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探析

2015-03-20 01:49韩冰源王群山赵泳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双语轨道交通规划

韩冰源,范 鑫,王群山,赵泳林,谢 峰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探析

韩冰源,范 鑫,王群山,赵泳林,谢 峰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与科学的全球化发展,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依据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课程概况、分析了双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问题着手提出了具体的双语教学实践方案,对城市轨道交通学科发展、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建设、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双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出行机动化引起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以及交通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我国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交通资源稀缺,使各大城市普遍意识到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中心城区诸多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许多大城市均将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我国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从无到有,其运营里程与商业运营速度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与国家干线铁路网络三位一体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已成为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突出亮点.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与科学的全球化发展,对外交流日趋频繁,迫切需要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高学术水平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我国各大高校已广泛开展双语教学,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提出了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并把双语教学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2,3].理工类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其专业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开设相应的双语教学课程,便于学生丰富学科理论、完善知识体系、开阔专业视野、顺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多引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多学习交流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等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素质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应用型理工类专业课程,开课前要求学生先学习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科基础课程,与学科前沿及就业形势息息相关,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体现学科发展进程并凸显教学改革成效,因此探索并实践《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概况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运用、检测与维护等工作,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的应用型维护与管理一体化的“现场工程师”,以及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和信号零部件企业及服务机构中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是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一门3学分的专业主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需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主要涵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系统掌握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在该领域进行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课程于第3学期开课,成绩考核形式为考试;共48学时,其中包括40学时的理论教学和8学时的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共设有4项2学时的验证性实验,便于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和分类、熟悉线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掌握车站结构形式选择与设计、熟悉列车编组方案及列车运行组织方案等运营规划内容.考核内容包括概念理解、技术原理掌握、应用案例分析、问题剖析等.课程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成绩评定包括三部分内容:课程期末考试、过程性考核、平时考勤,比例为6:3:1.

2 双语教学的特点及其实施的可行性

双语教学多用于专业课程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同时作为教学媒介进行非语言类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的语言运用能力[5,6].双语教学大多选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媒介,并以英语作为主要课堂用语所进行的专业课程教学[7].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形式新颖、目的性强、能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形式,能够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学生在双语互动学习中获得学科专业知识,同时提高专业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8].

如今轨道交通行业迫切需要高校在专业教学中大胆创新,同时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培养,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措施,逐步完善符合行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适应轨道交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9].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立足城市轨道交通学科领域,注重利用英语这种工具拓宽专业视野,将英语运用能力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思考专业问题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专业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与牵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软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城市轨道交通维修工艺与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等理论课程以及专业综合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大部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级别,并且学科内容与最新技术、前沿理论及学术动向联系紧密,要求专业教师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运用能力和相关学科背景.因此,可以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任课教师队伍中,选择既系统掌握国内外轨道交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英语运用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双语教学的主讲教师,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双语教学开课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2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已分为2个学期完成了三分之二,学生在第3学期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双语教学课程期间修完最后4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基本掌握4000~5000个英语词汇,能够独立阅读一般英语文体资料并能够进行必要的会话,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此同时,学生已修完专业概论、机械制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轨道交通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学科基础课程,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英语运用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3 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案

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轨道交通学科前沿,顺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始终坚持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0,11].根据轨道交通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方案.

3.1 教学目标

双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从事专业研究和专业工作的能力,绝对不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简单延伸[12].因此,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双语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三个层次,即(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关键技术和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2)语言目标:使学生能够读懂轨道交通行业相关的外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轨道交通学科的国际动态,培养学生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媒介进行学习、理解及表达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能力;(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并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的能力.

3.2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主要包括浸入式双语教学、导入式双语教学和过渡式双语教学等模式[13,14].

(1)浸入式双语教学.又称为沉浸式、浸润式,是双语教学中最早为人所知的核心概念,全学年至少有50%以上的课程使用第二语言时,才能被称为浸入式.根据第二语言的使用比例,可以再细分为部分浸入式和完全浸入式.这种模式能够同时教授两种语言,促进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融,从而有效发展学生使用多种语言进行沟通能力.

(2)导入式双语教学.是指先采用学生的母语然后逐渐导入英语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比例,最后发展到纯英语教学.这种模式与我国民族语言与汉语双语教学的发展过程相似,值得民族高校借鉴和应用.

(3)过渡型双语教学.是指针对班内所有学生都具有相同母语背景的前提,有计划地采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先用学生的母语系统地教授第二种语言,再逐步过渡到混合式双语教学,最后过渡到完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允许使用双语对照的教材和双语试卷,在我国港澳台地区比较流行.

参照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大学外语》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开课学期和学时分配,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课程特点,选择采用导入式双语教学模式.随着学生专业词汇量的积累和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逐渐提高英语的授课比例;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发言、提问、讨论以及完成课后作业,重点讲解专业课程内容中所涉及到的英语专业词汇,积极营造课堂的双语学习氛围;使用英语书写板书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讲授过程主要使用英语,其中难点及重点问题用英语反复强调,必要时用汉语进行解释;基本按照60%英语和40%中文的比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

3.3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15].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验项目、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情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习明纳尔”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分阶段、多层次、组合式运用.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运用教育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开课之初,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双语学习目标;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科学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妥善组织案例分析、课内设计、实验项目等环节并实行评比机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进一步督促学生的学习实效,保证课程的双语教学质量.

〔1〕毛保华,陈绍宽,刘智丽,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2.

〔3〕邱微,南军,杨林,等.工科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258(12):64-65.

〔4〕王玉文,侍述军,刘萍.常微分方程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4(6): 159-161.

〔5〕宁春玉,赵春华,黄丹飞,等.理工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699(29):28-30.

〔6〕曹阳.论高校双语教学的现实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44(8):154-156.

〔7〕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2.

〔8〕黎新蓉,杨连发.《智能交通运输》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及思考[J].高教探索,2007(6):111-112.

〔9〕张晓玲.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与培养改革[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2): 12-14.

〔10〕杨江朋,焦胜军,张碧,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职业技术教育, 2010,31(35):11-12.

〔11〕颜喜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71-173.

〔12〕徐国琴,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2011,242(8):69-70.

〔13〕王秀敏,李正权,洪波,等.电子技术双语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9-111+122.

〔14〕吴宝林.蒙汉双语教育教学软件技术及创新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

〔15〕崔宏巍,胡松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 (1):185-188.

G642.0

A

1673-260X(2015)12-0190-03

江苏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13006)

猜你喜欢
双语轨道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