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2015-03-19 00:52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田伟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财务人员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田伟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其监督评价职能,达到理顺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揭露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等目标,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审计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主要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主要是以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财经法规执行情况和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为主;社会审计主要是在法律和合同的限制下,对被审计对象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主要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上升到对企业营运过程中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在《索耶内部审计》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内部审计的含义与目的:内部审计是由内部审计师对组织内不同的运营和控制实施系统、客观评价的活动。其目的是确定:财务和运营信息是准确可靠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已经被识别和最小化;外部规章制度和可被接受的内部政策和程序已经被遵循;达到了令人满意的运营标准;资源被有效地、经济地加以利用;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可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等外部审计在目标和侧重点上是不同的。

二、内部审计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因素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有效性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使审计权威受到影响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普遍采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模式,直接受总会计师或主管审计的副总经理分管并向其汇报工作;有的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并入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门录属董事会的模式并没有得到采用。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联系,审计人员可能瞻前顾后,这使得内部审计在深入程度、审计问题性质的界定上大打折扣,难以真正发挥监督职能。

(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制约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专业领域非常广泛的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必须会运用定量分析、信息化处理等方法;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才能应对复杂的、情况各异的被审计业务对象。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配备非常单薄,专业结构单一,基本都只具有财务专业背景,加上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量不足,使得在做管理审计时始终不能跳出财务的思维,从管理深层次提出问题、提供建议,非财务类专业审计人才有待补充;另外,受审计人员待遇低、受重视程度不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的优秀管理人员难以充实审计队伍,现存的审计人员对审计理论学习钻研气氛不浓,对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甚少了解。

三、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的途径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在扎实做好传统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将管理审计理念注入其中,创新思维,从管理方面多角度客观审视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拓展审计领域,以管理审计理念牵引内部审计转型,推进传统审计向增值性发展。在审计内容的选择上,可围绕公司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薄弱点进行立项,促进被审计对象管理方法的改进。同时,改进审计方法,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审计工作手册,从审前调查、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现场实施到审计意见交流、出具审计报告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追踪检查,使审计成效落到实处

企业内部审计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被审计对象以前年度审计问题整改审计力度,确保被审计单位审计问题按要求整改落实,避免同样问题不再重复出现,保障各项审计意见的严肃性。同时可以参照企业审计处理处罚实施办法,对违反国家及企业内部规定的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等行为采取纠正或处罚措施,对未按照要求进行审计问题整改的将建议决策层延迟兑现或扣罚其经营者薪酬,直至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企业内部可以制定审计结果公示办法,根据不同的审计类型、对象选择相应的企业内部公示范围,在企业内部起到一个警示的效应,使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三)将审计结果融入企业内部考核机制

在企业内部级次较多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主要以对下属控股投资企业的管理审计、经营业绩审计为主。派驻投资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年薪通常纳入企业总部年薪制考核,因此,年薪制考核机制中,管理者经营业绩应事先经审计部门确认才能予以兑现。这样,更加能够增加下属企业管理者对审计问题的整改重视程度及对审计建议的采纳程度。另外,企业总部通常会对下属投资企业委派财务总监,财务总监的年终考核也同样可以加入审计部门评价因素,使得对投资企业财务掌控力度得到增强。

(四)夯实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继续教育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人才结构合理的优秀审计队伍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为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可以对现有审计人员不断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法律、企业管理、工程、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对审计、会计新旧制度的转换衔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得到更为深刻的认知。

(五)内部审计应具有有效的保障机制

内部审计人员处于企业这个大环境中,内部审计的范围从财务审计拓展到管理领域的审计,其权威性不如国家审计机构,其审计范围又比社会中介机构广泛,因此内部审计特别需要企业内部环境的协调。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得到企业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支持;第二是在企业内部营造重视审计、尊重审计的氛围,从审计文化宣传上提高审计地位;第三是审计部门应得到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使审计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审计结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总之,内部审计有效性只有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真正彰显其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特别意义。

[1] 索耶等著.邰先宇等译.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财务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水利财务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