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路径思考

2015-03-20 01:49王明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人力

王明霞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路径思考

王明霞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更多的难度,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就业创业,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中所思考的重要内容.本篇文章首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进行简单分析,其次对当前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中显露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结合这些问题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等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路径.

大学生;就业创业;青年;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逐渐成为了当前社会各方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学生的发展以及家庭的和谐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存在找工作难、工作稳定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高校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际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路径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青年人力资源的优质化管理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主要存在着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大学生创业较为艰难等方面的问题.

1.1 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

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存在找工作难、工作稳定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在毕业后初次就业率较低,预期收入和现实实际的收入差异较大.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的主要是大量大学生毕业后涌入市场,人才数量较多,市场需求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大量增长速度,产生“供大于求”的问题[1].根据大量的实践研究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大学生的就业率较低,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外在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因素上,主要是由于大学生个人预期的工资和用人单位所给与的工资之间差异较大,学生在毕业后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工资会产生一定的预期金额,而学生在毕业后实际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能力会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资产生一定的预期额度,这个额度过低则会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失落感觉[2].根据国内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应届大学生毕业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38%,这种预期高估幅度相比美国以及欧洲等其他国家的10%要高于很多,学生对就业的形势没有产生明确的认识.

此外,当前很多大学生比较乐于到发达的地区工作,喜欢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学生数量较少.根据大学生实践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地区为背景或者是上海等地区,而选择到中部或者西部地区的学生则少之又少[2].

1.2 大学生创业较为艰难

大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知识,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但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很多大学生由于就业情况较差,则投身于创业行业,但是盲目的创业不仅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同时会使得大学生的资金遭到无端的浪费,不能够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当前大学生创业热时代背景下,也展现出了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学生创业能力的日渐提升[4-5].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从而更好的投身于创业事业.

2 当前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中显露的问题

当前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存在着社会方面的问题、用人单位方面的问题以及高校方面的问题.

2.1 社会方面的问题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中“供大于求”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差,这些社会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大学生人力资源数量相对较多,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普及使得人力资源质量综合管理质量较差.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比较严重,这种问题下也为青年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6-8].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分布情况等等均对青年人力资源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影响下,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自身思想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加强对青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建立和完善青年就业指导机制十分必要.

2.2 用人单位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用人单位人才选择的范围逐渐增加,为了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很多用人单位会提升用人的标准,这种模式下会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一些用人单位较为注重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却对于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等没有较多关注.多数用人单位首先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毕业院校、大学生的学历等等,一些高级学府或者是重点院校的学生就业较为简单,而对于一些地方院校或者是民办院校的大学生则存在就业较为困难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总体形势.

2.3 高校方面的问题

高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高校在专业设置以及课程指导方面,要注意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但是当前很多高校人才指导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指导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技术水平难以达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际要求.

3 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路径

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通过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等方式开展.

3.1 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针对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模式,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需要高校领导以及政府部分的共同帮助,进而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困境.

3.1.1 完善大学生青年就业指导机制

高校要注意完善大学生青年就业指导机制,构建完善的青年就业指导模式,通过一些规定性的规则,帮助学生实现就业.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招聘会、开展毕业生求职市场等方式,与社会中的劳动力市场相互合作,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3.1.2 政府部门要加强就业扶助力度

政府部门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沟通,积极帮助高校,通过当地教育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同帮助下,定期开展一些网上招聘活动,多种招聘活动之下,建立和完善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人单位“供大于求”的问题,也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寻找工作的平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1.3 充分发挥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青年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加强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发挥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积极影响.学校要注意结合社会就业动态,将最新的就业咨询传递给高校,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带来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与创业.例如高校可以借助社会信息技术,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公布在互联网之上,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站进行自主联络,通过微信、QQ以及邮件等方式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下又能够增加高校大学生求职的平台与求职的机会.

3.2 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基本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之前开展几场招聘会,为学生开展几堂课程的就业指导知识讲座,这种模式下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形成效果不佳,无法真正发挥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当前大部分高校就业生在毕业之后,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眼高手低”,没有真正认识自身的实际能力等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其中一部分原因则是由于大学生毕业生过于追求高职位、高薪资,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较少、要求较高,则使得学生难以求得理想职位.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需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渗透于高校教学指导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不能在学生毕业之前“临时抱佛脚”.比如高校可以在大学生入学后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未来的薪资制定明确的规划,学生在制定规划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技能学习情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思维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定期邀请一些专家或者已经毕业的学长到校为学生讲解工作方面的内容,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4 结束语

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存在找工作难、工作稳定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于大学生就业率的问题,政府需要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方式,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大学生积极创业.高校同时也需要在清醒的观察大学生创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情景化的模拟活动或者是一些实践活动,增加信息的传递,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力度,通过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以及人才招聘市场的设立等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业的机会,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创建良好的条件.

〔1〕杨舒生.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我们的首要责任——专访安徽省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舒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1):10-12.

〔2〕谭杰,廖根深,张应统.珠三角地区青年就业创业形势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4(07): 89-93.

〔3〕陈一威.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工作室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3(04):86-89.

〔4〕卢凤华,陈建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以莆田学院问卷调查为中心[J].莆田学院学报,2013(01):99-103.

〔5〕陆芳萍,吴静.构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分层分类菜单化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37-43.

〔6〕高耀,刘志民,方鹏.人力资本、家庭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绩效——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的经验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08):56-63+99.

〔7〕构建系统化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局面——创新的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共青团分市场服务中心 [J].青年探索,2012(03):99.

〔8〕殷志,邹瑾.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以衡阳市石鼓区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78-80.

G647

A

1673-260X(2015)12-0248-0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人力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