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建议
——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

2015-03-20 17:02李双龙
文化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师范类喀什我院

刘 健 李双龙

(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新疆 喀什 844006)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由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评估方式等要素组成。[1]

地处民族地区的喀什师范学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突出地表现在学生生源比较复杂,目标上实现双语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不同民族师生交流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种民族地区高校所特有的特殊性,2008 年以来,喀什师范学院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作了多次修订。2012 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充分考虑到以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步形成了模块+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喀什师范学院现行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一)强化语言类教学,增强学生教学适应性

针对我院师范生就业面向新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特殊性,学院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加大了语言类课程教授力度,民语言学生加大汉语授课量,突出了“双语”授课能力的培养;汉语言学生增加《大学语文》《维吾尔语言课程》,并组织编写了《实习支教生维吾尔语教程》教材,加强了日常用语、会话等内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在实习支教乃至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语言交流障碍,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加强师范技能培训,提高教学技能

要培养合格的师资,除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过硬的师范技能。自2009 年我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意见》止今,师范类专业已全面实施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导师制”,全程指导特培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包括教师口语(也包括维语口语)、板书、语言表达、备课、讲课、说课等教学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培训,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订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将师范技能培训贯穿于两年半(专科)和三年半(本科)学习中。根据2010 年制订出台的《喀什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实施办法》,学院每学年定期举行由学院组织各教学单位轮流承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并专设“双语”组,激发特培生及定向免费师范生加强教学技能的热情,通过大赛促进“导师制”的落实,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强化,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得到很好的执行。

(三)进行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提高教育学理论素养

根据《喀什师范学院关于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喀师院发〔2009〕65 号)等文件精神,围绕师范生培养目标,我院进行了课程体系的大胆创新,加大引进和开发师范素质课程的力度,将《心理学》课程的2 个学时增加到3 个学时,由考查课改为考试课,并要求各教学单位结合学科特点开设“学科教学论”,到目前为止,我院已形成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突出了师范类教师教育的特色,提高了师范类学生教育学的理论素养,增强了人才培养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适应性。

二、喀什师范学院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2008 年以来,我院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进行了较为符合专业特点的探讨,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培养目标模糊化

培养目标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因此,符合客观实际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我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技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中学数学教学以及相关部门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及其他教育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从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一定位有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模糊性,未能较为准确概括本专业在本地区应侧重于哪方面的发展;二是宏观性,这一特性客观上掩盖了其特殊性,虽然培养目标的描述本身内涵有全面性,但具体到特定专业或特定区域的描述却是对这一专业的再描述或再定位,突出的是特色。放眼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却又存在着趋同化,趋同化主要体现在不同院校类似专业和同一院校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大同小异。[2]从这个角度讲,我院在其定位上是立足于南疆,为南疆地区中小学培养师资,因而为培养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我院办学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应突出师范技能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效而科学的结合。

(二)培养过程程式化

培养过程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纵观我院人才培养的过程,程式化是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全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模块一致,未能突出特殊专业的特殊性,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些专业希望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或通过其他形式的课程进行教学,但有碍于固定的方案格式,而未能进行有效探索。二是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不论是作为课程安排的管理者或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具体到课程实施时,有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心态,如针对课程的考核,全校统一的考核时间、考核方式,使得教师只能围绕书本按时完成任务,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与生动性,甚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乏味感。

(三)实践环节单一化

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见习、实习支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等,但通常都是指实习支教或教育实习。实践教学就是为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而进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不论是见习或是课程论文均属实践教学环节,但事实上,根据一份问卷调查,在具体教学中,66%的教师及52%的学生将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非实践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观念上的差异,致使实践教学时数及质量难以保证。实践时数限制在实习支教或教育实习的一个学期中,而这种实习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检验,但具体到每一学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却重视不够。这种以结果代替过程的观念或作法,必然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匮乏及专业探究精神的欠缺。“麻省理工学院,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因为其第一任校长罗杰斯特别提倡实验室教学与实地考察,重视实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

三、喀什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涵盖目标、过程、管理、评价等要素的一种模式,但通过分析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发现,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将模式等同于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就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这样,必然导致对文本执行的严格而忽视了实践的过程及其文本执行效果的评价。从这个角度讲,不论是管理者或是教师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时,其实质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与领悟,在理解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才能有对教与学的恰当的理解。

(二)管理模式的制约

由于我院自建校起就是一所师范类院校,以培养服务于本地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师资为目标,因而在管理模式上主要采取封闭式管理,除定期与中小学沟通合作外,与教育之外的其他行业难以实现有效合作,其结果就是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但随着我院由师范类院校向综合型大学的转变,现代教师教育已不是单纯的师范教育,而是突破了以往师范教育的诸多局限,要求引进来与走出去,因此,急需进行与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双赢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转变,但制约我院现有的管理方式的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客观社会环境的制约,突出地表现为客观地理环境所导致的偏僻,交流不便与信息不畅。

(三)师资队伍薄弱的制约

师资队伍薄弱是我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2010 年以来,共招聘引进了10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 名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本校有34 名在职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12 名教师晋升了教授职称,但由于受喀什近几年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的影响,因此人才招聘引进工作受到较大的冲击,个别引进的和本校培养的博士、教授也萌发了离开喀什的思想,仅2013 年,就共有8 名本校培养的博士和引进博士先后离开了学校,这就使得我院师资在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上存在着一定问题,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客观需求。

四、喀什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及策略

(一)明确目标,办出特色

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不失为我院人才培养的一种选择,由于新疆各高校办学定位不同,因而在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各有其优点,新疆大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同样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就业面向是教育行业,因此,新疆大学突出的是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强调一种人文的塑造,新疆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师范型这一突破点,同时又占据着明显的地域优势,因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较强的灵活性。从这个角度讲,突出特色是我院人才培养的一种理性选择,“突”在喀什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生70%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这种客观条件决定了我院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双语”能力,借助于维吾尔语言及维吾尔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培养更具有实用性、师范型的中小学教师。

(二)拓展实践途径,加强实践能力

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我院在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师范性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更多地是通过教育实习或部分专业的实习支教达到对师范类人才的培养。因此,不断创新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的飞跃。一是制度上予以保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在经费支出方面既要严格又要灵活,在实践环节的标准及要求上,既要合情又要合理;二是不断就实践教学跟踪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针对实习支教中存在的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丰厚教学技能理论,拓展教学技能内涵;三是循序渐进根据专业课程设置配套安排实践环节,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类别丰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加强经费投入,提高教师质量

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关键在教学理念。只有真正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引进人才,保证人才的流动与循环;二是加强交流,加强与内地高校教师的沟通与协作,学习先进理念,更要加强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沟通,了解基础教育现状;三是定期培训,定期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资助教师进行进修、培训,以开阔教师视野,提高师资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须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新的教育理念会有新的培养模式的产生,而可行性的稳定的模式是教育理念得以贯彻的主要途径,而这涉及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习方式等多个要素,每一个要素都要在教育理念指导下,在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模和专业目标后,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模式构建。

[1]于黔勋.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要回归原点[J].江苏教育,2012,(4):1.

[2]张侨,盛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琼州学院学报,2013,(3):101.

[3]袁东华.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5):102.

猜你喜欢
师范类喀什我院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喀什,鲜艳的名片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