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015-03-20 01:49王玉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果树实训生产

王玉民,吴 伟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2.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101)

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王玉民1,吴 伟2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2.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101)

针对我国果树产业发展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改革传统的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果树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改革实验实训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就加强果树生产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果树生产创业方案等措施,对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作用进行探讨.在培养学生掌握果树生产管理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创新、创业和与人协作的能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果树生产技术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改善了教学质量.

果树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技能,因此,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实践教学不能落到实处,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果树生产技术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指导学生熟练地运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为适应现代园艺产业对技能型人才规格的要求,不断整合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教学内容、探索与之适应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果树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建立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实践技能考核体系,从而提高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1].

1 果树生产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1.1 整合果树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构建果树生产实验实训知识新体系

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改变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把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转向以直接体验、探索性学习为中心,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变[2].传统的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教学内容强调对果树生产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在操作前把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作简要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实训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知识的传授,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操作的结果只是对实验的验证,而且由于操作步骤的“机械性”使学生感到实验实训操作单一枯燥.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在保证实践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果树生产技术实践的知识体系,修订果树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突出应用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环节所需设施条件、地点选择、季节安排、实训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考核办法等做出了具体细致的规定.在实践教学中把实验实训项目分解,责任到人,让每位学生都要亲手操作,使他们在成功中积累经验,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测实验实训过程,详实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对学生进行思维习惯的培养,将“验证型”、“演示型”实验变成“应用型”、“探索型”、“综合型”实验,使学生在教学中由传统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3].鼓励学生结合生产要求,根据各自的掌握,自己设计果树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

1.2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1.2.1“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

把授课的内容和知识点,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增加一些真实案例和模拟现场,把实训课堂设在田间,让学生从真实的场景中来消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这种如临工作现场的教学法,既节省了理论教学时数,又加深了同学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增加和补充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删减验证性实验.如讲到品种的选择,分析不同区域果农盲目选种,最终造成生产惨痛损失的事例,引导学生对树种品种的重视;在讲到果树设施栽培时,将学生直接带到果树栽培棚室,结合棚室的建造、环境的调控、果树在设施内生长及病虫害的特殊性讲解,让学生清楚设施环境对果树生长的影响、果树休眠、施肥、花果管理、修剪管理等方面与露地生产的异同等,从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变“填鸭式”为“引导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对各论部分的授课,通过教师讲解一种树种的栽培方法,要求学生自学其它树种的栽培技术.自学之前由教师对生产管理中关键环节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学生分组汇报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人人都是技术员,个个都是操作手.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1.2.3 结合参观实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到较有生产特色的果园参观,向一线的技术人员了解园地的生产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实习后,针对栽培领域的研究热点、新的动态,给学生提出需要思考但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利用现代化图书馆和网络学习环境,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并在班级作专题报告.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授人以渔”的教育功能[6].

1.2.4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增强教学的仿真效果

多媒体具有可视性、演示性和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图文并茂,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视听效果,增强学生对各树种、各栽培技术的感性认识,也便于比较,增强记忆.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对讲授内容直观化,引导学生如置身其中.学生们看得专注,过程真切,印象深刻,易于掌握.同时,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抽象的想象不再感到困难,使枯燥的课堂变得异常活跃,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5 坚持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把实践教学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相融合,学生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这种“融合式”的教科研过程,既达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为毕业生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基础.同时,结合校内外的生产实习基地的建立,与相关的园艺场或果树生产企业签订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协议.安排学生定期参与生产实践,指导教师现场示范,现场讲解,每个成功或失败的实例,都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学生也必将会认真操作每个实践环节,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7].

1.2.6 实施双证或多证并举

构建学生技能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取得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它是国家劳动主管部门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科学规范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完全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设计,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接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尽可能地按职业技能考核的标准进行训练,使“双证书”制度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不断完善[8].

2 突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作用,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

2.1 充实校内实验室

结合现代果树产业发展的要求,充实果树栽培实验室建设.把果树栽培实验室建设成实验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功能覆盖全面、对学生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学生通过亲手的实验及专职教师的指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得到充分地锻炼.

2.2 丰富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是果树品种的展示基地、高效栽培的示范基地、教师科研的依托基地,包括良种母本园、繁殖区、常规果园和设施果园.母本园是优良果树品种的展示区,让学生能够看到生产主栽品种及市场将来较有发展潜力的品种;繁殖区是学生进行果树育苗实训的主要场所;常规及设施果园是果树示范栽培、学生栽培管理实训、教师现场教学和科研项目实施的主要场所.为保证校园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好地发挥该基地的作用,宜尽可能地引进企业进驻,由果树生产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与效益兼顾,校企双方共赢.这样,既便捷了现场教学,又让学生随时了解市场.也可将教学果园基地的一部分“责任田”式的指派给学生目标管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专业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小果园大产业”的“校中厂”作用.

2.3 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由于校内实训场地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对果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认识,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现代化果园生产的模式.为更好地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独立处理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泛开展校地(企)合作,建立共赢的教学实习基地非常必要.校外果树生产企业,规模大,技术、设备优势明显,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是生产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最佳场所.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生产一线的果树生产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专题讲座和技能训练指导,让学生贴近企业,了解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对果树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等方面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实训基地勤工助学,使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三方共赢[2].

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场所.学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在实践基地见习、实训,以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完成,甚至毕业后的工作.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不仅为果树生产技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场教学内容,而且也向学生展示了果树产业的样板,为实训的学生以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为依托,进行综合性跨学科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利用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校内实训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控地完成,管理方便,组织灵活;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接受生产的锻炼,熟练生产技能,提高应变能力,缩小就业时与社会需求的差距[9].

2.4 建立果树生产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按照依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校实训基地及专业实验室,我们建立了果树生产创业园.在这个园区,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结合学生群体的需求,以及校园周边市场实际,自己设计创业方向,自由组合.教师对各创业方向给予指导,组织学生对创业选项进行调研分析,学生根据自己创业方向,查阅生产工艺方案,从创业方案设计、生产工艺、市场开发、原料采购、风险分析和结果预期等进行答辩,教师根据各创业组的方案设计,结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际条件,以及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对创业方案进行点评、给予指导[10],不同创业组之间也可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在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学生直接进行社会调查和生产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岗位生产的实践技能.

3 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学校中“教与学的矛盾,教是主要矛盾”,为此,实践人才队伍建设历来倍受学校重视.实训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是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结合实践改革进行建制调整和制度建设,从专业教师队伍中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实践师资队伍中来.同时制订政策,明确岗位职责,鼓励专业课教师下实训基地、进实验室指导学生,让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把书本理论和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11].完善评教制度,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实验室用工制度[12].同时,把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效果作为评教的一项指标,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实践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13].

4 完善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实践考核体系

4.1 技能考核标准化

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办法是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也是检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利于学生迅速掌握实践操作技术[14].为保证考核成绩评定合理性、科学化,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严格按照国家高级果树园艺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执行,但在考核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学校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细则,考核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4个等级,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4.2 考核内容细节化

根据果树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操作技术要求和果树田间管理内容,实验实训考核内容包括果树主要栽培树种及品种的识别、果树育苗技术、果园土肥水管理技术、果树整形修剪(冬、夏季)技术、果树花果管理技术、果园植保以及设施果树生产管理技术等7大部分.结合生产管理所需,把各大部分又细化成若干个具体考核细节.针对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以应用型为中心的实践技能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按照该体系指标进行考核,既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我能动性的发挥.

5 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革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充实实践教学基地和果树产业创业园,学生的操作技能,综合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相应提高了果树生产技术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由应试型向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教育的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15].总之,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间由于所在地域的不同,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重点也就有一定的差异.各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专业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等相适应的实践教学配套体系,为提高园艺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果树产业的进步和相关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6].

〔1〕沈明山,庄总来,陈美等.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3):12-13.

〔2〕高玉刚,金永玲.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5(3):119-121.

〔3〕冀宏,赵黎明.高校食用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教学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3):288-290,300.

〔4〕宋锡全.设计教学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4,31(1):135-137.

〔5〕马瑞霞.高校《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1):112-114.

〔6〕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2):75-76.

〔7〕朱永莉,瞿宙.《园艺栽培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07-18508,18513.

〔8〕刘红敏,雷福成,胡孔峰.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10-4911.

〔9〕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3(1):154-155.

〔10〕范黎,田沈,杨秀山.微生物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学生实验技能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6(4):43-44.

〔11〕董德民.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113-115.

〔12〕付兴锋,张常年,肖秀玲,范金华.以大学生竞赛活动为契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27-128,148.

〔13〕徐建斌,徐涛.以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推进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44-145.

〔14〕王海,陈佰鸿,王延秀,毛娟.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技能考核体系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56-158.

〔15〕陈今朝,冉景盛,谭永忠.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5):213-215.

〔16〕王颖,姚笛,黄玉兰.改革食用茵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89-90,94.

G642.0

A

1673-260X(2015)12-0174-03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jyxm348);高校质量工程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建设项目(2011114)资助

猜你喜欢
果树实训生产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用旧的生产新的!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