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类型

2015-03-20 01:49赵淑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大雄宝殿藏式赤峰

赵淑霞

(赤峰市博物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藏传佛教是我国佛教领域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形成于西藏.元代以来,藏传佛教通过与元政府之间的联系,从青藏高原传播到了蒙古草原,尤其是到明清以后,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势力日益强大,并且在蒙古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作为传播者聚集的寺庙建筑,被越来越重视,建寺之风大盛.

我国佛教寺庙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印度佛教传入、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和民情风俗不同,佛教寺庙建筑的类型也不尽相同.赤峰地区主要流行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藏民族最为重要的宗教信仰体系,是指以藏语文为主要施教、学修工具,具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的大乘显密佛教,清代以来汉文文献中又称之为“喇嘛教”随之藏传佛教寺庙一般也被称为喇嘛庙.

藏传佛教地区的寺庙建筑是以藏族的土著建筑文化为主,并受到印度建筑文化、以及中原内地汉族建筑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寺庙建筑形式.赤峰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如巴林左旗格力贝尔召庙、宁城县法轮寺等.到清代,随着藏传佛教建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的到来,赤峰地区的藏传佛教的寺庙建筑也进入高峰期,赤峰境内现存的寺庙建筑大多建于这个期.据不完全统计,仅清代,赤峰地区就修建藏传佛教的喇嘛庙一百九十二座.

随着寺庙建筑的发展过程,寺庙建筑的类型也不断的出现、发展和完善.到清代,赤峰地区建造的寺庙基本固定为了三种形式:汉传佛教建筑形式、藏传佛教建筑形式和汉藏结合建筑形式.

1 汉式建筑的喇嘛庙

在蒙古地区寺庙的建造过程中,由于大量汉族工匠的参与,汉族传统的建筑工艺被广泛采用,出现了大量的汉式建筑的喇嘛庙.

汉传佛教的寺庙以砖木结构为主,属于院落式布局,平面方形,一般是坐北朝南.布局方式是,平面布局中有一条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都围绕着这一中轴线展开.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起来.以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配殿、西配殿和讲经楼(法堂)、藏经楼,称“伽蓝七堂制”.两厢对称式建筑前后依次为钟鼓楼、东西十配殿、大雄宝殿、东西歇配殿、讲经楼配殿、方丈殿及起居耳房.

(1)山门:佛寺一般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左为“无相门”,右为“吴作门”,供人们出入.中间的正山门为“空门”是深入空门的和尚走的.许多寺庙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

(2)钟楼、鼓楼.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搂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3)天王殿(护法殿):也称兜率殿、皆大欢喜殿.此殿正面朝南供奉的是弥勒佛.有两种,一种是尚未成佛之前“坦腹笑面”弥勒佛像,另一种是已成佛的“著服正冠立像”.弥勒背面面北的是韦陀菩萨,手握“降魔杵”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殿的两边为四大天王,即:风、调、雨、顺四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风);东方持国天王,手弹琵琶(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伞(雨);西方广目天王,手缠大龙(顺).

(4)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核心建筑.在寺庙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包含万有的意思,“雄”是慑伏群魔的意思,“宝”是佛法僧三宝.

(5)讲经楼:是高僧说法之所,位于大雄宝殿之后.大的讲经楼,开间能达到九到十间,可容纳两千人听讲.

(6)藏经楼:寺院图书馆,用以储藏寺院内一切图书和佛教经典.

(7)方丈殿:一般设在中轴线的末端,形成独立的院落,也有不设在中轴线上的,以别院形式存在.方丈殿为方丈的住所,属僧舍一类,但尺度比僧舍大,明间堂屋供奉佛像,方丈院内有小型附属用房.

这些建筑通过不同空间序列的组合,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到建筑群的末端—藏经楼形成高潮.大雄宝殿立于一米多高的台基之上,有主宰一切的气势,创造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福会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建于康熙年间,是典型的汉式建筑风格的喇嘛庙.寺院为长方形,座北面南,呈中轴对称式布局.中轴线上建筑前后依次为:

(1)歇山式山门、门殿.

(2)钟鼓楼:平面方形,歇山顶十字脊、斗拱、脊兽、滴水、瓦当齐全.

(3)硬山式天王殿:面阔三间,建于月台上,内塑四大天王,造型生动,神态威严.

(4)歇山楼阁式大雄宝殿:面阔五间供奉释迦牟尼佛及菩萨二十一尊,两侧配殿各三间,为起居间和公务间.

(5)歇山楼阁式讲经楼:上下两层,四十九间,上层正中供奉千手观音,两旁分列十八罗汉.下层经堂,供奉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讲经楼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东侧供奉伽蓝神,西侧存放《甘珠尔经》一百零八部,《丹珠尔经》二百一十六部.

(6)硬山楼阁式藏经楼.

福会寺周围的廊屋或楼阁由北向南两厢对称依次为:硬山式东西配殿(耳房),位于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歇山式东西配殿,位于大雄宝殿两侧;东西硬山式配房,位于藏经楼两侧;厢房,位于藏经楼后.

从现存的十五幢单体建筑上分析,福会寺主要为砖木结构的硬山或歇山楼阁式的建筑风格,其歇山式、硬山式屋顶;汉式斗拱、抬梁式、穿斗式木结构;彩绘、砖雕屋顶;方形假窗等形式都是典型汉族建筑手法.福会寺不但继承和延续了中国寺庙建筑的传统文化,更反应了赤峰市清代寺庙建筑的水平.

2 藏式建筑的喇嘛庙

藏族寺庙从群体布局来说,并没有完善统一的总体规划.藏族寺庙的中心建筑是大经堂,其它建筑散布四周.其建筑风格是土﹙石﹚木混合结构,密肋平顶坡面屋顶,即内外墙体和内部的木构架共同承重.外观是厚墙、窄窗.与内地广大汉族地区的抬梁式、穿斗式木结构不同.如等巴拉奇德苏莫,即是典型的藏式建筑寺庙.

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的巴拉奇德苏莫,建于康熙年间,原有八间大殿,现存的萨布腾哈木宫、草克沁独岗(大殿)两座大殿和一座葛根正殿,都带有浓郁的藏族建筑风格.从建筑类型上看,藏式寺庙有一层平房和多层楼房,屋顶分平顶和中部突起的坡顶.草克沁独岗(大殿)两座大殿,一座是一层坡顶平房,另一座为平顶两层楼房.从其常用的装饰颜色看,有黑、白、红、蓝等,这四种颜色在大殿中都有大量运用.从寺庙建筑采用的砌筑方法看分为收分、加厚两种典型的藏式砌筑法,在巴拉奇德苏莫的大殿和中殿都采用了收分的方法.两个大殿均施厚重墙体,以保证建筑的稳固性.这与地理环境相关,寒冷多风的气候地区和保暖的需求.从藏式建筑最基本因素看,大殿的正面部分采用的是柱网结构,而收分墙体这一基本因素更是其明显特征.

3 汉藏建筑结合式的喇嘛庙

赤峰地区喇嘛庙建筑接受了藏族和汉族两种文化,将汉、藏建筑风格优势揉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稳健而不失轻巧、庄重而不失华丽的新风格.这种风格比起纯藏式建筑更易同汉式廊院相结合,并协调统一到一个整体中,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的藏传佛教色彩.大多是寺庙的布局是汉式的,但局部殿堂是藏式的.寺庙的前部为典型的汉族建筑形式,寺庙的后部为典型的藏族建筑形式.如赤峰喀喇沁旗的灵悦寺.

灵悦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内,始建于清代早期的康熙年间,是内蒙古现存唯一一座受封的镇国公营建的佛教寺庙,砖木结构.作为汉藏混合式的建筑寺庙的代表,灵悦寺的整个布局是是汉式风格,讲经堂是藏式风格.

灵悦寺建筑的整体布局汉式特点非常明显.以中轴线为主,其中心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自南往北,前后依次为分为山门、单檐庑殿式门殿、硬山式天王殿、嘛呢亭、单檐歇山环廊式大雄宝殿、歇山楼阁式讲经堂(法堂)、硬山式藏经楼和东西硬山式耳房,两厢对称式建筑前后依次为重檐歇山式钟鼓楼、东西硬山式十八罗汉殿、东西歇山式配殿和东硬山式配殿.

灵悦寺的讲经堂(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整个建筑群的后端,属臧汉结合重檐歇山式建筑形式,二层,由前厦后殿两部分组成.

经堂主殿底层外墙厚0.6米,两侧墙身开藏式小窗.主殿正面梢间与抱厦两侧墙联砌,使主殿与抱厦连为一体.前置的抱厦,二层抱厦比一层小,往里收回一半.窄窗、外墙装饰以红黑两种颜色为主、绘制的多为佛教题材的壁画.

〔1〕喀喇沁旗志.

〔2〕赤峰文史资料选辑.喀喇沁旗专辑.赤峰政协,1986.

〔3〕项春松.赤峰古代艺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4〕布和仓.佛教寺庙.在昭乌达地区的印象[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4.

〔5〕任丽颖.新世纪内蒙古东部地区藏传佛教略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学版),2014(10).

猜你喜欢
大雄宝殿藏式赤峰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朝阳佑顺寺大雄宝殿保护探究
“藏式”年味:“洛萨扎西德勒!”
从佛寺建筑看中国人的宇宙观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藏式佛珠的收藏
寺庙尚未完成
藏式碉房建筑形态与装饰色彩研究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