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采写:真实至上还是娱乐至死?

2015-03-20 13:19李淑婷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0期
关键词:童生徐静蕾娱乐性

李淑婷

娱乐新闻采写:真实至上还是娱乐至死?

李淑婷

本文结合新闻采写基本原则,分析在娱乐新闻采写中娱乐性与真实性的矛盾关系,研究探讨新时代潮流下娱乐新闻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娱乐记者们在新闻采写中如何把握自身的导向作用,如何传递娱乐新闻,直接影响社会大众的娱乐风气,尤其是会影响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在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娱乐性,方是娱乐新闻的采写正道。

娱乐新闻;娱乐性;真实性

[作 者]李淑婷,中国传媒大学。

一、娱乐新闻采写中真实性与娱乐性的矛盾

关于娱乐新闻采写,主要是针对娱乐化的趋势,学者们主要持三种态度:其一认为娱乐新闻采写应该偏重娱乐性,其新闻性已经逐渐淡化了,比如有网友就疾呼娱乐新闻已经不是新闻了;其二是坚持娱乐新闻的新闻性,认为娱乐新闻必将“娱乐至死”;其三是认为娱乐新闻采写必须娱乐有度。

娱记、狗仔、娱乐新闻,提起这些名词,社会大众总是嗤之以鼻,但又总是对这些报道津津乐道。从这几年的娱乐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娱记们在采写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矛盾,即真实报道和标榜娱乐之间的矛盾。该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新闻要素不全,大量使用主观性语言。在没有多少娱乐成分的新闻面前,娱记们在采写中大量“加料”,即“炒作”,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事实改变。

(2)内容肤浅,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公众很多时候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绯闻逸事等私生活。娱记在采写时自然也会不自觉地迎合公众的这一喜好。

(3)某些娱乐新闻混淆了新闻报道与娱乐产品之间的差异,颠覆了新闻的本真意义。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经纪公司、艺人、媒介为了各自利益不断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制造”新闻。

当娱乐文化与文化工业相结合,文化生产与经济利润相一致的时候,“金钱乃是评判所有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个公分母”[1]。笔者认为,这一矛盾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娱乐新闻本质进行的人为变相和扭曲。

二、娱乐新闻采写如何做到维护真实性原则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要是新闻采写,就必须维护真实性这一基本原则。那么,娱乐新闻采写该如何坚持真实性原则呢?

(一)从新闻素材的选择上杜绝不是新闻的新闻

在我国,大家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2]对于娱乐新闻等软新闻,也有人提出了趣味性、人情性、时宜性等要素。娱乐新闻显然过度夸大了趣味性。我们记者在选择新闻的时候,不要自己给自己出难题,选择一些根本不是新闻的新闻来写,非要逼得自己走瞎编乱造这条路,愚人愚己,实在不值得。

(二)避免在写作中将新闻事件故意“戏剧化”“扩大化”

很多娱记钟情于将一件本来很平常的事情故意夸大、渲染,然后将其变成所谓的“爆料”;他们将新闻报道戏剧化、扩大化的过程中将事情扭曲,道听途说甚至干脆“闭门造车”,可谓到了猖狂的地步。

2007年12月8日,南京某媒体刊登的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功夫巨星洪金宝据传去世》,声称香港功夫巨星洪金宝于12月8日晚突然去世,到第二天清晨上海某网站刊登某位时评作者《缅怀一代功夫巨星洪金宝》的评论,再到12月10日“洪金宝惊闻自己‘死讯’:上千人致电问我死没”的峰回路转……类似这种报道都是因刻意夸大而追求轰动效果所产生的假新闻,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给当事人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做好把关人,拒绝配合某些公司或个人宣传其炒做出来的新闻

名人需要炒作,策划人需要回报,娱记与媒体希望吸引更多受众关注本媒体,引来更多广告商。身为娱记,永远记得自己首先是一个记者,要把客观真实放在第一位,做到不迎合名人炒作、不迎合受众猎奇心理、不迎合满足演艺公司和娱乐策划人的私欲。娱记对新闻事件应该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不能让假新闻从自己的镜头或笔下与广大受众见面。

(四)把握新闻语言的特色

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在撰写娱乐新闻的时候,要处处注意把握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在措辞上,中性词要多于褒贬词。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在修饰语上,限制性要多于形容性。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必须直接连贯地陈述事实要素。

(五)做好访问工作,采得重要信息

很多娱乐记者在访问时不讲究方法,引起艺人的反感,此时艺人往往以无可奉告的姿态闭口不谈,记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不仅写不出好的娱乐新闻,有的还反咬一口,撰文中伤艺人不讲道理,严重损害了艺人的形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记者一定要做好访问工作。一方面,记者应该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访问的心理过程,妥善处理接近、融洽、沟通、激发四个心理阶段采访对象的微妙心理变化;同时更要注意提问的技巧,问法要多样、问题要有水平。

(六)慎用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来获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之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近年来,隐形采访被变相运用于娱乐新闻采访当中,人们称这群以跟踪艺人来挖掘新闻的人为“狗仔队”,讽刺意味十足。

绝大多数娱乐新闻并不适合隐性采访。在隐性采访中,容易发生侵权行为,给媒体和记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某些隐性采访者看到的是表面的现象,听到的是片面的言语,报道出来的新闻根本不可靠,娱乐记者应该慎重使用隐性采访。凡能运用显性采访方式时,就不要使用隐性采访;使用隐性采访时,也绝不能涉及艺人隐私;隐性采访所得的材料一定要核对清除,避免出现事实差错。

三、娱乐新闻采写如何做到不失娱乐性

(一)选取重要性、趣味性强的新闻素材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娱乐圈的事情千变万化,每天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只要有心发掘,都可以成为一篇优秀的娱乐新闻报道。例如,《徐静蕾开新片发布会,韩童生现场被“忽悠”》[3]这篇新闻报道就写得很好:

发布会上,媒体的目光一致聚焦在徐静蕾和韩童生两位主演身上,在影片里,他们俩从头到尾都试图说服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上演了“忽悠”与“反忽悠”的好戏。

徐静蕾:我们俩一直在互相地忽悠,你忽悠我,我忽悠你,有时候你占上风,有时候我占上风,真是很有意思,就是两个演员的对峙吧。

接受采访时韩童生透露,他甚至被影片“忽悠”得忘了谈片酬。

韩童生:你碰到好的东西(剧本)它不会讲什么片酬,对这个片子不重要,关键是我拍了一个我自己特别喜欢的,觉得特过瘾的戏,这个很重要。

当然,韩童生也不忘在被“忽悠”之后,对导演徐静蕾说一声谢谢。到底在《梦想照进现实》中,徐静蕾和韩童生最后谁把谁给“忽悠”了,请您到电影院自己去看看吧。

记者摘录了徐静蕾和韩童生现场的对话,加入适当的连接性语言,使报道完整流畅。同时,记者也抓住了韩童生在薪酬上“被忽悠”这一细节,在给读者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二)写作中要讲究文采,适应受众的审美需求

“新闻的文采,讲究叙事而发,淡中有味。也就是说,要在平实中见文采。文学的文采在于刻意追求鲜艳华丽,新闻的文采在于沿着事实的逻辑修饰,自然而不雕琢、委婉而不浅露、清新而不花哨,看似平淡,味在其中。”[2]

(三)摆正心态,避免俗套

娱乐报道要以正确的态度去接近新闻源头,彻底呈现娱乐圈的原生态,以权威的评价去解构热点作品,深入发掘影视歌等行业的创造力。在尊重大众趣味的基础上,推出独特的报道视角,对明星等人物的报道客观真实,还原娱乐新闻的本来面目。

四、结语:娱乐新闻采写中真实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真实,新闻工作者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同时也就失去了新闻工作者职业的生命。娱乐性是娱乐新闻的灵魂,没有了娱乐性,娱乐新闻就没有了能带给大众快乐的法宝。

在娱乐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中,真实性和娱乐性实际上是统一的整体。只有事实而没有任何趣味的娱乐新闻类同于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不尊重事实瞎编乱造的文章虽然吸引眼球却根本不能划入新闻的范畴并最终为大众所不耻。娱乐新闻的采写,既要尊重事实,也要注意塑造其娱乐性的灵魂。

[1]汪辉,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张默.新闻采访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赵蕾.徐静蕾开新片发布会,韩童生现场被“忽悠”[EB/OL].http://www.cctv.com/program/zgdybd/20060630/105474.shtm.

猜你喜欢
童生徐静蕾娱乐性
韩童生与倪大红的同命之交
会说话的窗户
韩童生 陶慧敏(下)
徐静蕾和黄立行:为何他们的七年一点都不痒
徐静蕾:40岁也可以很美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
编排语言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娱乐性研究
李冰冰徐静蕾众明星,评评你们代言的广告
李冰冰徐静蕾众明星,评评你们代言的广告
人情大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