告》,召开有关本年内控自评工作的总结会议,向董事会汇报工作成果、内控自评推广计划和持续合规机制的规划。最后企业的审计人员再根据董事会的审阅意见对各项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企业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现状和问题

虽然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了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以下为目前我国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不能携手合作

如果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某些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全面地评估并给出相应的举措,但企业内部控制部没有与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合作,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充分地利用和采取有效措施,最终也会影响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效果。但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两项职能都只是完成自己职责之内的工作,没有进行互补与合作,这种模式非常的不利于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二)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强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将降低风险与提高企业利润相结合的综合性审计活动,因而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财会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管理、金融、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但目前我国企业中的很多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要求。例如,企业的已有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不仅缺乏对对有关风险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企业的市场运营等方面的了解甚少,因而无法站在企业管理层的高度对企业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等,也就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三)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内部的审计依然是以财务内容为主,对于管理的审计很少。即使有少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也涉及到了经济效益和风险的审计,但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经验等原因,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关注点在财务方面。这种情况也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真正地在风险导向下进行,也就在提高企业管理和企业抗风险能力方面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一些策略

(一)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企业根据风险导向下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体系。首先要制定具体的制度规范和相关内容,这就为企业的风险导向内控审计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制度保障。其次,应该确定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重要地位和职责。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为企业的各部门提供相关的专业指导,还要参与具体的流程、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措施等。

(二)构建起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补的机制

风险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风向导向内部控制的审计提供相关的参考

资料,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根据相关的风险状况和应对措施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探讨,从而将具体的举措纳入控制流程之中,这样就有助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而且内部控制可以对那些严重的风险区域进行专项研究和审核,这样就可以在进行内部控制的同时将风险审核具体化。

(三)企业领导层对风险管理审计各项工作的重视

在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要想在企业中真正地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的领导层能够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审计的各项工作 [6]。首先,为了企业审计部门可以站在企业的监督角度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全面地审核与评价,就要将监督与执行这两项职能明确地规定。其次,为了让审计人员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中发挥作用,企业就要加强审计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知识、风险管理的方法等进行全面地学习和提高。并且能够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五、结束语

企业要想通过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审计中所面临的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就不仅需要相应先进的技术与人才,而且也需要企业的领导层和相关审计部门的足够重视。因为有了企业领导层的重视,才能重视相关先进审计技术的进行和更新、加强对于企业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制定科学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等,才能提高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导向风险管理部门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