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服装质量及安全隐患分析

2015-03-20 18:00顾青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童装甲醛面料

文章编号:1672 - 500X (2015) 03 - 0046 - 05

收稿日期:2015-08-14

作者简介:顾青(1985-),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现从事染整新技术研究。

前言

儿童不具有完全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儿童服装有其特殊性,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目前我国儿童服装市场上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对儿童服装的安全性尚未形成广泛的认知,在阻燃性等方面更是接近空白,而国际上对儿童服装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要求历来都很严格,再加上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提高,我国服装达不到国际上的标准,出口不断遭遇挑战,我国虽是传统的服装出口大国,但不是服装出口强国,导致涉及出口不达标的召回事件屡见不鲜,发生一系列的召回事件。此外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工成本以及物料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服装行业飞速发展,产量稳步上升,这些原因使我国服装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

对此我国服装业应提升整体技术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服装行业的质量体系和法律法规,接轨国际市场童装质量要求,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1 ]。

1 儿童服装的安全隐患

1. 1 机械安全风险

小物件作为服装连接和装饰说明作用,在外观上往往能博得家长以及儿童的青睐,现在越来越多的童装上加入此类物件,但往往类似纽扣、珠片、配饰、珠子、帽子和颈部的拉带等小部件存在潜在的机械安全危害,包括摔倒、哽塞、呕吐、窒息死亡、勒死、缠绊、裂伤和血液循环受阻等,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 [ 2 ]。有些小部件例如纽扣、珠子容易脱落,被儿童放入口中,可能造成窒息等危险;珠片有可触及性锐利边缘或锐利尖端,会使儿童受伤;抽绳拉带可能会缠绕手指脖子,而发生血液循环以及窒息危害等等。

1. 2 有害化学物质风险

甲醛、禁用偶氮染料、增塑剂、重金属、氯苯酚、抗菌整理剂、阻燃整理剂等,这些化学品通常残留在服装中,具有致癌、致诱变、致生殖毒性、生物积累性等。比如禁用的偶氮染料可分解出致癌芳香胺;甲醛主要存在于染料、固色剂以及一些后整理助剂中;重金属则会在人体中发生累积,造成慢性中毒等等。这些残留的化学品会引发致癌以及人体脏器的破坏,尤其是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外界的抵抗防御能力比较薄弱,带来的伤害更是不可预计,严重危害到儿童的正常发育。

1. 3 阻燃安全风险

调查发现,在选购童装时很少有家长关注童装安全性,尤其不关注童装的阻燃性。儿童服装不可经过任何防火或阻延燃烧处理,加入阻燃剂会对婴幼儿及儿童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在童装尤其是睡衣面料选择上,大多考虑使用阻燃面料,原因在于儿童在遇到火灾等情况时缺乏自救能力,一般的面料燃烧速度过快或燃烧后产生焙融易导致儿童烧伤、烫伤,甚至危及生命。阻燃隔热面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为躲避烧伤和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1. 4 微生物安全风险

儿童的肌肤娇嫩,尤其是婴儿的肌肤,婴幼儿及儿童服装应该尽量选择无污染的面料为主,儿童对外界的抵抗力相对比较薄弱,属于流感高发人群,且细菌的传播会导致发生交叉感染,引起儿童过敏、肺炎、心肌炎等多种并发症,对儿童的健康具有重大的危害。

此外衣服上的食物污渍、人体分泌的汗液以及皮脂为细菌提供了大量的养分,成为细菌繁殖的主要来源。儿童衣服上隐藏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肺炎链球菌等等,因此儿童的服装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

2 造成童装质量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2. 1 来样风险评估的缺乏

风险评估是对评估对象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

服装加工厂对儿童服装的来样缺少开发阶段和产前阶段的风险评估,设计不合理是儿童服装最大的质量隐患,在欧美国家,只要在合理可预见使用过程中,消费品对人体产生了危害或伤害事故的发生,该消费品就必须被召回。所以生产企业制造的产品如果仅仅满足客户要求,而不了解出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出口产品会存在一定风险 [ 3 ]。

风险评估的流程应符合相关的市场及客户要求,以规避儿童危险事故为主要原则和依据做出相应的评估,服装加工企业应联合客户进行品质、技术方面、安全方面、检验等流程按照相关的标准及要求进行评估,并对评估范围、评估结果、后续的改进措施、实施计划以及结果进行跟进,切实保证在实际服装生产中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风险,更好地应对技术壁垒,促进企业出口服装可持续发展。

中国出口欧盟儿童服装召回案例中缺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绳带、禁用化学品(偶氮染料、甲醛、铅、镍、PVC增塑剂)、小物件等。其中抽绳所引起安全召回占主要因素,约为80%以上。抽绳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不小于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对此服装加工企业应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学习相关的行业标准,建立应急备案措施,搜集相关的儿童服装安全性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并从中吸取经验,避免此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 4 - 6 ]。

2. 2 物料品质管控不足

童装生产企业质量意识薄弱以及缺乏对物料的品质管控,对物料的选用通常价格因素占主导地位,而价格低廉的物料在质量和品质上往往都得不到保证。且相对机械性安全、化学品安全比较难以控制,控制成本也比较高,如果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用价格低廉的物料,忽略检测以及质量管控环节,肯定难以通过相关机构的严格审查,最终伤害的还是企业本身。因此服装企业不仅仅要在童装加工方面把好关,而且对物料也要严格做好质量把控,对原材料采购和选用进行控制,以防止服装质量安全环保问题产生为主线,把风险降至最低 [ 7 ]。

对理化性能检测过程中,尤其是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甲醛含量、pH值、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缝纫强力(纽扣、衣带)和面料里料纤维成分等一定要符合出口的相关标准,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 8 ]。

如纺织品中如果存在过量甲醛,会随着衣服的穿着过程逐渐释放,对人体产生危害,特别是容易刺激婴幼儿的皮肤和呼吸道,并引发各种炎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婴幼儿穿着的纺织品或童装,有毒化学物质甲醛的含量应低于20 mg/kg,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甲醛含量≤75 mg/kg,非接触皮肤类≤300 mg/kg。

童装pH值偏高或偏低,引起皮肤瘙痒、皮炎等疾病。标准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pH值在4. 0 ~ 7. 5范围内,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pH值在4. 0 ~ 9. 0范围内,低于4. 0面料偏酸性,导致服装在贮存的过程中易损坏,高于7. 5 (9. 0)呈碱性,细菌、病菌繁殖生长快,对人体造成不适等等。

加强对物料品质管控,从企业原辅料控制、产品设计审查、安全生产、生产管理、资质考察、产品外发评价、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进行系统评估,并对相应的企业进行指导,以保证服装的安全性。

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好的产品将直接决定家长们对于童装品牌的购买和信任。而召回事件也在时刻提醒着服装企业,产品的品质是客户最终的选择导向,只有过硬的质量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服装生产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2. 3 缺少相关法规体系支撑

服装行业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国内在对服装消费品进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督抽查时,主要通过主观意识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定级,即便是对同一件产品进行风险评定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使用同一种风险评估的方法,也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我国纺织服装中的现状,对于婴幼儿产品的适用标准能够勉强兼顾到,但还是不全面,而对于儿童服装则很少顾及到,这方面与欧洲等国家还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容易导致出口儿童服装被召回的后果 [ 9 ]。

比如阻燃性能方面,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以技术法规形式要求的。16 CFR Part 1615《儿童睡衣(0 - 6X)可燃性标准》及16 CFR Part 1616《儿童睡衣(7 - 14)可燃性标准》针对儿童睡衣,要求儿童织物经垂直法实验后,平均毁损长度不超过17. 8 cm,单个试样不超过25. 4 cm。而在我国服装方面FZ/T8001 - 2007要求用45°进行测试,其中无绒不小于3. 5 s,有绒不小于7 s。

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Oeko - TexStandard100中,详细规定了纺织品中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欧盟94/27/EC、EN1811、EN12472等法规,还对服饰中一些饰件及装饰带中的镍及其化合物予以限定,要求直接或长期与皮肤接触的金属制品,镍释放量低于0. 5μg/cm 2·周(模拟两年的穿戴时间)。

对此我国服装业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童装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相关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平台,与国际标准接轨,有了这个风向标,有利于评估结论的稳定和精确,有利于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服装企业起到最大程度的推动和保护作用。

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儿童服装(包括婴幼儿服装)安全技术标准,特别是GB/T 22702 - 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GB/T 22705 - 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及FZ/T 81014 - 2008《婴幼儿服装》等一系列标准的出台,为童装企业的生产提出了安全技术要求,也给政府部门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2. 4 消费者对童装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服装在款式上也逐渐追求时尚,消费者的观念也跟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我国服装生产企业以及消费群体质量的参差不齐,部分消费者在选购童装时全凭面料的手感,看价格、看牌子、挑款式,在选择童装的时候缺乏安全意识 [ 10 ]。

对此家长在选择购买儿童服装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穿着的舒适安全性,要把设计简单、面料柔软作为首选。

2. 4. 1 面料

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毛、丝、麻。从儿童服装的舒适度以及经济性方面考虑,棉质地是最佳的选择。棉在吸湿排汗方面功能最好,并且棉质地柔软,穿着舒适,容易洗涤,无刺激。

2. 4. 2 颜色

对于儿童来说,颜色以柔和的浅色为宜,颜色尽量要单一。一般颜色较深的面料色牢度较差,且容易掉色,较浅的面料色牢度较好,不易褪色,也不易沾色,染料危害的风险也相对比较低,往往颜色越鲜艳越深,有害物质也越多。

2. 4. 3 主洗标

正规的童装都应标明服装生产企业、地址、品名、型号、成分含量等等,如果童装缺乏这些相关的信息标识,或者无法确定来源的尽量不要购买。注意吊牌标签上的标签信息,对于婴幼儿服装必须标注A类。此外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成长速度快而选择大一号的衣服,这样会导致选择的衣服错过国家标准,对孩子的身体会带来一定的损伤。

2. 4. 4 细节

尽量避免衣服上绳、带、纽扣等小部件以及设计较为繁琐的服装,查看童装的纽扣、拉链等小部件是否牢固、拉带是否过长、尤其是风帽和颈部的拉带不可有自由末端,主要部位的车缝线是否平服顺直。优先选择塑料拉链,避免金属拉链的使用,因为金属拉链表面的表层容易脱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

购买衣服时还需要注意衣服上线头线圈,如果有回来要修剪掉,否则容易缠住儿童的手指、脚趾而造成伤害。

2. 4. 5 气味

查看服装是否有异味,如果有特殊气味则很有可能存在某些药剂残留。在挑选服装的时候尽量避免有气味尤其是刺激性气味的衣物。

2. 4. 6 清洗

避免选择具有免烫防皱处理过的服装,这类服装通常是经甲醛处理,此外涂料印花以及颜色较深的衣服往往甲醛含量也较高,在选购衣服时应该尽量避免。对新的童衣买回来后,最好是清洗晾晒再穿,由于甲醛易溶于水,基本上洗一次就能洗去游离甲醛、残留染料。同时儿童服装严禁干洗,因为残留的干洗剂对儿童皮肤也是有刺激的。

对于儿童的日常衣物要采取科学的洗衣除菌方式,做到勤洗勤换衣物,就能有效减少衣物上的细菌,洗完衣服之后要尽量在通风干燥以及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避免潮湿的环境让细菌再次滋生。

3 结论

目前童装安全隐患主要涉及机械、有害化学物质、阻燃、微生物等方面,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服装生产企业对来样缺乏安全性风险评估,品质管控薄弱和缺乏质量意识,相关的国家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还比较弱。对此要降低儿童安全事件的发生,消费者在选购童装时也要提高安全风险意识,服装生产企业要做好安全风险评估,严格把控物料的品质,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服装行业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做好风向标,维护中国产品的质量,努力在国际上赢得口碑和信誉。

猜你喜欢
童装甲醛面料
微生物降解甲醛的研究概述
如何确定“甲醛”临界量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中国童装看即墨
IN-SIGHT童装概念店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用场景模式卖童装
对氟苯甲醛的合成研究