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2015-03-20 01:49王玫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社会化大众目标

王玫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王玫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对确立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其相关的实施途径于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于为适应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形势,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社会适应程度,确保高校健美操教学在发展取向与价值取向上的有效调整与创新,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确立;实施;途径

1 引言

高校体育作为链接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键环节,与社会体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目前,为了满足体育发展战略的调整需求,开创大众体育运动发展的新局面,我国正致力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由此引发了对社会体育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要求高校体育应在培养目标上做出积极的调整,以便于为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提高自身的社会使用价值提供必要的保障.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具“大众性”特征的教学科目,在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能,促进其自我锻炼能力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实效作用.因此,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日趋常态化的发展态势下,尤其是在广场舞等群体性健身操运动热潮席卷我国城市乡村的背景下,注重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模式的构建,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不仅需要在教学理念上实现有机的转变,同时,确立全新的教学目标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全面阐述确立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探讨相关的实施途径,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其社会使用价值的有效提升,同时,对于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社会价值的体现与社会效能的发挥,彰显出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确立与实施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2.1 消除应试教育思想的贻害,促进健美操教学实用程度的全面提高

由于长时期地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束缚,致使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确立、内容采用、方法择取以及评价实施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局限性于狭隘性,致使“唯成绩论”的教学观念充斥于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呈现出近乎泛滥的弊端.学生将满足达标测试的要求作为健美操学习的唯一目的,导致了学生健美操学习的效果仅仅是掌握了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动作或者是学会了一至两套健美操的动作编排.这种游离于大众健身操发展主流之外的教学目标,无法与社会健美操运动达成同向性的发展.造成了学生通过健美操学习后,“学无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社会使用价值极为低下.而高校健美操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能够在理论层面与实践活动中为实现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取向的调整提供保障,确保高校健美操教学能够与社会健美操运动的融合发展,从而彻底消除应试教育思想的贻害,实现在发展目标与价值取向上对社会健美操运动的充分适应与逐渐融合,这对于实现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使用价值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2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有效地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确立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是一种迎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举措,其实质在于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社会适应程度,确保社会化元素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全面融入与渗透.相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由于在毕业后其身份将转换成为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体育健身技能将是其未来能否有效地适应社会体育、参与社会体育以及融入社会体育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极具社会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高校健美操教具有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运动强度适当、不受运动场所于设施的限制等特征,成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病积极参与的教学科目.基于此,确立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能够确保大众健身操运动元素的全面融入,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有效地接触、了解与认知社会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特征,形成适合于社会健美操运动发展需求的基本能力,从而能够确保学生在未来参与大众健身操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适应与融合,进而为促进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满足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需求,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的创新发展

鉴于当前我国大众体育运动所呈现出的蓬勃发展态势,调整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向,确立全新的教学发展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体育教学肩负着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培养与输送具有较高素质能力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实现其自身的教学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自身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实现了健美操教学在发展取向上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迎合与适应,使得高校健美操教学在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的确立上,有效地满足了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进而推动与保障了健美操教学体系的创新与优化.而新型发展目标的确立,引领与推动着高校健美操教学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能够加强对大众健身操元素的吸纳与接收;在教学方法的择取上,摒弃了为确保达标率而被迫采用的“填鸭式”或“灌输式”等凸显强制性特征教学手段;在教学评价上,消除了“唯成绩论”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将达标测试视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而仅仅是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凸显创新意义的全面改变,确保了高校健美操教学呈现出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发展特征.

3 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实施途径

3.1 加强与社会健美操运动的结合,注重对社会化元素的全面引入

实现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最具实效性的途径在于加强与社会健美操运动的接触、交流与融合发展,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在于对社会健身操运动元素的引入与接纳.这就要求:首先,高校健美操教学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应以适应与满足社会大众健美操运动的发展需求为核心导向,在动作编排、套路设计以及内容选用上应参照大众健身操运动的基本特征与运动机理,以当前热兴的大众健身操套路为基准,实现对大众元素的全面融入.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应遵循“以人为本”育人观念的引导与规范,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与调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健身操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观点,理解学生因素质基础差异而导致的发展需求的不同,积极引导与辅助学生通过对大众健身操运动的接触、体验与参与来促进自身社会化健美操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第三,要将学生参与大众健身操实践活动的效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弱化达标测试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3.2 组建高校健美操社团与俱乐部,积极参与社会健美操运动

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受课时数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难以形成有序的链接与贯通,从而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连续性,致使其体育综合素质能力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确立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实质在于提高学生对大众健身操运动的适应能力,以便于为其未来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健美操运动,并获取理想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必须对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在时间与空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积极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资源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习需求为基本目的,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形式,以推动校园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为核心取向的体育活动形式.为了确保高校健美操课外活动有组织、有规划、有规模的发展,组建高校学生健美操社团或俱乐部,就成为彰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组建健美操社团或俱乐部,在加强与社会健美操运动联合的基础上,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健美操活动,这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健美操社会化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为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与社会健美操运动的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对健美操教师教学思想的更新与转变,树立“社会化”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设计者、组织者与实施者的重要角色,其自身的教学思想会对教学活动的走向与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对于高校健美操教学而言,为了确保其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树立起适应于社会化发展目标需求的新型教学观念,以便于为指导与规范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保障.这就要求高校健美操教师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加强对社会健美操运动的了解、研究与适应,以便于在教学实践当中,实现对大众健美操元素的有机融入.同时,要强化健美操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及时把握社会健美操运动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地调整健美操教学的发展走向,从而确保健美操教学活动对社会健美操运动的适应与融合.

〔1〕王程.和谐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

〔2〕李先雄,周建社,谭成清.大众健美操的社会文化价值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3〕王春雨,翟凤鸣.高校开设健美操选项课的价值及现状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3).

〔4〕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5〕蔡有志,留森华,陈岭.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活动的特点与对策(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G831.3

A

1673-260X(2015)12-0170-02

猜你喜欢
社会化大众目标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