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坳瑶跳盘王仪式研究

2015-03-20 11:54梁宏章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外劳师公盘王

梁宏章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金秀坳瑶跳盘王仪式研究

梁宏章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盘王节是瑶族宗教节庆当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不同的支系有着不同的庆祝形式,其中坳瑶又以“跳盘王”仪式最具代表性。因此,文章通过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坳瑶支系的跳盘王仪式进行描写,试图从仪式的步骤和过程中探究其背后的丰富含义。

跳盘王;仪式;坳瑶

坳瑶自称“标门”,因其语言中“瑶”字的发音与汉语中“坳”字相似,所以被称为“坳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坳瑶信仰盘瓠,他们通过举行盘王节来表达其对盘王的崇敬和感恩之情。跳盘王则是坳瑶盘王节当中最主要的庆典仪式,也是最经典、最传统的宗教仪式之一,其历史由来已久,且过程繁琐而神圣,当中内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文献中就有记载。坳瑶的远祖原住在贵州,因明王朝派兵进攻瑶民,于明嘉靖年间开始迁徙。[1] 219进入金秀大瑶山后,他们主要聚居在罗香、大樟、六巷等乡,世世代代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了大瑶山这块美丽圣地,而伴随他们而来的,还有这极富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

一、坳瑶的基本概况

坳瑶,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其中,又主要以罗香乡、大樟乡、六巷乡三个地方为集中聚居区,此外还零散地分布在金秀县城以及其他乡镇。罗香乡位于金秀的东南部,距离县城有78公里,东与平南县马练瑶族乡毗邻,南与平南县大鹏镇接壤,西部和六巷乡为邻,西北部与长垌乡靠近,北部则与忠良乡及金秀镇交界。全乡共有9个行政村,其中又以罗香、罗运、琼伍、龙坪为人口集中点。大樟乡位于金秀的西南部,分别与六巷乡、桂平市的紫荆乡、武宣县的河马乡、象州县的百丈乡和妙皇乡毗邻,坳瑶则主要居住在花炉和大障两个村。六巷乡在金秀的西南部,东与罗香、大鹏镇接壤、南与大樟乡为界,西与中平镇、大乐镇为邻,北与长同乡毗邻,坳瑶主要集中在上古陈村和下古陈村。[2] 1-2

坳瑶主要的经济来源为林业,林木多为竹子、泡桐树、榄树等,其他还有罗汉果和甜茶叶,八角、玉桂、竹笋也是他们的经济作物,而年轻人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收入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当地瑶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匹马,主要用于运输,此外,也有不少人家养鸡和猪以供自家食用。坳瑶主要操勉语,也会说桂柳话(属西南官话)。

二、跳盘王的历史渊源

我们无法追溯瑶人最早开始跳盘王的确切时间,在瑶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与盘瓠崇拜有关,而在瑶族社会当中,人们也流传着盘瓠与跳盘王祭祀活动的美丽传说。传说远在高辛帝时期,当时的戎吴非常强盛,屡犯边境,不仅无人能敌而且战败者也不敢言。于是,高辛帝向全国宣言,如果有勇者能砍下吴将军的脑袋,即赏金千两,并把自己的三公主许配给他。最后,取回吴将军首级的竟是帝王身边的一只龙犬盘瓠。此时,高辛帝反悔了,不想将女儿嫁给他,但公主看上了盘瓠的英勇,决意成婚,高辛帝便封盘瓠为八殿盘王并赐南山三百里封地。后来盘瓠告诉公主只要将他放入蒸笼里蒸三天三夜,他就能变为人形,白天虽仍是犬形,但晚上却是美男子。三年之后他们诞下了六男六女,被赐于瑶家十二姓。但不幸的是,在子女们都长大了的某一天,盘瓠上山去打猎,不小心被山羊触落山崖而摔死,挂在了泡桐树上。子女们怎么也触及不到父亲的尸首,无奈之下只能砍掉大树。树在落地的时候发出巨大的声响,于是他们就砍来木头挖空树干,剥下羊皮蒙鼓面最终制成长鼓。他们希望围着先父的遗体,敲锣打鼓连续跳唱三昼夜来祭奠他。可是,鼓做成之后,怎么拍都没有声响,子女们便把它放到屋檐下。某天下起倾盆大雨,雨水把地上的黄泥溅到了鼓面,鼓终于发出了咚咚声。从此之后,人们就在鼓面上抹一些黄泥,而这鼓就称为黄泥鼓,每逢祭祀盘王的时候,都要击鼓祭奠,久而久之,这一传统的祭祀活动就慢慢地在瑶族地区延续下来,逐渐发展成为瑶族定期举行的传统性的跳盘王祭祀活动了。

三、有关盘王节

以前,盘王节是每年都过的,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政治氛围较为紧张,许多宗教活动被冠以迷信活动,所以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瑶族民间才恢复盘王节的祭祀活动。现在坳瑶的盘王节是隔几年才举行一次,或者是由于卜卦卜出来,有需要还愿的时候才过这个节日。在金秀县六巷乡,以往是上古陈村和下古陈村联合起来在盘王庙中举行,近些年来,两个村分开单独举办,但都是以村寨的集体名义来进行的,在举办的过程中,全村人都会聚在一起用餐,旁边村的人可以过来观看,也可以留下吃饭。另外,以往在盘王庙举行的跳盘王仪式,是不允许妇女和女孩进入的,而现在已经没有这种限制了。

在整个跳盘王的仪式当中,主要参与的人员有15名,其中包括3名师公、6名徒弟(每名师公带2名徒弟)、2名10岁以下的童女、1名男歌手(教童女唱歌)以及3名跳黄泥鼓舞的鼓手(其中1个母鼓,2个公鼓)。当然,如果加上厨倌、助手等村民,人数就不止这么多了。3名师公按职责和资历来确定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这3人之中,第一师必须要经过度戒后才有资格担当,第二师和第三师则不要求度戒。仪式的举行地点一般设在村寨门口的空地处,在那里搭一个蓬,并立三个坛,最里面的为巴坛,与巴坛相对的是上劳,也称为盘王坛,而在蓬外面的、较远一点的坛则称为外劳。仪式当中,一般是第一师和第三师负责巴坛,第二师负责上劳,外劳则三人轮流负责。

在仪式举行的一周前,鼓手都需要斋身,就是不得与妻子同房,但在饮食方面并无禁忌。而师公则要沐浴斋戒,同样也不能与妻子同房。仪式开始之前,鼓手们要给黄泥鼓试音,即抹上一些黄泥,用手击打鼓面,根据声音来增加或减少黄泥的用量,直至调出满意的音调为止。而在跳黄泥鼓舞前,鼓手都要举行敬鼓仪式,即端起一碗酒水,喝一口再喷至鼓面以示敬意,如果不给鼓敬酒的话,那么鼓是很难发出准确的声音,甚至是难以发声的。

四、跳盘王

在盘王节开始之前,所有参与跳盘王的人员,包括师公、鼓手、歌手、厨倌等,都要由盘王庙的庙主去邀请,因为这样才显得比较正式,也显得比较重视。邀请好人员后,就开始准备仪式所需物品,所有的物品和费用,大概是7000多元,主要从村委公共基金中支出,其余的由全村村民共同筹款。整个跳盘王仪式大体分为3个阶段,即请盘王、跳盘王、送盘王。

(一)请盘王

仪式的第一个阶段主要由钉坛、安坛、结愿、铺坛、包外山伤①和喃歌壮②几大部分组成。在这几个部分当中,还有非常多的小步骤和小仪式,如包香炉、垫香炉、洗坛、做提答等。请盘王这一阶段中的每个环节,主要以师公诵唱经文为主,期间搭配动作,或心里默念咒语和法术术语。

1.除者钉坛(只钉巴坛)和师公安坛

除者是专门帮师公打理事情的人,可用“厨”字,也可用“除”字,但不是负责饮食的厨倌。仪式开始时由他取来4片竹子钉在巴坛的桌脚上,4个桌脚都要钉,竹片由桌脚延至桌角,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桌面上倒扣着两个碗,用竹篾连同桌子一块儿缠紧,两边的桌角间也用竹篾捆绑好。3名师公要穿着师公服,先烧香绕祭场,也就是在蓬子里边绕边念经,通报神灵,只有将香插进香炉里才能准备开始仪式。

桌子前面悬挂神像,桌上摆着香炉,香炉是用软石头(质地较软的石头,可直接用手掰开)做的,中间挖空,用来点燃木香(金秀大瑶山特有的一种树木,易点燃,且燃烧后有浓郁的香味,各种大大小小的仪式,都使用这种木香),香炉旁边放有一些米,桌底则放有一坛酒,大概1~2斤,另外还有一坛酢肉。酢肉是当地的特色食品,做法是先把米炒黑,然后打成粉状,再和猪肉一起搅拌后撒入大量的盐,最后存进坛子里,保存的年代越久,酢肉的香味就越浓。除者钉好巴坛后,就由4名男子演唱《贺喜歌》,可以是师公唱,也可以是徒弟唱,在场的观众若有会唱的,也可被邀请。被邀请的4名男子站在巴坛桌子的两边,每边站两人。《贺喜歌》的歌词如下:

贺喜真贺喜 贺喜安坛正祝时

贺喜安坛正祝日 祝时祝日当千年

贺喜真贺喜 贺喜安坛四桌盘

四桌排盘稳稳暖 子孙行旺万千年

贺喜真贺喜 贺喜安坛四桌盘

盘上排盏象龙背 哥史富贵又当天

贺喜真贺喜 贺喜安坛几好行

贺喜安坛几好回 好行好回到伏岺

《贺喜歌》每句歌词都分上下半句,所以桌子两边站着的人,其中一边唱歌词的上半句,另一边唱歌词的下半句,两边交替对唱,每句都要重复唱两次。如“贺喜真贺喜,贺喜安坛正祝时”应唱成“贺喜真贺喜,贺喜安坛正祝时;贺喜真贺喜,贺喜安坛正祝时;正祝时”最后三字都要重复然后再唱到下一句。唱《贺喜歌》的同时,第一师、第二师在旁安坛。

第一师安巴坛,第二师安盘王坛(即上劳),两人同时进行,他们手拿木香和开山刀,同时手摇铜铃。第一师把两面纸旗挂在柱子上,然后在巴坛处用白纸围住香炉下边,心里默念一次《安坛法用》经文,打筶(以竹子制成两片筶,将其合拢拿在手里,掷于地,观其俯仰,以占吉凶)得出阳筶(两面朝上)后便意味着已经将巴坛安好。在安坛的时候,只有巴坛才要用白纸包住香炉,另外的两个坛都不需要这样做。

2.结“头生”③愿

众人吃过早餐后,由第一师在巴坛诵读《道双行》④,以请3名师公的师父以及他们的家先(逝去的历代祖先),共请三轮。他手拿开山刀、铜铃和筶子,边晃动边快速念诵《请比天》和《请众相家仙》经文,最后打出阳卦即表示把他们都请来了,在这期间每当他请一次师父和家先就要烧香一次。这个时候,第二师同时在上劳诵读“头生行”,即请盘王神,请盘王就要念《盘皇神名》,念完各个神名以后先后打出阴(两面朝下)、阳筶即可。接着由徒弟来进行结愿⑤,这个愿称为“头生愿”。他拿来竹篾打个结,用白纸绕着结捆绑一圈,嘴里唱读《求坡》,从第1条一直到第39条的倒数第二句,随后说明他许了什么愿之后,把头生愿立在香炉中,再接着把《求坡》唱完,打出一个阳筶交给盘王。

3.铺坛、洗坛、做如者⑥、担答⑦、钉官符⑧

第一师在巴坛处念完《齐兵马咒》后开始铺坛,铺坛包括铺桌子、铺凳子等。第一师先铺巴坛,铺好巴坛后再铺上劳和外劳。“齐兵马”的意思为请自己的师父,齐兵马咒只需念一次。铺坛意为不让别人看见这3个坛,防止其他人捣乱或是下什么邪术到这个坛中。师公铺坛的时候要心里默念《铺坛用法》,双手做打开和铺开的手势并不断重复,直到默念完才停止手势。念完《齐兵马咒》后就到垫香炉,第一师默念《垫香炉法用》文,双手做铺垫的动作,垫好后就开始包香炉了。包香炉则需念《包香炉法用》经文,第一师只须念经文的标题,里面的法术用语只能在心里默念,如师公只念“抓,锁,包香,印,进,挡,盖”这六个标题。

接下来,第一师再次诵读《齐兵马咒》,他拿起一碗水和一片木香,对着它们念《抄水用咒》。随后把水、香交给一名徒弟,由徒弟用香点水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撒水,意为洗坛,边洗坛边念《洗坛》经文。徒弟洗坛的同时,第一师在旁讲“如者”,即口中念念有词。如者的内容包括收难(灾难)、收官符、收怪(鬼怪),然后保人丁、保头生、保大财(牛马)、保小财(猪、鸭、鸡)、保禾苗等。讲如者的时候师公要手拿开山刀和筶子,讲完后打出阳筶即可。接下来就到“担答”环节了,担答意为告诉神灵我们现在在做好事,所以要划出一个界线和范围,请界线和范围外的人、神、鬼都不要来打扰,以求保佑。师公做担答的时候也是手拿开山刀和筶,诵念完毕后打出阴筶即可。

做好担答后就到筛兵马⑨了,第一师手拿开山刀和筶子,嘴里吟诵《筛兵马、收官符》经文。吟诵完具体的官符后要打筶,第一师从外面把筶子丢到蓬里(会有人帮他捡回来),如果第一次就能得出阳筶,那么这个环节就告一段落,如果得不出阳筶则要钉官符。钉官符由第二师在上劳处执行,他用一根筷子和开山刀做钉入地下状,钉完后再由第一师在巴坛收官符,再依上述步骤进行,做完后再打筶,直到得出阳筶为止。

铺坛环节完成后,就可以交道双上马(即念《交道双上马》)、化钱巴纳(即焚烧纸钱)了,交道双上马是与之前所念的《道双行》相对应,之前是下马,现在是上马,巴纳的意思则是把纸钱都拿给神。第二师念完打出阳筶后就可以烧纸钱了。

4. 包外山伤、传求坡⑩

喃歌壮前要先由第三师在上劳处齐兵马包外山伤,传后生和变后生k。“包外山伤”意为怕心不好的人来使坏,所以要把3个师公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好、藏好,不让他人来伤害,即拿框装十多斤米,把两个杯子(象征着师公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事情)藏到米中。首先,第三师念《齐兵马咒》集中兵马,然后开始包外山伤。接着心里默念《变外山伤法用》,用白纸把两个杯子卷起来,然后传后生。心念《传后生》,做动作,即说出3个师公出身,藏在杯里,然后变后生,念《变后生》,把杯子放进米中,每名师公的出身都要念3次才行。

齐好兵马后,第三师拿起开山刀,上劳桌底用箩筐装好生鸡、生猪摆在那里,第三师开始吟唱《求坡》,唱到“三月壮么”( 《求坡》中的一段内容)的时候就把猪和鸡拿出来。念到第17条时开始用刀指着鸡和猪点数,边唱边点。唱到第28条后打出阳筶,表神意后把鸡、猪拿给厨倌宰杀,再继续把《求坡》经文剩下的部分唱完。与此同时,第一师也在念《齐兵马咒》齐兵马,他手拿筶子、开山刀和铜铃,齐好兵马后唱《求坡》,一直唱到“头生”那段后接《交头生》,然后打出阳筶。

接着由徒弟来传求坡,这个步骤当中分为“传、迟、准、拨”4段,每段都要念3次《求坡》,也就是共需念12次。徒弟手上不需拿什么东西,只是边念边双手向内打转。另外,第二师在巴坛齐兵马包香炉,步骤如前一样,念《兵马咒》齐兵马,包香炉则只读《喃巴香炉法用》标题即可。

5.喃歌壮

午餐后就到喃歌壮阶段了,3名徒弟分别坐在巴坛、上劳、外劳处,念《求丈》中有关“七月壮么”的一段。念完一次后要请三轮神,只要是请神,师公们都要分别在巴坛、上劳、外劳请相应的神。上劳请《盘皇神名》中的神名,巴坛请《请比天》《请众相家仙》中的神,外劳请《请比天》《请外劳神》中的神,并打出阳筶表示神灵已到。与此同时,助手把外劳布置好,在外劳不用设置桌子,所以只用3根长竹架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放有一块瓦片,瓦片里则点着木香,瓦旁边的篮子里还装有粑粑、酢肉等祭品。随后两名徒弟分别在巴坛、上劳各结一个“家先愿”,步骤如结“头生愿”一样。做完上述事情后,就把钉坛环节倒扣着并把绑在桌上的碗打开,把竹篾拆掉,把碗正面放好。

紧接着3名徒弟手拿面衣(即我们通常所称的神头,戴在头上的神灵像),念诵《部面衣》经文,然后3人站在巴坛处唱《兵马民歌》。唱完后一人站巴坛唱《唱坛民歌》,一人站外劳唱《外劳民歌》,一人站上劳唱《上劳民歌》。同时第二师手拿筶子和开山刀,在巴坛旁边念“私者行”以请神。再接着就到筛神环节,徒弟筛神是指把所有神灵和师父神合在一起,然后聚在一起准备唱第二次民歌,唱歌的步骤如前。3人唱完《兵马歌》再分3处唱《民歌》,然后再聚回到巴坛加唱《车世退民歌》,即唱《同唱入坛歌》,唱完后再找一些会唱的人齐唱《歌唱》。

随后,3名徒弟分别在巴坛、外劳、上劳处,念读《求丈》l中的“三原壮么”段的第15~28条,每喃一次后就要请神3次,并打筶。随后第一师在外劳化一面旗,之前安坛时插了两面旗,这时要烧掉一面。他默念《化旗法用》,化完旗后回上劳化纸钱,念《烧纸钱三封》,烧完纸钱再传交三月壮么。这时,第一师要先念《筛老兵马》和《交三行壮磨》,再念《求坡》中的有关“三月壮磨”的经文,经过请神后再念《在三元壮磨》,最后念《交三月壮磨屋用》经文。第三师在上劳用开山刀点数杀好的猪和鸡,边点边说《点行用话头》,接着念《求丈》中的“二、三月壮么”段,再请三轮神灵,意为将这些东西全部交给盘王,交完后打出阳筶即可。另外,徒弟在巴坛退水(之前洗坛需用水,完成后要退水,意为这一阶段完结),先念《三月壮磨退水》,然后喝一口水喷出。至此,请盘王的第一阶段完成。

(二)跳盘王

跳盘王是整个仪式中最隆重的部分,期间有鼓手跳黄泥鼓舞,有歌手唱歌,也有师公们诵念经文。跳黄泥鼓舞时是一支母鼓配两支公鼓,公鼓是跟着母鼓的节奏来拍打,歌手则跟着黄泥鼓的节奏来欢唱。在这个跳盘王阶段中,主要分为入堂、办喃m一至五更、游愿n几大步骤。

1.入堂

徒弟诵读一次《求丈》中的“歌壮”,后请神3轮并打出阳筶,第三师则在旁传歌壮,即念《求坡》中的“歌壮”。随后师公和两名徒弟对酒(用碗盛酒互敬),能喝完的要全部喝完。然后由一名徒弟念诵《求坡》中的“歌壮”,念完后再做平歌,即念一次《做平歌根》。做完这些,就开始入堂了。入堂是表示正式的跳盘王环节要开始了,这个时候要跳黄泥鼓。拿黄泥鼓的3人要围成一个圈,按逆时针方向跳9圈。持母鼓的鼓手将两端用绳索拴好的母鼓斜着横背在胸前,左手以竹片击打鼓面,右手直接以手掌击鼓面。其他二人则将公鼓竖着拿在左手上,右手猛击鼓面,不断变化动作,有屈蹲跳转的,也有双腿换步,交叉转圈等等舞姿。

入堂以后,第一师念《齐兵马咒》齐兵马、铺巴坛,步骤如前,默念《铺坛用法》,双手做打开、铺开的手势并不断重复,直至经文念完。接着再念《齐兵马咒》,同时做手势聚齐兵马,即双手姆指、食指、尾指伸直互相贴着,其它手指屈着互相贴着,手势从头向后绕,穿过肩和双脚,心中跟着手的动作默念《挡身》《穿鞋、穿袜》《进声》等法术术语。再接着默念《吹声用之法》,包括“传、结、就井、拨”(法术名)4段,前3段要念3次,而“拨”段只需默念一次。铺好坛之后就到“收后生”和“变后生”,紧接着就是第二师在巴坛齐兵马包香炉。如前做好后,就做“收担收愿”,第二师念诵《做收行收愿请头》,最后打出阳筶。巴坛旁边则是一名徒弟在筛神(召集相关神灵),筛好后就开始架桥。架桥需要一碗水,徒弟边做手势边默念法语,喝一口水再喷出,手也顺势做动作,表示把不好的、不干净的东西送出去。

接下来由第三师来齐兵马传交歌壮,他念完《齐兵马咒》后就接念《求坡》中的“歌壮开头”段经文。徒弟则在一旁筛兵马点歌壮。点歌壮为念《求坡》中的“歌壮”段落,唱完则意为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神,打出阳筶就表示神灵非常乐意收下这些东西和祝语。与此同时,另外一名徒弟在做“壮鼓壮女”,他对着鼓念咒语,意为壮鼓,把猪肉、猪肝放在碗里给两名女子,意为壮女。因为接下来的步骤都少不了这黄泥鼓以及专唱盘王歌的女歌手,所以都要做这一动作。

2.办喃一更o、游愿、二更至五更六愿

徒弟办喃一更,即用《求丈》的“一更”段经文做话语开头,请三轮神并打筶。同时另一个徒弟通丈,即唱《求丈》经文的全部,唱一次即可,通丈之后就要封丈尾p,所以他要接着唱《封丈尾》经文,不管是这里的办喃一更,还是随后的二更和三更,每念完一轮之后,鼓手们都要围起来跳9圈。

唱完后就进入游愿环节了,在黄泥鼓鼓手的带领下,大家围成一个圈来转,由前往后的顺序是:黄泥鼓鼓手、第三师、童女、徒弟。排好位置之后,先是第三师游愿,即他手拿“上劳愿”和“家先愿”(竹蔑打成的结,一个称上劳愿,一个称家先愿),边绕着大圈转,边唱《游愿歌》,直至唱完后将两个愿交给母鼓手。其他人只需拿着愿转一圈即可,母鼓手转完后,再将愿交给一名童女,童女游愿后再交给一名徒弟。整个过程中,第三师唱《游愿歌》的一更歌,鼓手打黄泥鼓,女童唱入堂《小歌》(从第一页唱到第十八页,女童是由一名女子教唱,女子教一句,女童唱出完整一句才能继续往下唱,一直唱到鼓手停下方可,下一轮开始又接着从停的地方开始唱)。一更出就办喃二更,步骤如前,先通丈、封丈尾才开始游愿,唱游愿二更。二更、三更、五更六愿的过程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从一到三更阶段,每到一个更就要唱《游愿歌》的对应游愿更段,但在五更六愿阶段,则要从《游愿歌》的第一更一直唱到最后。

3.脱香炉、游兄、解愿

等游愿全部游完以后已经是后半夜了,这时,第二师就开始齐兵马脱香炉了。他来到巴坛处,先默念《脱香炉用咒》,接着念说“左脱开,右脱开”,双手从大腿上往下作脱开状。与此同时,一名徒弟拿着愿单独转圈,称“游兄”并唱《游愿歌》,唱完后徒弟念《游兄白话》,当中有对答部分则由众人答,比如问“塑一对银筷留众人用不用”,大家答“用”。再接着第二师、第三师把愿拆开,解愿的时候师公要说清楚当初许了什么愿,现在把这些愿解了。解愿时,他们仍念说“左脱开,右脱开”,然后把愿解开,随后再打一个筶。

这时候,第一师走到外劳去化剩下的另一面旗,化旗时默念《化旗法用》,化纸钱则默念《烧钱纸三封》。把旗子和纸钱烧掉后回到巴坛齐兵马,念《齐兵马咒》,如前做动作脱香炉。脱好后,把香炉下围着的白纸拿走,米就掉到桌子上了。紧接着,第一师再念《齐兵马咒》齐兵马,拨神出来,进行“传、迟、交”五更六愿环节,“传”“迟”“交”每个环节都要念一次《求坡》经文,所以要念唱三次。念完之后请来兵马(师父的兵马),意为把这些东西全部交给他,打筶确认神灵是否接收。

(三)送盘王

首先,要先由3名徒弟转神,他们手拿着铜铃,边摇边念《转送神尾》,接着再一起《求坡》,一直到第53条便停下。吃完早餐进入送神环节时再由师公念诵剩下的第54~59段,最后师公再念《送出去唱段》。3名师公在念最后几段时,边念边往寨门外面走,意为送神出去,手上还不时摇着铜铃。当师公走回寨门时,就意味着盘王已经接受了众人的好意,知悉了大家的愿望,会保佑瑶寨村民在未来的日子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平安、人丁兴旺。这时,第一师回到3个坛处,念《转身回头三步唱》,随后由他先动一下坛即桌子,别人方可撤坛并收拾桌上的东西。至此,整个跳盘王仪式就结束了。

五、结语

盘王节中的跳盘王仪式是坳瑶特有的宗教活动之一,也是金秀大瑶山地区瑶族定期祭办的传统性节日。这传统的跳盘王庆典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首先,跳盘王仪式是坳瑶族群认同和身份认同的体现。他们举办这个仪式是为了请求盘王保佑并答谢盘王的恩赐。作为一支历史上以族缘、亲缘为纽带的迁徙性族群,他们选择本族群的守护神作为信仰对象,这是不难理解的。但经过那么长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盘王信仰的认同在他们族群内已经式微,而要使他们加深对自己族源和身份、族群认同感,盘王节的举行,尤为必要。其次,黄泥鼓作为一个以物质化的乐器形式保留下来的象征符号,对坳瑶的同胞而言,有着激活群体意识和文化行为的作用。在黄泥鼓舞表演中,咚咚的鼓声,能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他们的历史记忆,一次又一次地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再者,不管是作为宗教文化的跳盘王仪式,还是作为艺术文化的黄泥鼓舞蹈,他们都是瑶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只有在人们对其不断地肯定和重视下,他们才能很好地传承与发展。

注释:

① 外山伤指外来的伤害,包外山伤则指收掉外来的伤害。

② 以唱词为主,唱本名为《歌壮》。

③ 头生,也指头牲,头生愿则意为将三牲酒礼结成愿望献给盘王。

④ 此处书名号内为师父所诵的经书名,下文同理。

⑤ 结愿是用竹篾打结,意为愿意已结成,可献酒礼了。

⑥ 意为讲述此次仪式的来由和背景。

⑦ 意为划出一个界线和范围,请界线和范围外的人、神、鬼都不要来打扰。

⑧ 在做了担答也无法隔鬼的情况下,钉了官符就能阻止其进入一定的范围。

⑨ 筛选、召集的意思,即召齐师父所带的兵马。

⑩ 与喃歌壮一样,以唱词为主,唱本名为《求坡》。

k 经文名。

l 本段中的相关名称都为师父经书《壮磨》中的一段。

m 唱的意思。

n 即众人手拿结好的愿,围成圈游玩。

o 唱《求丈》中的“一更”段落。

p 唱《封丈尾》。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2] 中共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员会,金秀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坳瑶[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娄自昌)

A Study on the Tiaopanwang Ceremony of Jinxiu Aoyao Nationality

LIANG Hong-zhang
(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Guangx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6, China)

Panwang festival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igious festivals of Yao nationality and different branches have different celebrating activities, among which Tiaopanwang ceremony of Aoyao branch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herefore, the paper studies the rich implications through describing the procedures and process of the Tiaopanwang ceremony of Aoyao branch in Guangxi Jinxiu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Tiaopanwang festival; ceremony; Aoyao

K892.51

A

1674-9200(2015)02-0019-06

2014 - 12 - 17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中国节日志——盘王节”(JRZ2012015)。

梁宏章,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外劳师公盘王
广西大瑶山盘王舞文化解读
千古盘王情 相遇在马练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石头记
非遗语境下南宁平话师公戏传承问题考辨
壮族非遗“武鸣师公舞”的活态传承调研
世俗愿望的神圣表达
——《盘王大歌》仪式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