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2015-03-19 20:13涂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摘要:环境监测技术是按照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对环境下降和污染进行控制与治理的技术与措施,是能够对污染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跟踪研究,从而为环境污染原因分析、质量分析及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提供重要参考的一项技术。文章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量;多元监测手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0-009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903

环境监测技术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是针对预测环境污染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落实才能更好地贯彻国家制订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实现环境实行动态连续的监测,推动环保工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本文中主要针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环境检测技术的内涵及步骤

环境监测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期,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废气、废水还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严重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环境质量明显恶化。所以,人们开始对环境进行监测,规定一定的指数,高于这个指数便会预警。环境监测技术是随着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应时而生。Monitor,中文就是监测,其涵义也就是监测、防控的意思。

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着一个明显的标志:国务院于1973年8月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的我国的第一个环保文件和环保32字方针。在环境监测方面,我国发展较晚,但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从以往单纯的环境分析发展为今天的多元监测手段,例如生态监测技术、卫星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物理监测技术以及生态监测技术等,而且监测频次也从以往的间断性监测逐渐发展为自动连续监测。以前我国受限于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环境监测范围局限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今已覆盖

全国。

2.1 我国环境监测能力的发展

2.1.1 环境监测常规要素监测站点数量的增加。酸雨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地下水监测站点、生态监测站点、海洋监测站点、环境噪声监测站点等常规要素监测站点数量都在不断增长。

2.1.2 不同级别监测站点的环境监测能力已得到很大提升。各个级别的环境监测站点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各种环境监测项目,能够严格遵循《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与《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两种规范。

2.2 环境监测系统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发展

依照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网络。为实现环境监测的分类管理和无缝覆盖,也以环境要求为基础构建了一套跨多个行政部门和行政辖区的环境监测网络,例如全国酸雨监测网络、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等。

政府为全面提升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在过去30年里大力完善了我国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提高了我国环保部门对主要流域水体质量的监测能力,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空气质量的监测系统,提高了对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能力。

2.3 环境监测技术实力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在这30年苦心经营,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技术实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3.1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我国的各级环保部门不仅都已实现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和传输。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方面,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已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省级行政区范围内、流域范围内的数字地图和环境监测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已实现环境监测和处理的信息化。

2.3.2 环境监测管理模式基本实现规范化。环境监测已实现在大气、土地、水体、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多个领域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均制订了相应的标准。我国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发布数百种环境标准物质,为我国环境质量控制提供了必要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的大气质量优化布点认证方面和水体环境质量优化布点认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3.3 环境监测仪器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我国的整个环保系统大约拥有价值数十亿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而且重点流域水体质量监测自动化建设、重点流域基础能力建设、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基础能力建设等多个重点项目还将会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为环境监测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2.3.4 环境监测能力总体持续强化。我国的环境监测站已经具备了多元化的环境监测能力,不仅能够对大气、土壤、水体、生态、噪声、放射性物质、固体废物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有效监测,还能对其进行环境污染源监测、解析监测、总量控制监测、治理工程效果监测,为我国的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

3.1.1 以气体传感技术为例,开发多参数检测、高灵敏度的传感器以及相互干扰较低的传感器在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一直是发展的重点。检测参数有乙醇、异丙烷、NO2、CO、NO、O3、AsH3等。为更好地对特定物质分析,目前已经开发出具有性能好、费用低等特点的传感器。

3.1.2 以基因生化酶活性测定为原理的传感器,它采用具有可供选择性特点的生化蛋白酶、基因片段和目标化合物经与受体(如Ah-R)选择性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作为受体细胞核内的催化剂,生成标记酶蛋白(mRNA)。可用生化发光等方法来测定细胞核内生成的物质(细胞萃取液的生化酶活性)。测定二嗯瑛类等物质也多采用基因生化酶活性测定传感器。

3.1.3 超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也称为CCD生物传感器。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转换器原理的CCD半导体,其多采用MEMS技术、纳米技术,可以做到固定这些抗体,具有处理简单、目标明确等特点。目前,这类传感器多用于测定残留农药、环境荷尔蒙、离子、二嗯瑛类、有害细菌、体液、PCBs、pH等物质。

3.2 传感技术在全方位信息网络中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监测在被称为“Ubiquitous”的社会中,利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在传感器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系统概念下建立起了崭新的全方位信息网络。就是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来选用不同的传感器来进行实施实时监控,并通过具有标准化特点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和收集信息,经处理后向国民发布各范围内的环境信息或其他与之有关的信息。因此,综合解析众多网络数据,使其得以保证消费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阶段,也处于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的阶段,我国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也会越来越完善,从而以此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

[2] 卞艳.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化工管理,2014,(27).

[3] 赵苗苗.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策略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7).

作者简介:涂薇(1979-),女,湖北襄阳人,湖北省襄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责任编辑:陈 倩)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