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比对与思考

2015-03-20 01:49艳,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学习者环节教学方式

赵 艳,杨 琳

(1.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文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10)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比对与思考

赵 艳1,杨 琳2

(1.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文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10)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态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国内外教育界,那么,在我们国家的教育背景下,这种模式是否真正适应教育环境?是否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通过比较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具体区别与不同,揭示了翻转课堂的本质.并就翻转课堂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实效性策略.同时在翻转课堂具体应用中如何真正体现教学改革的思想,促进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强化,进行了深入思考.

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习者;学习主动性

翻转课堂的概念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萨尔曼·可罕(Salman Khan)创建的可罕学院的学习视频受到众多学习者的喜爱,因此2011年他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大会上的以《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报告提出开始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这是翻转课堂在全球教育界被重视和广泛应用的开始.它主要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创建5到15分钟的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提前观看视频中的教师讲解,而在课堂上,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开展讨论,并提出并解决问题,正好与传统课堂相反.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由于它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交给学生,因此在国内大量的一线教师开始把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当大量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开展的时候,不禁让人思索:翻转课堂,究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还是只是教学形式上的改变,教学本质上的传承?笔者基于《Photoshop》这门课程的翻转课堂实践后,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1 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对比

1.1 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中,首先需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聆听、识记和理解来完成对知识的接收.第二是“吸收内化”,学生把学习到的新知识通过应用和分析结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需要学生在课外,对新知识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消化、建构.因此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课上讲授,课后由学生通过识记和作业,理解消化课堂所讲内容.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人们认知思维方式也慢慢发生改变,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的弊端也日渐凸显:

(1)传统教学遵循的是“传授——习得”的教学模式.而且信息被表征的方式是“陈述事实的单句以及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分布程序”,这是建立在学习是“知识获取”的隐喻上的.课堂讲述时,教师习惯于单向的知识传授,而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被发挥出来,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本忽略了教学主体的意义.

(2)传统的课堂讲授,针对的是所有同学,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被忽略.在课堂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虽然教师也有答疑环节,但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消化课堂内容.

(3)由于缺乏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外的主动性不足,所以在“吸收内化”这个环节学生往往对知识的迁移和理解都不会深入.以笔者所带的《Photoshop》为例,虽然在课堂上同学们跟随教师的讲授和示例能很投入进行学习和操作,但是在课下知识巩固和提升的过程却很少有人做到.学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保证有效的制作时间.因而在知识内化环节达不到要求.

(4)在知识构建的高级环节,即应用和分析环节,一般通过作业和实践操作完成.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时,他们最希望有人(教师或者同学)能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并能顺利解决,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但这个时候最能帮助他们的教师却不在身边,使得知识的迁移非常困难.

1.2 翻转课堂的特点

若把生活比作一条轨道,其实大部分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循规蹈矩地沿着固定的轨道方向行走。但有些人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平静,偏要探索不可预知的未来,于孙义而言,这样的探索或是生命中的必然。孙义本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副教授,过着教书育人、安稳度日的悠哉生活,但“岁月静好”对于一颗躁动的心而言并不是一种幸福,随着对数字印刷和设计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2008年,他创立了南京四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对数字印刷的探索,目前四色快印门店已开了8家;2010年,他又收购了东南文化,着力于以数字技术实现文化创意集成,数字印刷实验室随即成立。

(1)翻转课堂把学习两个过程进行了对调,在“吸收内化”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课外转移到课内,在学习效果和知识构建上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基础为主,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2)翻转课堂的重心在于把课堂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而老师仅仅是通过协助、沟通的方式辅助学生学习,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3)仔细审视翻转课堂,它的本质在于把课外进行的学习活动转移到了课堂内部,学习主要由学生的探求和问题引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领路人,虽然教育活动由教师发起,并进行架构和设计,但在学习具体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是在教学中遵循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并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积极尝试.这样的结果是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自我要求,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思维进行学习.因而,这种学习方式更具有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符合自身需求.

虽然翻转课堂的理论模型越来越多,并且已趋完善.但是翻转课堂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具体效果如何?是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在“吸收内化”环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 翻转课堂具体实施时的实效性策略

(1)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重心应放在前期的教学设计环节.但在大量的高校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把如何录制知识点视频作为了重点.这样做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作为教师其主要精力应放在本门课程如何教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的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上.由于一般教师在录制视频时没有技术人员的参与,使得教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研究如何录制高质量的视频,而忽略了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教师的重心不在教学策略的呈现上,而变为技术层面上的探究.

另外,即使教师能录制结构紧凑,讲解合理的教学视频,但它是否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之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掌握这个知识点的相关信息,并能在实践环节能合理应用?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视频录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依赖于信息平台的知识点传授,阻碍了信息化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尝试.虽然翻转课堂在一些院校的实践中取得了传统课堂达不到的优势,但由于在具体实施时对于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学校而言,要有效地开展以“前期视频传授知识点,后期交流讨论”的固定模式,非常困难.

(3)在前期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有效性该如何保障?在以视频方式给予学生的知识点,虽然有作业和测试作为辅助,但仍难以让所有学生按照教学意图,自己去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学习中已经接受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突然之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能在最初效果上不会很理想.

(4)教师教学设计是否能满足教学主体性的体现和要求.在教学中虽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问题呈现,课中讨论与提问,课后反馈与测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已经成为教学惯性的思维模式很难将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的“识记——考试”模式相区别.甚至对个别教学活动而言,变成了“新瓶装旧酒”,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本质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和强化还缺乏具体的实施.

(5)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让学习者通过自身诉求,主动学习所需知识,并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协助,完成自身知识构建的过程.因而,是不是,为大多数人认可的“课前视频讲授——课堂交流协作”的固定翻转模式,一定就是翻转课堂的本质体现?这样的结果在新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变成了以微课为代表的新概念炒作,而并没有从教学设计和理念上呈现对传统课堂的革新.

(6)学习的本质,是让学生获取知识以提高自我能力.翻转课堂除了教学形式上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归纳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学生自身诉求的提升.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对自身实践技能提升的愿望,那么对于外力的教学改革只能在短时间看到效果,而长期的能力培养则很难通过片段式的教学形式的改变而得到.

3 结语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发现,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在教育界引起关注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学习形式,但更重要的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搭建知识体系,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协助学习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深化学习效果,强化学习者能力培养的重任.因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削弱,反而被强化了.因为,整个教学活动如何在具体环节上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实施中推动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这都需要教师的前期教学设计才能完成.因而在翻转课堂中应重点体现出针对于具体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完善,而并不应拘泥于技术的完美.

因此,教育者应从本质上高瞻远瞩掌握教学原理,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设计教学策略才是根本,具体以什么形式呈现课堂,不应成为羁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改革的桎梏.而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切实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并不以教师教育理论的新颖或教学手段的创新作为评价机制,相信真正对于中国教育的教学改革才能来到.

〔1〕[美]R.基斯·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12.

〔2〕祝智庭.“翻转课堂”应用的教育智慧.

〔3〕张金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李莉.翻转课堂:如何革新传统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

〔5〕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6〕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7〕朱宏洁,等.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8〕赖文继.简论“翻转课堂”的价值[J].广西教育,2012(10).

G642

A

1673-260X(2015)12-0196-02

猜你喜欢
学习者环节教学方式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