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2015-03-20 01:4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教研成果培训

吴 蔚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5月,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教育部制定了包括《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系列文件,体现了国家的艺术教育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呼求高质量的艺术教师,而教师们需要不断地成长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音乐教师培训是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升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增强音乐新课程实施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在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环节松散,方式单一的缺点,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总结和摸索了一套根植于音乐教育教学的科研教研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创设培训主题、课程、方式,并在培训过程中形成教研成果,从而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的以研促训,研训一体的“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

1 “五步式”培训模式的概念界定与结构要素内涵

1.1 “五步式”培训模式的概念界定

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是一套在培训过程中以“研究性成果带动-教研式主题贯穿-案例式教学支撑-论坛式互动深入-教研生成性成果升华”为主要实施环节的音乐教学培训模式.

1.2 模式的结构要素内涵

(1)研究性成果带动:指的是培训的主题应当是学科的科研教研成果.它可以是新理念的传播应用,比如新的教育观念的呈现;可以是新教法,比如是音乐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可以是一种新技能,比如教育技术与音乐学科的结合;还可以是解决某一类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研究性成果带动”环节使培训的主题设置始终与最新的科研动态相连,站在引领一线教学的高度上.

(2)教研式主题贯穿:指的是在培训过程中始终紧扣培训主题,从教研的要求出发,分解出不同的教学模块来深入理解与传播新理念、新教法、新技能.如,在福建教育学院举办的2014年高中音乐教师传统音乐鉴赏教学能力提升班中,以民歌教学、戏曲鉴赏教学、民族器乐鉴赏教学、文人琴乐鉴赏教学四个教学模块作为主要培训授课点来深入教研,使培训始终连接一线的教学实际与需求.

(3)案例式教学支撑: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教研主题,以一线教学实践中涉及的教学案例为载体,开设现场教学示范课、同课异构课、典型案例课等实例来支撑培训中的教研模块,借此来探讨新理念、新教法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与策略等.

(4)论坛式研讨深化:是指在培训的现场教学基础上,根据教研模块分设研课主题,展开学员论坛.论坛以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专家引领——学员主题发言——答疑互动——总结深化”等流程深入教研模块、反思并探究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教学因素,深化对培训主题所传播的新理念、新教法的思考,并以实践来丰富对理论的补充以及认知.

(5)生成性成果升华:指的是在培训后及时整理提炼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成果.成果类型可以包括培训过程中的优质课程资源;培训过程中经过专家指导提升的培训学员的优质教学案例、教研论文;论坛活动经研讨碰撞产生的生成性成果等.这批成果可以整理成册,出版发行;优质的案例还可以在后续的培训班中继续展示.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一线教学的宝贵资源,推动教学实践,促进一线教学的发展.

2 “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师发展途径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

2.1 教师发展途径的理论

教师的发展是指教师生命潜能和价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的延伸和扩展.[1]教师发展的途径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而就其本质意义上讲,是思想上的跃升[2].这一个过程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更离不开深化认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培训始终抓住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坚守教育提升的学习过程是从“实践中提取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教研成果——辐射教育实践”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方式始终贯穿于培训过程,使培训对教师的发展起到提升的作用.

2.2 行动研究的理论

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指的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3]它具备三个明显特征:(1)为行动而研究:指的是教育中,科研成果常常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实践的力量,实践的教师必须参与到一定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情境,才能做出明智的教育行为的选择.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从研究的视角视察实践情境,进而改进实践本身.(2)对行动的研究.指的是教师把自身的实践过程视作研究对象,针对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3)在行动中研究.指的是教师的教育过程与研究过程是合二为一的.[4]

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属于行动研究范畴.它强调在培训的过程当中,根据音乐教育教学的科研教研成果创设培训主题、课程、方式,并在培训过程中形成教研成果.这一培训模式的本质在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在教学中研究,对教学行为研究的方式,最终达到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

3 培训模式的目标设定

本培训模式研究拟解决几个问题:

3.1 提升培训主题的集中针对性

以往的音乐学科培训存在主题泛化,不够深入,培训课程设置随意,培训效力不高,本培训模式意图使培训主题专项化,增强针对性,更加贴近教师的需求.

3.2 加强培训内容的引领实效性

当前,对音乐学科的教科研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音乐教育学科也出现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更应当立足一线教学所需,转化科研成果,使培训上接天水,下接地气,提升培训内容的引领实效性.

3.3 建构“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流程,增强培训环节联动性

在学科培训当中,常常存在培训课程与环节设置随意,课程联动度不高,培训课程低下的弊端.“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教学的模式能够增强培训环节联动合力,促进培训课程的联动效力.

3.4 扩大培训优质课程资源与成果的辐射影响力

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这一模式以研训一体的理念来设置课程与培训方式,并通过训前任务驱动,训中专家引领,训后教研团队收集整理研训成果形成优质的课程资源、论文,课例等系列培训成果,不仅可以辐射影响一线教学,还可以将这些成果持续应用于后续的培训项目之中,扩大培训资源的有效应用与影响推动力.

4 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的操作要求

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可以应用在音乐学科教师的培训中,也可以为其他学科培训模式提供参考.在具体操作当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4.1 深度调研,精选主题

“研究性成果带动”是培训的主题内容的选择依据.它需要培训组织方做好调查研究,密切关注音乐教育界最新研究的成果动态,了解音乐基础教育教学一线的需求.在满足二者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方选择适合的研究成果作为培训内容的支撑.这才能使培训项目做到有的放矢,顶天立地.

4.2 紧扣主题,教研分解

“教研式主题贯穿”是落实培训目标,分解培训内容,将研究性成果通过培训转化为实践推动力的必要保证.在培训组织中应当做到深度透析培训的主题内容,有层次地分解培训内容形成各个教研主题并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

4.3 精选案例,支撑教研

“案例式教学”是实施培训的重点,是实现理念传播到教学实践行为转变的关键.它受教研主题的支配,是教研模块的载体,在教学行为上对培训学员具有直接的启发借鉴作用.在组织策划时,应当根据教研主题模块选择能够传播培训主题中承载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技能的案例,体现示范性、启发性的培训效力.

4.4 论坛透析,专家引领

“论坛式研讨深化”是教研式主题培训环节的延伸,案例式教学的深化,是一个将感性认识往理性分析推进的过程,也是引导教学实践与解答疑难问题的良好教研平台.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明确:论坛式研讨的主题设定必须具体,能够根据案例探讨对实践操作有真正指导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专家辅助答疑,引导思维.

4.5 成果升华,持续发展

“生成性成果升华”是收集培训宝贵资源的重要步骤,是决定整个培训活动是否留下成果,体现培训效力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许多培训中,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因缺乏整理而流失.及时收集整理培训的资源是影响后续培训高度,支持培训往精深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继续教育培训多是短期班,这一环节在操作时要有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讯前任务驱动,以及高效的团队支撑才能完成.

5 结语

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教育部2013年5月6日应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文件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培训模式改革的推进.相信“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能够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音乐教师培训的精细化、专业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罗树华.教师发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1.

〔3〕〔4〕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0-122.

猜你喜欢
教研成果培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培训通知
验收成果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工大成果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