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男子散打大级别运动员在比赛新规则下的技术演变

2015-03-20 01:4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腿法拳法贡献率

陈 浩

(上海政法学院 刑事司法学院,上海 201701)

武术申奥的尝试过程中,有不少学者提出以武术散打为先锋的想法;而散打比赛近些年在国内外的发展势头,也肯定了其对武术传播的重要贡献.我国散打中、小级别在国际上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02、04、06年的三届散打世界杯比赛中9枚大级别的金牌,国外选手获得7枚[1],中国选手仅获得2枚.因此,我们应多关注大级别比赛及其存在的不足,以促进我国大级别散打队员的训练与技术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大级别前32强的比赛50局;其中,大级别为85kg、90kg、90kg+级 (弃权未列入研究范围之内)[2].2011年、2004年散打竞赛规则.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散打技术分析、散打大级别,收集到相关论文145篇,进一步筛选出关联性较强的论文30篇.

1.2.2 录像分析法

对2011年、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大级别前32强的比赛中技术使用次数、得分进行统计,具体方法:根据3名裁判员(1名国际级,2名国家一级)中2名(含2名)以上裁判员同时给出的分及技术指标进行记录.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散打新旧规则的变动

散打新规则中所调整的内容,适当的简化了比赛的流程;得分标准、每局胜负评定明显倾向于鼓励主动进攻;消极条款的变动将进一步促进比赛节奏加快.散打新规则具体采用的措施有[3]:第一,比赛称体重减至两次,有效的精简了比赛的流程,使队员尤其是大级别不必耗费过多的精力应对程序,这样可以更好的备战.第二,击打效果得分累计、取消平局且判主动进攻强者胜,鼓励队员主动进攻,同时会丰富比赛内容,增强观赏性.第三,先后倒地互不得分,将限制摔法,对散打技术使用产生较大的影响.第四,消极8秒改为5秒[4]、明确界定并严格执行消极搂抱判罚,会督促队员加快且只能进攻,使比赛节奏更加紧凑、激烈.

2.2 散打新规则对大级别技术使用次数的影响

散打运动是以拳、腿、摔为主要技法,战胜或制服对手的高强度直接对抗项目.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散打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趋于成熟.为引领散打技术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更合理的散打竞赛规则,立足散打技术的现实而又指向国际公众的需求.相对于中、小级别而言,大级别散打队员的体重与身材对技术使用产生的影响较大.所以,散打新规则条款的调整对大级别比赛的技术使用情况的导向会有所不同.

2.2.1 新旧规则下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拳法次数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拳法每局平均使用次数增加1.19次,幅度较大.这表明新规则中以取消平局牌并判定进攻强者胜、消极5秒为主的条款,对拳法使用产生了正面的引导效果.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防守性进攻在得分把握不大的情况下,所用技法要节省体力且不易被接摔,那么对于大级别运动员来说拳法是较好的选择.另外,明确界定消极搂抱并严格执行判罚使队员近身接触时不敢轻易搂抱,那么就只能选择打来保护自己,而近距离攻击使用拳法较为合适,所以拳法次数明显增多.

2.2.2 新旧规则下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腿法次数对比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鞭腿、侧踹、正蹬每局平均使用次数都有增长.尤其鞭腿,在各项技法当中使用次数最多,原因有二:第一规则导向,新规则中先后倒地互不得分对摔法的限制可为摔法赢得体能、使用机会上的空间;击打效果得分累计、取消平局牌鼓励队员得分,而得分重头戏的摔法受限,拳法又不易得分,最终使鞭腿脱颖而出,使用次数大幅增多.第二自身特点,鞭腿力量大、速度快,一般攻击对方侧面,相对于正面攻击而言较易成功,且侧面防守难度略大,使鞭腿成为理想的进攻技法.侧踹使用次数在腿法中是最少的,这与其技术难度、易防守有关,侧踹攻击距离远但攻击力点的力量多来自挺膝踹腿,力点加速距离相对较小且力量来源单一,一般队员侧踹远比不上鞭腿旋转加腿部挺膝鞭甩的力量大.侧踹易被对方识破而接摔也是其不受重用的原因.正蹬使用次数增幅较大,但次数也不多.正蹬是正面攻击,对腿部柔韧性要求较高,攻击后收腿折叠时上下跨度大,加上人们正面注意力与动手能力强,使得正蹬被接摔的危险性大,最终影响了正蹬的使用次数.而大级别运动员腿部柔韧性差,也限制了正蹬攻击效果.一些优秀的散打队员使用侧踹、正蹬的力量大、速度快,进攻效果也好,所以我们不能因其有短处而冷落之,应当积累成功案例加以研究强化,以促进腿法的多元化发展.

2.2.3 新旧规则下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摔法次数对比

新规则中规定先后倒地互不得分,是直接针对摔法的条款.我们从数据中看出,大级别队员摔法次数总体上是增多的,尤其抱摔每局平均次数高度显著性增加,显然并未受先后倒地互不得分的负面影响,而抱摔出现同时倒地的几率是较大的;究其原因,应当与体重、身材有较大的关联,群体特点产生了主导作用.相反新规则对接摔次数却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大级别接摔次数减少了近一半,然而相比抱摔而言接摔易破坏对方重心,同时倒地几率小,却大幅减少,这应当是接招环节出现的问题;大级别队员动作速度慢,对攻来的招式未能准确判断并接住进而反摔,这也就出现了相对笨拙的抱摔极大增加而略显轻巧的接摔次数却大幅减少.我们可以理解为双方倒地互不得分,未对大级别队员摔法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

2.2.4 新旧规则下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组合、下台次数对比

数据分析中大级别队员组合技术平均每局使用次数大幅减少,也就是说新规则中取消平局牌并判定进攻强者胜、击打效果得分累计等鼓励主动进攻的条款,对大级别组合技术的激励性未见成效.而组合技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摔法的增多耗费了体能,使得不善使用组合技术的大级别运动员进一步减少了组合技术的使用次数.大级别队员下台技术平均每局使用次数略有减少,也是体力重新分配的原因,拳法、腿法、摔法次数都增加了,就需要从其他技术的减少来贴补增加技术所需的体能,这里体现在组合、下台次数的减少.

2.3 散打新规则对大级别运动员技术得分的影响

散打比赛中胜负评定主要以得分多少为准,那么新规则对散打比赛的影响自然会体现在得分上,以鼓励或限制得分来引导散打技术的发展.鉴于散打大级别运动员的群体特征,新规则的导向效应会有些许的折扣.

2.3.1 新旧规则下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拳法得分对比

2011年散打比赛中拳法平均每局得分提高0.13分,得分贡献率提高1%,这与拳法使用次数增多是一致的,但得分与贡献率都不高.拳彦中有“以拳法开路”之说,拳法使用次数较多基本上证实了这一点,但得分之少也令人惋惜;国际拳击比赛中只用拳法,其每局得分并不少,而且比赛的激烈程度、观赏性都为广大观众所认可;我们散打的拳法也应当吸取拳击项目的诸多优点,进一步开发拳法的威力并提高得分,以增强散打比赛的观赏价值,赢取更多的目光.

2.3.2 新旧规则下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腿法得分对比

大级别腿法平均每局得分提高0.61分,得分贡献率提高6%,腿法总体得分贡献率达到了41%,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得分技术;其中鞭腿单项得分贡献率提高9%为39%是腿法得分的主力.由此看出,新规则中取消平局牌并判定进攻强者胜、击打效果得分累计等鼓励措施集中体现在鞭腿得分的大幅度提高上.相比之下,侧踹、正蹬得分明显减少,而且其得分基数原本就小;正蹬、侧踹得分的不良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它们自身的缺点或许正是我们的突破口,加快此两种腿法的攻击速度并降低被反摔几率是重要的两点.

2.3.3 新旧规则下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摔法得分对比

大级别摔法得分由29%降至26%,打破了“以拳法开路、以腿法抢分、以摔法取胜”的旧格局,摔法得分及贡献率已退至第二,拳、腿、摔三大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散打运动将会更加健康的发展.接摔得分减少一半还多,也就是说鞭腿使用次数的增加,并未给接摔带来直接的受益,而这也恰恰是大级别接摔技术的发展方向.大级别抱摔得分明显增长,与先后倒地互不得分条款的初衷有所不符.抱摔比接摔显然要费体能,在比赛日渐激烈化的背景下,抱摔次数、得分有所增长是必要的;但抱摔技术角力因素多些,体能消耗大,不利于其他技术的发挥,所以大级别摔法的增长点更应当侧重于接摔,以节省体力.大级别队员在灵活性、耐力方面要有大的改善,而不应当让级别特征过多的左右比赛进程.或许规则对大级别摔法的引导过程相对较慢,需要通过教练员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调整方案,使大级别队员在台下接受针对性训练后才能在比赛中体现出来.

2.3.4 新旧规则下散打比赛大级别队员组合、下台得分对比

新规则下散打组合、下台技术得分明显减少,由原来的总得分贡献率31%降至现在的24%,显然有些可惜;激烈、精彩是比赛的趋向,得分贡献率适当减少是技术结构的调整,得分减少则是技术质量的下降或停滞.组合技术得分减少较多,而散打运动快速前进的今天组合技术是比赛发展的趋势,所以应提高大级别队员的协调性,加强组合技术训练.下台得分略有下降,得分贡献率相对可观,但大级别下台技术硬推场面仍不少,在保证下台技术现有得分的情况下,建议优化技术,使其更加巧妙,更具观赏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新规则实施后散打大级别队员技术体系有所改善,腿法得分贡献率大幅增长仍稳居第一,但过于集中在鞭腿得分上;摔法得分贡献率大幅下降,却集中在接摔得分下降上,鞭腿使用次数的大幅增多未给接摔带来直接利益,而抱摔次数极显著增多;拳法使用次数、得分都略有增长,但得分的基数较低.专项速度耐力素质已成为大级别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的瓶颈[5].

3.2 建议

3.2.1 开发接摔资源,尤其在大级别运动员“接”得住这一环节有所突破,以提高接腿摔成功率;借鉴拳击技术,提高拳法得分.

3.2.2 提高大级别队员抱摔技术质量,在保持抱摔现有得分率的前提下,减少蛮力抱摔次数,增加组合技术的使用,建议从规则上给予鼓励.

3.2.3 散打大级别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训练,从选材、升级抓起,平时重视专项耐力训练.

〔1〕路光,金玉柱.我国优秀大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70~73.

〔2〕赵发田.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不同级别身体形态的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215-217.

〔3〕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散打竞赛规则[M].2011(试用本).

〔4〕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散打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周小青,等.新竞赛规则下散打技术的运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142-144.

猜你喜欢
腿法拳法贡献率
跆拳道传统品势与新品势的腿部技术特点比较探究
论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应用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狗拳非遗难寻传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猜拳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论散打腿法技术及其实战运用*
论散打腿法与跆拳道腿法技术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