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总目目录索引

2015-03-19 11:2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总目
目录索引

第一期

远古三峡的盐与盐神信仰

邓晓何瑛

由蛮夷到华夏:试析周秦之际巴人族群身份

的变化

刘力郗海芸

三峡考古文化的多角度呈现

——写在《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

前面的话

杨华

李渔传人沈心友述考

黄强

从绍兴六年宋齐决战看南宋朝廷

的困窘

陈忻

重庆市图书馆馆藏敦煌写本残卷《大通方广经》

考辨

华海燕袁佳红

人与城:刘庆邦“保姆系列”的

城市书写

许心宏

理智与情感:为历史“正名”的方法

——从刘保昌长篇小说《楚武王》谈起

叶李

华丽的颠覆

——论《染血之室》的改写艺术

杨晓莲李盛

宋仁宗朝士人谏官情结的文学再现

张贵

天文地理字溯源

谭飞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王敏

网络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

郝明工

语言存在的先验形式及其纯粹地位特征

——基于先验哲学视野的理性语言辨析

肖福平

文本与实践:建国初期律师制度初探

张永进

西部旅游发展战略思考

陈绍友常娟

三峡考古发现复原古代社会演变历史

——杨华教授著《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

李禹阶

宏观之下富微观融会之上多创新

——评杨理论《中兴四大家诗学研究》

庞明启

第二期

梁实秋事件:抗战议题设置

与“学术民主”的缺失

张育仁

国家空间体验与抗战时期陪都戏剧文学中

文学地理景观的建构

马晶

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博奕

——抗战时期四川医疗卫生系统

的控制权之争

刘雪怡

新形势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意义及路径

祝玉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拓展:

资源节约教育

阮李全付乐平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祖国观辨析

——兼论“工人没有祖国”

马春玲郭剑林

20世纪上半期国际关系格局重构下的

中国独立主权建构问题

龚义龙

文化改造与政治革命

——论王光祈与恽代英在少年中国学会中

的交谊与分化

吴丽君

明代河洮岷地区藏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

及其特点

沙勇

“五四”的不同想象与思想分野

——1948年“五四”文艺节中的

茅盾和沈从文

袁洪权

从“纯爱”到“穿越”

——网络言情小说模式的演变

陈红

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态势、区域比较

及其路径选择

汤鹏主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合同的法律属性

及法律适用探究

陈太红

论风险刑法对群体性事件的有限规制

岳臣忠

范仲淹、苏轼、黄庭坚轶诗辑考

——以方志文献为中心

李成晴

中古汉语里的婉辞“起”

张俊之

家庭早期教育视野下的公民价值观

培育研究

王开莉

大陆新武侠与科学思维

——评韩云波教授《“后金庸”武侠》

郑保纯

第三期

“山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庆论坛”

综述

姜锋李碧宏

山地区域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思路

——以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

邓正琦

山地区域开发模式刍议

姜锋

产业集群与山地传统农业的改造

李碧宏刘畅

抗战时期四川的公共卫生管理

张玲

《古今》杂志的编辑理念及其他

左福生

浅析川陕苏区群团组织与苏维埃政权

的巩固

刘长江

晚宋士大夫变节之风述论

喻学忠

从“尊王攘夷”到“合纵连横”

——春秋霸政新探

王博

基于五行理论的多元化隐喻系统研究

——以《黄帝内经》为例

石勇刘宇红

金石学视域中的《水经注》

金石文献著录考察

郭继红

郁达夫小说的身体叙事

林荣松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与客家传统文化关系

——以《女神》等为分析重点

周晓平

宏大叙事与身体表达:嘉绒锅庄“博巴森根”

艺术内涵阐释

赵明汪代明

文莹笔记中的文学思想

张瑞君孙健

李远诗歌隐忧含愁的美学风格

谭光月

多学科背景下文科院校研究生批判性

思维养成的内涵与路径

吴妍林克勤

论马宗荣对现代图书馆管理学的贡献

朱晓梅

第四期

白鹤梁题刻易学文化考察

曾超

先验语言形式及其“实在性”问题的探析

——试论语言存在的纯粹理性

基础的确立

肖福平

试论宋初直臣田锡白体诗歌创作

汪国林

明前期台阁文人之作家论

汤志波

《手》与父权文化

黄守岗

教养取任

——王安石人才培养思想研究

滕悦

清代重庆书院的兴衰与流变

唐旭

民国上海度政始末

廖小波霍敏

从杜诗双声看《广韵》(《切韵》)

声类及拟音

钟耀萍

越南语中汉源佛词演变

类型摭谈

黎明清陈张黄黎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地方政府

环境保护支出效率评价

官永彬

不完全信息转递下美元国债期货投资路径

与久期对冲方法研究

鲜京宸刘庆

生成与重构:国家治理结构视阈下的

居民委员会制度

胡皓然

论小组工作介入艾滋病防治的

理念与模式

刘斌志

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分析

——以重庆部分高校调查为例

王桂林黄露

师范类高校实践教育模式及

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陈发明

追寻中国德育范式的逻辑

——评《德政之分与德政之合:

中西德育范式的逻辑》

胡春光

第五期

骑在马背上的中国革命精神

——论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理性史和

情感史的美学意义

张育仁

历史真实、复杂人性与语言艺术

——重读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上部)

凌孟华

论钱谷融先生“人学”思想的演进

许见军

二战时期“飞虎队”驻节陪都重庆

初探

谭小华敖依昌

神形兼备沉郁豪丽

——略论连横诗歌的审美艺术特色

黄中模

《连横诗词选注》序

赵敏俐

宋代对外航海贸易贸易额估算

及对经济的影响

张尚毅

更化与归化

——略论秦王朝治域下的巴蜀

刘力王小华

农村合作运动与近代四川乡村

社会的变迁

成功伟吴丽君

一代琴僧竹禅考

黄小戎

爱尔兰语言政策的多因分析

张荣建

现代汉语处所宾语句的

概念整合

朱怀范桂娟

内蒙丰镇话惯常评价副词“老该”

闫梦月董继和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

路径和策略探索

——高校外语教育

新方向

孙渝红舒莉杜玲

俄罗斯军事教育体系发展

综述

任莉赵春江

李石岑的教育探索之路

魏冰娥

关于山城“棒棒军”生存境况的

调查报告

陈洪刘达培杜中波

新世纪初文体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五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及第九届全国文体学

研讨会综述

谭小勇康传梅彭康洲

第六期

艺术真理语言

——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胡健

当代荷兰阿姆斯特丹学派

文化分析观念溯源

王进

屈骚遗韵与英雄幻梦:曹植游仙诗的

思想意蕴

杨柳

振笔欲增西域记

——GIS视阈中《万里荷戈集》研究

刘京臣

唐代排佛论对林罗山神道思想中的排佛思想影响

——以《怪谈全书》中傅奕的

排佛观为中心

张葹

《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文化负载词

跨文化重构研究

陈慧华

论汉语双数量的“整体与部分” 关系

陈勇

英语双宾构式的题元切换ASM模型

分析

崔文灿

中晚唐神策军的迁转问题再探讨

何先成

中重度智障儿童语言康复

——从事语言康复的特教教师的

经验与困境

熊利平

Web2.0环境下面向学术交流的

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舒莉

“通用英语”转向“学术英语”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与实践

易兰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

问题及应对策略

杨大荣

LPM模型下的利率政策

及其作用

鲜京宸刘庆

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地方“互联网+金融”

新兴服务业

尹俊

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保护

余文清刘连泰

城市新型养老模式分析

刘艳

宋代文学批评新领域的开辟

——评潘殊闲教授的新著《宋代文学批评的

象喻特色研究》

沈文凡

近二十年的刻苦探索自成体系的学术创新

——读《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

葛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